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试点
这两天,许多人两眼一睁,发现自己日子过得好好的,怎么莫名其妙好像又要多缴一笔养老金了?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8月23日的国新办发布会,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答记者问时,提到了这样一个概念——“房屋养老金”,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试点。特别说一下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此话一出,整个周末,各种关于“房屋养老金”的分析与解读霎时铺天盖地席卷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甚至部分文章还煞有介事地“重磅”透露了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细则,甚至是费用依据。一时之间,又要多付一笔养老金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不少网友绝望地表示:“我还没老,我的房子先老了” “我给我自己的养老金还没缴清楚,没想到又要开始给我的房子缴养老金了”……
公共账户不需要老百姓掏钱
所以这个“房屋养老金”是个什么制度?我们普通老百姓到底要不要为它掏钱?
先上省流版解答:要额外缴纳一笔“房屋养老金”完全是误读,当前要建立的公共账户根本不需要老百姓直接出钱!
事实上,“房屋养老金”制度从2022年起就已被官方多次提及了,而这一制度的建立,其实是十分迫切、也非常有必要的。
与其他普通商品相比,房屋是一件生命周期更为漫长的商品,在步入存量房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房屋出现老化,老旧房屋的占比也不断上升,房龄在40、50年左右的房产屡见不鲜,为了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保障房屋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必然需要针对房屋本身以及其附属设备的保养、维护、更换、重建费用,而为了筹备这类费用,就需要“房屋养老金”。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敏锐地发现一个问题,我似乎、好像、可能、也许在购房时,曾经支付过一笔房屋维修资金,这笔钱难道不是“房屋养老金”吗?
其实,董建国部长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发言,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这一疑问:“特别说一下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因此,房屋养老金其实与我们现在所缴纳的五险一金有些类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名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个人部分,另一部分则是公共账户——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实际上就是我们在购房时支付的那笔房屋维修金。这笔费用是在我们买房时,按照当地建安成本每平方米5%-8%的比例一次性支付的,当然,由于一套房子只收取一次维修金,所以如果你购买的是二手房,那么也有可能没有支付过这笔费用,因为你的上家已在购房时缴纳过了。
然而,由于房屋维修资金的金额有限,已经难以满足现今老旧小区的更新需要,例如,南京就有不少老旧小区的维修资金余额已低于10万元,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维修需求——所以近年来在房屋维修资金的基础上,探讨研究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并将在试点过程中重点建立公共账户。
那么公共账户的钱也不需要老百姓出吗?事实上,公共账户和个人账户的区别,主要就在于资金来源的不同。秉持着“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公共账户的资金将主要由地方政府探索资金筹集渠道,从政府归集、土地出让金提取、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以及其他财政资金等中筹措统筹,不针对具体的小区进行收取,因此,不会加重业主的负担。
所以简单来说,“房屋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其实已经通过“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在了,是一笔我们在购房时已经缴纳过的费用,而即将建立的公共账户,不需要老百姓来出钱——因此,要多付一笔养老金的传言只是一种误传和误解,我们普通老百姓,只要期待“房屋养老金”制度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居住质量和安全就完事儿了~
目前,“房屋养老金”制度正在上海等22个城市开展试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