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论字——谈谈李白的两首诗和毛主席的两幅字》
贺 铿
我很喜欢李白的诗和毛主席的诗和字。但是,我没有能力评论他们的诗和字。我认为,李白的诗和毛主席的诗与字恐怕当今无人企及。胡适对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评论,只能说明胡适很轻狂,并不说明他在诗词方方面有真学问。
一、关于李白的两首诗
1)《月下独酌之一》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这首古体诗大概写于744年,长安。那时李白还不到44岁,前程远大。因“脱靴”事件,进入了政治失意期。全诗抒发诗人政治失意,又不甘同流合污而产生的“孤寂忧愁”情怀。此诗之诗情波澜起伏,有评论“纯乎天籁”,一直为后人所传诵。
2)《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五言绝句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是写尽了李白人生终了时的落寞。
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有争议。我认为,此诗肯定是写于他去世前一年(761年),而不是一般推测的753年。
753年,是李白第六次到宣州。这一次是应时任宣州长史李昭之邀而去的,李白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有落寞之感。上敬亭山不说前呼后拥,至少不会“独坐”。
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前后在宣州住过三年多时间,上过多少次敬亭山,不得而知。前六次应该也上过,都不会受冷落。尽管他一生官运不顺,但是毕竟做过不小的京官,加之两任妻子都是旧宰相之孙女,他本人“诗仙”之盛名也亨誉天下。来到宣州,肯定不乏诗友、名士和地方官员热情接待。
但是,761年这最后一次到宣州,情况完全不同了。他因757年写了《永王东巡歌》,受“永王叛乱”之牵连而入獄。759年逢大赦才出獄。761年已进入了暮年,再到宣州物是人非,肯定倍受冷落。所以,“独坐敬亭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孤独和伤感。
此时的李白贫病交加,几乎走途无路。没有办法,旋即去投靠在当涂为官的族叔李阳冰。翌年(762年),李白死于当涂(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二、关于毛主席的诗和书法
1)《沁园春-长沙》及书法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碾压了国民党文坛,在此无需多说。但是,我更喜欢毛主席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也很喜欢他1952年精心书写的这阕词的字。
1925年,毛主席刚30岁出头,“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此词是他进入诗坛的开卷之作。通过描写长沙的美丽秋景和回忆学生时代的火热生活,提出了“谁主沉浮”问题,表达了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很值得我们,特别是年轻人学习。
毛主席的草书非常灵动,出神入化。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一年我同一位学者,也是书法家在韶山游览韶山碑林,我们都深深感到毛主席的草书气势磅薄,技压群芳。
据说其草书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并称唐代三绝的张旭认为“草书之妙在于意在笔先,草书的精髓在于作者的意念领先于笔触”。
毛主席1958创办《红旗》杂志,为了写好刋名,他说他在考虑“结字”时,受到了红旗舞的启发。
由此可见,毛主席写字也是很重视“意念领先于笔触”的。我们可以想一想红绸舞的场景,再来端详“红旗” 这两个字,一定会很有意思。
2)网上流传的毛主席两幅字
第一幅,“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
这幅字我开始有点怀疑是毛主席的字。因为这幅字尽管很美,但是略显呆滞。
这两句话似已成为了民间谚语,流传很广,最早出处可能是《资治通鉴》。毛主席对《资治通鉴》研究很深,写这两句话,在情理之中。但是笔触应该像给章士钊写信封那样,潇洒自如才对。
从“百度”资料得知,庐山会议之后,毛主席与周总理在谈话时,谈到过“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问题。这时的毛主席心情无疑是很凝重的。如果这幅字写在那个时候,结字滞重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二幅,给章士钊先生写便信的信封。
这个信封写的很潇洒随意,但是依然很美观大方。发表这幅字的网友用红笔圈了两个字,想考考大家是否认识。
其实这两个字并不很难辨识。但是需要有一点点中国文化知识:一是需要知道章士钊先生,字“行严”,书中写的是标准草书繁体字“严”;二是旧时写信封,一般都会写XXX缄,表示是写信人亲手贴封的。这里的缄字,草法略有变化,但是仍可辨识。这幅字全文是:“送交章行严先生,毛缄”。
这次就说这些,如有不当,衷心希望各位批评指正。2024.8.16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