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固收】OMO利率调降是否会改变当前债券市场的格局

【信达固收】OMO利率调降是否会改变当前债券市场的格局
2024年07月24日 07:31 市场投研资讯

报告摘要

今日央行OMO利率降息10BP,同时调降1年及5年以上LPR,同时公告减免MLF操作的质押品。LPR的调降是4月政治局会议后的应有之义,但OMO利率调降的时点却早于市场预期,这可能还是央行货币政策新框架拼图的重要一环。

央行早年曾宣称,OMO的中标利率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但在2020年下半年后OMO就更多起到政策利率的作用,央行也强调要引导市场利率围绕OMO利率平稳运行,这不免存在令人困惑之处。因此央行本次公告提到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或相当于确认了OMO利率是由央行制定,操作数量也更能反映了央行调控资金面状态的意图。至此,OMO利率作为国内主要的政策利率终于“实至名归”。

而本次OMO利率调降的主要目的可能还是为了引导LPR调降,这也与央行前期提到的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借鉴海外经验,用类似SOFR的短端市场利率作为浮动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相呼应。在当前时点降息,可能也是由于二季度GDP增速回落,展现货币政策呵护经济回升的决心,响应三中全会“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

但是,2019年以来MLF利率与OMO利率的调整本就几乎同步,我们认为在LPR换锚后仍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MLF利率未能良好地向银行负债成本传导,使得在LPR持续下行后,银行息差不断压缩,即便后续LPR与OMO利率挂钩,这一问题也仍然存在,可能仍然需要存款利率的同步调降。其次,在OMO利率调降后,人民币汇率再度出现波动,如果经济回落的压力需要LPR继续调降,在考虑内外部平衡的前提下,OMO利率还有多大的空间引导LPR下降,这也是需要观察的问题。

而在OMO降息后,央行随后也公告决定适当减免MLF操作的质押品,相当于使债券出售方的潜在力量得以增强。而《金融时报》也提到预计未来央行还将综合施策,必要时借入并卖出国债,及时校正和阻断债市风险累积,有决心、有措施来稳定市场预期。这些表述显示央行对于长端利率所容忍的波动区间可能并没有因为本次降息而下调,如果后续30年国债逼近2.4%时,也不排除央行卖出国债、直接影响收益率曲线的政策落地的可能性。

因此,本次降息后债券市场的核心矛盾仍未发生变化,这也使得长短端债券利率的下行幅度小于历次降息后的状态。但相较于以往降息后一个月债券利率多数情况下会有所抬升,本次的表现可能也有所不同。一方面,本次降息前DR007相较于OMO利率并未明显偏低,后续资金利率中枢可能也不会像2022年8月后的三次降息一样出现显著收紧,驱动短端利率上行。另一方面,尽管7月政治局会议后财政、地产方面可能也会有新措施落地,但央行降低贷款利率、维持债券资金与利率平稳以及维持银行息差这三大目标之间的内在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如果其他相关政策未能使实体经济的投融资意愿切实改善,那么非银机构资产荒的状态或也难以逆转。后续还要观察基本面预期何时能出现显著改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短期内债券市场偏强震荡的格局可能也还将持续,整体久期仍可维持在中性水平之上,考虑央行潜在的融券卖出的风险,可重点持有在6-8年之间的利率债。如果后续30年国债收益率逼近2.4%,可适当降低久期规避风险,等待更好的时机再行介入。

风险因素:货币政策不及预期、资金面波动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7月22日,央行公告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调整为1.7%,同时1年期与5年期以上LPR均较前值下调10个基点,分别为3.35%和3.85%。尽管LPR调降是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的应有之义,但在央行此前强调降息存在内外部因素约束的背景下,OMO利率也同时调降却超出市场预期。那么此时OMO利率调降有何深意,其调降能否改变当前债券市场的格局?

OMO作为政策利率终于“实至名归”

在6月陆家嘴论坛上,央行就曾提出货币政策框架需要演进,在7天逆回购利率外,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同时要持续改革完善LPR,使其更真实地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明确主要政策利率以外,可能还需要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而在7月以来,央行又创设了国债借入以及临时正回购和逆回购,完成了利率走廊的收窄,同时也为买卖国债创造了条件。而本次对于隔夜逆回购工具的调整,可谓是货币政策新框架拼图上的最重要一环。

首先,过去央行一直声称,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是通过央行招标、交易对手投标产生的,央行在2020年之前反复强调,中标利率的变动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取决于银行体系的供需状态。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OMO利率就开始更多发挥政策利率的作用,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曾经多次强调要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波动。但如果其仍然是市场化投标的结果,这样的状态不免存在令人困惑之处。

因此,本次公告中,央行提到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或相当于确认了OMO利率是由央行制定,操作数量也更能反映央行调控资金面状态的意图。至此,OMO利率作为国内主要的政策利率终于“实至名归”。

LPR之锚从MLF转换为OMO利率后,仍有两大问题需要观察

其次,OMO利率的下行本身可能更多还是为了引导LPR的调降。事实上,在陆家嘴论坛提出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后,《金融时报》在7月金融数据公布后,也提到了LPR报价与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之间出现了一定偏离,未来需要加强报价质量的考核,可以考虑用类似SOFR的短端市场利率作为浮动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结合临时正回购与临时逆回购工具公布后的当周,隔夜利率有所回落,我们一度认为央行可能是通过实际的隔夜利率下滑引导LPR下降。但在上周税期,隔夜利率又有所抬升,这与我们原先的设想似乎又有矛盾。

而在7月22日答案终于揭晓,央行还是选择了通过OMO利率下降10BP,引导1年及5年期LPR也跟随下调10BP。而为何选在了当前的时间点,央行也提到了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由于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放缓,特别是居民消费恢复较为疲软,因此降息展现了货币政策呵护经济回升的决心,是对三中全会“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的积极响应。

诚然,很多海外经济体确实是以短期的资金利率作为引导贷款利率变化的主要参考指标。例如美国的最优惠贷款利率(PR),自1994年起与政策利率直接挂钩,为美联储公布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加3%,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贷款及零售客户的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等。因此,将LPR与OMO利率挂钩也是有迹可循的。但是,从2019年LPR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到2023年8月最后一次降息前,MLF利率与OMO利率的变动几乎都是同步的,仅2023年8月MLF利率较OMO多下降5BP,因此LPR换锚的实际意义仍有待观察。更重要的是,前期MLF利率与LPR挂钩带来的两个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首先,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来源还是一般存款,尤其是在2017年同业监管趋严后,同业负债在银行负债的占比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这就使得MLF利率变动对于银行负债成本的影响相对有限。尽管央行认为对市场利率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总量而是边际量,MLF调控对市场利率的边际影响仍足以影响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的定价行为,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LPR形成机制改革后商业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的变动非常有限,在MLF以及LPR持续下行的状态下,这就导致了银行的净息差不断压缩,这可能也是央行后续进行存款利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原因。

相较而言,美国PR与联邦基金利率挂钩的方式之所以能够稳定,也是由于美国银行的负债成本与市场利率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动关系,使得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在加息或者降息周期中不会受到严重的损失。而即便央行将LPR从与MLF挂钩改为与OMO利率挂钩,但考虑银行在存款利率定价当中的非市场化行为,出于稳定银行息差的考虑,在OMO与LPR调降后仍然需要存款利率的下行相配合。

其次,在OMO利率调降后,人民币汇率预期也受到了一些影响。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再度逼近了1:7.3的关口。如果后续国内经济压力仍然持续,LPR需要继续调降,在考虑内外部平衡的前提下,OMO利率还有多大的空间引导LPR下降,这也是需要观察的问题。

OMO降息与减免MLF质押品要求、央行融券卖出相配合,央行仍会控制收益率曲线

在OMO利率调降后,重新审视7月以来央行的一系列操作会豁然开朗。事实上,在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后,相关措施一直缺席,这可能也是央行担忧降息会被市场理解为长债收益率的下行空间打开。因此,央行7月后决定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并发布信息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7月12日金融数据公布后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更是连发多文提示市场风险。

而在本次降息公布后,央行随后也公告决定适当减免MLF操作的质押品,有出售中长期债券需求的中期借贷便利参与机构,可申请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相当于也是提升了债券出售方的动力。而《金融时报》在解释降息时也提到了,业内人士分析,本轮长债利率的持续下行,已经包含了对本次降息的预期,甚至有明显超调,不代表着需要跟随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行再继续走低,预计未来央行还将综合施策,必要时借入并卖出国债,及时校正和阻断债市风险累积,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央行有决心、有措施来稳定市场预期。

这些表述显示央行对于长端利率所容忍的波动区间可能并没有因为本次降息而下调,如果后续30年国债逼近2.4%时,也不排除央行卖出国债、直接影响收益率曲线的政策落地的可能性。

四、当前债券市场偏强震荡的格局可能仍将维持

在本次降息落地后,1Y存单利率下行约3BP,10Y期国债收益率下行不足2BP,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仅1BP左右。在2020年下半年后的5次降息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降幅低于除了2022年1月外历次降息的幅度,而存单利率的下行幅度更是历次降息中最低的。

这样的情况出现,一方面是由于降息后,央行对于长端利率的指导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在金融脱媒的影响下,短端利率与资金利率的利差基本也都降至历史低位,换而言之其更多受到了禁止手工补息后金融脱媒的驱动,资金利率中枢的回落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在了当前的价格中。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以往历次降息一周或是一个月后,债券收益率往往都会出现明显的反弹。这一方面是由于除了2022年1月的降息之外,此后每次降息后,资金利率的中枢相较于降息前都出现了明显的抬升,这导致了短端利率的回升;另一方面,在历次降息后,往往都会有一些财政、地产等其他方面的政策措施配合,使得市场预期出现变化。但这样的情况在本次降息后可能也不会出现。

首先,2022年8月以来历次OMO利率调降前,DR007几乎都已明显低于政策利率,这可能也是央行为了引导存款利率下调建立的新机制。央行曾经提到,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释放利率调控信号,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运行,最终传导至债券、贷款和存款利率,有效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但是,在本次降息前,DR007一直处于略高于政策利率的状态,而央行也并没有再通过引导存款挂牌利率的调降先行推动LPR调降。在7月22日降息当日,DR007也确实降至1.7%附近。因此本次降息可能不太会出现资金面实际收紧的现象。

另一方面,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虑二季度GDP增速回落,不排除7月政治局会议上财政等方面的政策跟进的可能,这可能也确实会给债券市场带来扰动。但是,当前债券市场的核心矛盾可能还在于非银机构资产荒的现象没有解决。

我们前期提出,在金融脱媒的影响下,央行降低贷款利率、维持债券资金与利率平稳以及维持银行息差这三大目标之间存在不可能三角,央行已主导LPR下降,后续要维持银行息差必然也要主导存款利率继续下降,即便后续存在其他方面的措施跟进,但如果实体经济的投融资意愿未有明显改善,存款利率的下降可能还是会使得金融脱媒加剧,非银机构资产荒的状态短期或也难以出现逆转。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短期内债券市场偏强震荡的格局可能也还将持续,整体久期不宜过低,考虑央行潜在的融券卖出的风险,可将主力期限保持在6-8年之间。如果后续30年国债收益率逼近2.4%,可适当降低久期规避风险,等待更好的时机再行介入。

风险因素

货币政策不及预期、资金面波动超预期

本文源自报告:《OMO利率调降是否会改变当前债券市场的格局

报告发布时间:2024年7月22日

发布报告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李一爽 S1500520050002

信达固收研究团队简介

李一爽,信达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9年宏观债券研究经验,曾供职于国泰君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在国内外宏观、大类资产配置以及流动性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团队曾获得新财富债券研究2016年第一名、2017年第四名。

朱金保,复旦大学金融硕士,曾供职于资管机构从事信评工作。沈扬,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供职于中泰证券从事宏观利率研究工作。

张弛,复旦大学硕士,曾供职于资管类机构从事市场营销和研究相关工作。

芦静,南开大学金融硕士,曾供职于评级机构、资管机构、方正证券从事信用研究工作。

赵雪成,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1年信评研究经验。

分析师声明

负责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分析师在此申明,本人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所表述的所有观点准确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组成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分析意见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免责声明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由信达证券制作并发布。

本报告是针对与信达证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信达证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客户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电话、短信、邮件提示仅为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对本报告的参考使用须以本报告的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是基于信达证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编制,但信达证券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最初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涉及证券或投资标的的历史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保证。在不同时期,或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致使信达证券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对此信达证券可不发出特别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信达证券或其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会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

本报告版权仅为信达证券所有。未经信达证券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转发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若信达证券以外的机构向其客户发放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信达证券对此等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同时不构成信达证券向发送本报告的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如未经信达证券授权,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信达证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于信达证券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由中国信达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中海信托和中国中材集团,在承继中国信达投资银行业务和收购原汉唐证券、辽宁证券的证券类资产基础上设立,旗下拥有信达期货有限公司、信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信达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信达澳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金融服务子公司,8家分公司、93家证券营业部遍布全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利率 OMO利率 降息 央行 LPR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