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制造业古邑的“升级”之变(一)常熟的“快”与“慢”

两座制造业古邑的“升级”之变(一)常熟的“快”与“慢”
2024年08月12日 13:00 江苏经济报

经济意义上的长三角区域,跨越了长江、淮河、钱塘江、甬江、瓯江,包括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两千余年来,江淮文化、吴越文化、徽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孕育出了灿烂瑰丽的长江下游文明。这里生活着2.37亿人,数百座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经济活跃且文教积淀丰厚。这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长三角”的真实含义。

在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长三角的制造业堪称“执牛耳”。在这里,以制造业闻名的古邑颇多。地处长江最下游的常熟,位于甬江最下游的鄞州,便是其中两个“明星县域”。虽相距260余公里,但两地颇为相似,从文化传承、崇文重教的基因到地理区位、优势产业。

在长三角,常熟是人口大县。国土面积1276.32平方公里,2023年年末常住人口168.29万人,排名长三角所有县和县级市的第四位。2023年,常熟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800.16亿元,居全国县域第五,较2023年同期小幅增长3.6%。今年上半年,常熟GDP为1430.31亿元,同比增长6.2%。

常熟在长江口南岸,依江面海,至今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近1800年建城史,简称“虞”。春秋战国时代属吴越之地,南朝梁代始名“常熟”。1983年,常熟改县为市。因为平畴广阔,水网密布,气候温润,农业经济时代的常熟富裕繁盛,甲于江南。影响了几代人的京剧《沙家浜》,故事原型就来自常熟的抗日战争历史,江南古邑铭刻了红色记忆。

常熟近代工业起步较早。1905年,裕泰纱厂在此创办,此时江苏全省只有南通大生等8家棉纱厂。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常熟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一跃而成工业强县,跻身“苏南四虎”——全国县域经济的领跑者之列。

常熟向来是产业特色鲜明的制造业高地。从“一根丝”“一台机器”到“一辆车”,常熟的纺织服装、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优势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颇具竞争力。

鄞州总面积814.2平方公里,2023年年末常住人口169万,均含宁波高新区。鄞州2023年GDP为2803.3亿元,同比增长4.5%。今年上半年GDP为1447亿元,同比增长4.3%。2002年撤县建区后,鄞州长期位列浙江百强县市区TOP3。此地原名“鄞县”,简称“鄞”,依山濒海,三江交汇。西拥四明山脉,奉化江、姚江在此汇为甬江,东流入海。“人间未有归耕处,早晚重来此地游”。970多年前,担任了三年鄞县知县的王安石写下此诗,可见此地山水田园之佳。

与“常熟制造”一样,“鄞州制造”自古精良。盛于明清的朱金漆木雕技艺精湛,著名制品有万工船、万工轿、十里红妆等。如今其汽车零部件、服装、家电等优势产业实力居全国县域前列。

鄞州比常熟面积小了近1/2,但两地人口和经济规模均相当。这意味着,从人口密度到亩均产出、就业人数,鄞州都高于常熟。近几年,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不利形势下,地处长三角南翼的鄞州却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是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经济的县域“稳定极”之一。鄞州区统计局公布,2023年该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1.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1%,这些关键指标均领跑长三角多数县域,包括常熟在内。

常熟与鄞州虽分处苏浙两省,都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但两地目前却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发展瓶颈。常熟市,2023年全国县和县级市工业产值排名第七;当年度居中国信通院统计发布的全国工业百强县榜第四位。鄞州区,2023年度居中国信通院统计发布的全国工业百强区榜第二十六位,在强区云集的长三角居第十三。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科技竞争和资本竞争日益激化,原有的传统产能与技术已难以满足新的竞争需求。长三角的产业升级——包括传统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跃升,是关乎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未来的核心问题。两个长三角制造业古邑该如何面对转型升级之困?又将如何破局,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慢”在何处

【镜头一】6月中旬,常熟市古里镇,波司登工业园区。

万余平方米的羽绒服生产车间里,物料和成衣自动传送带平稳运转,电子信息板不停闪烁,工人熟练地操控着智能裁剪机,自动充绒机不时吹填着轻盈的羽绒,称重精度可达0.01克,可容纳近千人的多条流水线繁忙而有序。波司登智能制造基地赖和东厂长介绍,这个车间的每个小组日产能可达300件。

从8个人的缝纫组到今天全球知名的服装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波司登已走过了48年。

【镜头二】6月中旬,常熟市辛庄镇,德扬智能装备(苏州)公司。

偌大的厂房里没有传统机械制造企业的嘈杂轰鸣声,十余名身着蓝色制服的工人操控精密数控机床,加工装配着数十台套新型“工作母机”。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已订购了这些高端数控机床,用于副车架、减震塔、电机壳体等零部件的自动化加工。

该公司研究院院长鲁春晔透露,去年下半年以来,来自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高精密模具等领域的订单明显增加,部分替代了前几年工程机械、医疗装备等订单需求。该公司自主开发的HDU1000系列卧式轻型五轴加工中心,正在组装调试,已有不少意向订单。

【镜头三】6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对中利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柏兴等高管的处罚决定,王柏兴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其违法行为包括:虚增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对外担保等。

今年上半年,中利集团归母净亏损2.06亿元至2.7亿元。2023年,其亏损额同比增长逾2.14倍,资产负债率达107.32%。以电缆起家的这一常熟制造业名企,如今已濒临退市。

【镜头四】7月17日,阿特斯阳光电力发布2024年上半年经营情况预告,这家起步于常熟的全球光伏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归母净利润12亿元到14亿元,前两个季度连续实现净利润环比增长。这一业绩,在进入下行调整周期的光伏业界可谓凤毛麟角。

近几年,常熟经济增长步伐确实在放缓。GDP、工业增加值、进出口、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关键数据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在另一面,常熟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在悄然加快。财税收入、社会消费、贷款增长率……一系列“求变求新”的指标,都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从传统产业龙头波司登、中利、隆力奇到新兴产业代表阿特斯、创新型企业德扬,这种“快”与“慢”的对比,在常熟经济的微观层面日益显著。

常熟经济究竟“慢”在何处?

据常熟市统计局公布,2023年该市GDP实际增长率3.6%,仅比上一年增加了26.19亿元。不但在苏州市辖县域中GDP增速最低、增量最少,在全省98个县域中也排在“尾部”。2023年,常熟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5%,2022年为1.6%,均低于江苏乃至长三角多数经济强县的增幅。

2023年常熟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28.5亿元,较上一年下降14%。当年赛迪研究院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7.5%。这一年,常熟工业投资下降13.5%,海外投资下降25.6%,民间投资下降20.4%。2022年,常熟整体投资增速也仅为3.8%,全国增速为4.9%。

今年上半年,常熟市进出口额较去年同期下降0.3%,而苏州全市进出口同比增长9.2%。2023年,该市进出口总额比上年下降10.8%,其中出口下降8%。2022年该市进出口同比微增0.9%。

2023年,常熟规模以上工业的33个行业大类中,仅1/3行业的产值实现增长。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完成规上产值3030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装备业增长0.1%,汽车业增长0.7%,服装业下降2.6%。2022年,这三大产业的规上产值同比增速也仅为3.7%、5.1%和-4.4%。

对这个长期以来堪称“经济优等生”的县级市而言,常熟近几年经济增速的放缓显而易见,这在过去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并不多见。

“转折点”出现于2019年。2018年,常熟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较上一年增长6.8%和6.7%。但在2019年,这两个指标骤降至5.3%和3.2%,2020年徘徊在3.6%和4.1%;虽然2021年反弹至9.2%和10.2%,但从2022年开始再度下降,且降幅逐年加大。这一年更具象征性意义的一个变化是,常熟GDP被福建省晋江市超越,从长期占据全国TOP4的“苏南四虎”群体中掉队,落至“华夏第五县”。此后至今,常熟一直未能反超晋江。

与经济增速的明显放缓相对应,2018年,常熟近二十年来首次出现常住人口下降。虽然2019年至2022年有所回升,但2023年重又下降,且降幅近万人。

很大程度上,常熟近五年来的增长之“慢”是一种证明,也是一个信号。改革开放前期形成的制度“红利”正慢慢消失,四十多年来主要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即使是基础好、实力强的苏南县域也来到了十字路口。

“快”的动力 常熟又“快”在何处?

新兴产业占比和增速。2023年,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和45%,占比分别提高1个和2.8个百分点。该市两大新兴产业——新能源、声通信产业2023年产值同比增速均逾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年为1290.28亿元,较上年增长7.5%;网络交易额逾1100亿元,其中直播电商网络交易额逾650亿元,同比增长30%,县域电商竞争力居全省之首。今年上半年,常熟网络交易额同比再增17%。人民币贷款余额。2023年增幅约12.2%。从2019年以来,常熟每年新增贷款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快”与“慢”之间,这座古邑的经济支柱——制造业正经历着新一轮的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正在加快。这种变化的力度与深度,近二十年来在常熟前所未有。

常熟拥有众多本土成长的老牌企业,分布于纺织服装、电力设备、冶金、家装等传统产业领域,大多数集中于制造业。除了波司登、隆力奇、中利,还有龙腾特钢、常铝铝业、梦兰、常熟开关等。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一些企业十多年前就已开始转型升级。然而,不少企业的首次“自我调整”并不成功。

以隆力奇为例。隆力奇生物科技公司从蛇油膏起步,曾是国内最大日化品企业之一。巅峰时,年销售额达70亿元。但这家民企早早陷入了“多元化陷阱”。据统计,隆力奇集团最多时曾覆盖从化妆品、家用洗涤品、养生保健产品到家具、房地产、物流的众多产业领域。2009年取得直销牌照后,又打起了“擦边球”,品牌价值大幅缩水。2015年后,其资金链日益趋紧,陷入财务危机。今年上半年,隆力奇已被强制执行超7亿元。

常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有不少成功案例。

作为这座古邑近代工业化的初始产业,去年常熟纺织服装业年产销规模已超千亿元。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跻身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常熟这一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据统计,近三年常熟已有7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改造后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升35%、产品制造周期缩短19%。

这一产业的龙头波司登集团,已将新一代数字技术和羽绒服传统的经营模式深度融合,以此扩大更优质产能。

首先,波司登打造了大数据驱动的服装精准设计研发新模式,加快产品上新、爆款打造速度,以应对海外市场需求走弱等多重挑战。其次,该公司建成了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行业领先的中央智能配送中心,关键生产环节自动化程度超过90%。该公司还牵头成立苏州市高性能功能纤维材料创新联合体,联合东华大学、常熟理工学院以及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研发,加速保温纤维材料等纺织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

截至今年,波司登羽绒服已连续29年居中国市场销量第一,销售额和销售量全球领先;跨越了多个市场供求变化周期。其营收和净利润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最新品牌价值达1075.82亿元,这意味着波司登不仅稳健,而且依然充满活力。正如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所言,对企业发展来说,以资源投入达成的增长是粗放的,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创新驱动的增长才是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增长。

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公司2010年落户常熟,由此形成的当地日资汽车制造产业链正在不断提升新能源产能比例。该公司去年8月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丰田汽车(常熟)零部件公司去年增资21.8亿元,扩产混动汽车驱动变速器,预计今年产能将达54万台,较去年增长50%。

此外,德国大陆汽车电子系统等国际龙头汽车零部件企业,瞄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配套市场,近几年纷纷落地常熟。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常熟共有185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当年总产值达901.8亿元。其中85%的企业正在切入新能源赛道,向着“智能化”加速突围。

在传统制造产业链上,常熟的中小科创型企业转型升级速度更快。

江苏领科汇智是一家车用电动设备制造商,2021年从上海迁至常熟。在电动车门、电动尾门、电动座椅三大细分市场,面对博世等实力雄厚的海外对手,该公司利用电控算法领域的技术优势,努力实施国产替代。目前,已获得大众、奥迪、上汽、吉利等众多知名整车厂的订单。2023年,在国内电动尾门系统市场,其占有率排名行业前两位。

德扬(苏州)被称为“工业母机制造者”,去年产值约8亿元。鲁春晔告诉记者,德扬2010年成立,第二年就开始转型升级,产线大量采用了智能化装备。今年,国家大力推动设备更新,德扬在技术研发、新品投放、市场开拓等方面加速调整布局。该公司年产1500台高端装备项目,将于今年8月底投入使用。未来三年,德扬能够年产高端数控机床及智能化装备逾4000台套,销售额20亿元,税收预计超亿元。

新能源、声学、生命健康,这些新兴产业是当前常熟的最新突破方向。

新能源产业是常熟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省级新能源产业创新载体(平台)14个,2023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居苏州全市第一,目标是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00亿元。

起步于常熟的阿特斯阳光,长期位居全球光伏产品产销量TOP5之列。阿特斯(常熟)公司2023年开始量产新一代182N型TOPCon产品,2024年将其再升级为182plus产品。该公司还在研发应用间隙贴膜、0BB技术等新技术。据了解,阿特斯上半年已完成TOPCon电池组件生产线改造进度的67%,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财报显示,其2023年组件出货量、全年销售额、净利润均创历史纪录。

声学产业是最具常熟特色的新兴产业,整个长三角地区少有竞争者。2023年,该市这一产业汇聚规上企业268家,规上产值约459亿元,产学研合作平台达11个,常熟市声通信产业集群已入选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苏州市政府、中国声学学会、南京大学等共同创建的“苏州·中国声谷”,发展至今已四年,将声学产业与服装、汽车等常熟本地优势产业相结合,发展出海洋声学、车载声学、减震降噪声学三大方向。迄今立讯科技、地球山微电子、长城诺博智能座舱等众多创新型企业已落地声谷。常熟的蓝图是:依托声谷打造国内一流声学创新高地,2025年产业化核心区产值突破700亿元。

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已在常熟孕育。迄今该市已落户低空经济(含航空航天)产业相关企业13家,亨睿航空工业等9家已投产。正力新能、长城轴承等其他产业企业也已进入航空电池、航空轴承研制领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你追我赶,新兴赛道攀高比新蓄势待发,这是常熟40年艰苦创业形成的厚实“家底”,也将成为常熟攀登产业高地的强力“引擎”。

【采访札记】

常熟经济增长的“快”与“慢”,一方面源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决心与力度,另一方面也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观念与现实进程。

有研究报告分析,当前全国千亿县中,包括常熟、昆山、慈溪、义乌等在内的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创新驱动主导模式,有别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产业集群驱动主导、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报告认为,这些县域充分利用长三角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和创新资源,打造了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高效率、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经济结构。

以此来看常熟。来自上海的海内外资本与技术、南京与上海的丰富科教资源、苏州的开放型经济活力,以及整个长三角的完善产业链配套与发达交通物流网络,无疑给予了常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条件。常熟正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和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新机遇,从节点之城到枢纽之地,阔步迈向更广阔的新天地

江苏经济报记者 王峻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长三角 工业 制造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19 佳力奇 301586 --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
  • 08-13 太湖远大 920118 17
  • 08-12 国科天成 301571 11.14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