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近几年的苹果一直被诟病创新不足,但是苹果也并不总是止步不前。至少在硬件设计上,在苹果产品的高单价支持下,它的工程师可以轻松尝试一些全新的技术,而不需要过多的考虑成本问题。
比如iPad Pro,作为苹果最喜欢的“显示技术”试验田,iPad Pro从2021年的miniLED到2024年的串联OLED,一直走在便携智能设备的显示技术前沿。虽然iPad Pro并非首个搭载miniLED屏幕的便携智能设备(微星较苹果早一年发布miniLED笔记本电脑),但是当你对比两者的参数,你会很快意识到他们不是一个层级的产品。
不过能从iPad Pro上“转正”的显示技术并不多,至少miniLED就已经被苹果抛弃了,过高的发热量和依然称不上完美的光晕控制,加上过高的制造成本,最终都让苹果放弃将这项技术推广到MacBook、iMac等平台的打算。
而新一代的串联OLED技术,就是苹果最新的选择,这是一种将两层OLED面板叠加后制作而成的显示面板,相较于传统OLED面板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提升。自iPad Pro发布后该技术就迅速引起市场关注,有消息称多家手机厂商都在与屏幕厂商接洽,促使屏幕厂商加速串联OLED的量产计划。

串联OLED为什么会比miniLED更受欢迎?接下来我们会在哪些设备上看到这项新技术?
串联OLED,或是移动设备的最佳选择
串联OLED的优势有哪些?简单来说,相较于传统的OLED面板,串联OLED拥有更高的亮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厚度与重量都有所降低,更适合便携移动设备使用。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会产生一个疑惑,为什么双层OLED面板叠加,会比单层OLED面板更轻?原因倒也不复杂,相较于传统OLED面板,串联OLED面板通过叠加发光层来实现高亮度,使得设计过程中可以对驱动元件和供电电路进行简化,并且删去一些用来增加亮度的光学元件。
此外,串联OLED的功耗相对于传统OLED其实更低,这也让工程师可以进一步削减散热模组的厚度和重量。双层OLED比单层OLED更省电?虽然看起来有点反常识,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双层OLED配合特殊的堆叠技术,在显示相同亮度的内容时,双层OLED拥有更高的效率,使得功耗得以显著降低。

让我们来简单归纳下串联OLED的优点:高亮度、长寿命、低功耗、低重量,几乎集中了便携设备所需要的一切优点,苹果选择放弃miniLED转投串联OLED,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而且串联OLED理论上是可以继续叠加的,在前段时间结束的SID 2024(国际显示展览会)上,和辉光电(2.230, 0.01, 0.45%)就展示了一款采用三层OLED串联制造的OLED显示面板,亮度高达6000尼特,并且拥有传统OELD屏幕4倍以上的使用寿命,同亮度下功耗降低30%。

那么是否有可能实现四层,乃至更多层数的堆叠呢?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堆叠的层数越多,良品率就越低,对应的生产成本则会大幅度上涨。考虑到成本与良率的平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双层OLED都会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串联OLED就没有缺点吗?显然不是,这玩意最大的缺点就是昂贵,简单做个对比,采用miniLED的2022款iPad Pro,256GB版本的售价为10999元,而采用串联OLED的2024款iPad Pro售价为11499元,成本甚至高于苹果定制的miniLED屏幕。
看似仅上涨了500元,但是考虑到苹果调整起始内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是将屏幕的成本分摊到了其他部分的硬件溢价上,以维持iPad Pro的整体定价不会超出用户的承受范围。
根据外媒TechRadar的报道,iPad Pro的串联OLED成本在270美元-350美元(11英寸-12.9英寸),而传统OLED面板的成本仅为100-150美元。即使将iPad Pro的尺寸更大等因素考虑进去,手机尺寸的串联OLED面板成本预估也在200美元以上。
当然成本问题并非无解,目前京东方、三星、LG等多个厂商都在着手扩大串联OLED产线的产量,加快量产计划。其中LG近期更是宣布,已经成功完成了笔记本电脑级别的串联OLED量产,成功点亮便携设备的最后一块版图。
串联OLED能否普及,成本很关键
串联OLED的优势这么多,那么是否会取代目前的所有OLED面板呢?虽然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却很骨感,随着面板面积增加,串联OLED良率会大幅度下滑。
试想一下,串联OLED的实现前提是上下两层OLED的每颗光珠都精准对齐,即使是1920*1200的10英寸面板,对应的OLED灯珠数量也将高达2304000个。随着尺寸及分辨率的提升,灯珠数量将达到一个恐怖的量级,对应的产品良率可想而知。
所以,目前也仅有三星和LG开始对外批量供应平板电脑级别的串联OLED面板,国产的京东方K2串联OLED面板,目前还仅在手机上得到商用。此外,LG还更进一步点亮了笔记本电脑的面板尺寸,但是再想往上扩展到桌面显示器,恐怕就力有不逮了。

虽然砸钱是可以解决的,但是显示器市场的份额远不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而且桌面端用户对功耗、重量、厚度等参数也并不敏感。虽然串联OLED的亮度表现出众,但是在桌面端有更多低成本的方法来实现亮度增强,串联OLED并非唯一选项。
至于更高一层的电视市场,串联OLED更是毫无性价比可言,先不提miniled技术目前在电视领域已经十分成熟,可以轻松实现数千分区+数千亮度的极高参数。即使是对比OLED电视本身,串联OLED也没有太大优势,大尺寸的OLED电视同样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提升亮度和寿命,实际效果并不会比串联OLED差多少,而成本却低得多。

况且,电视市场还有microLED在虎视眈眈,虽然microLED电视如今的售价高得惊人,但是随着量产成本的下降,同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基本可以确定,串联OLED在未来一两年里,大概率只会在移动设备上使用,而且还是会率先在手机上普及,有着荣耀Magic6 RSR的珠玉在前,想必小米、OPPO、vivo等厂商的跟进速度应该不会慢多少。
个人猜测,2025年应该就能看到更多采用串联OLED面板的旗舰手机面世,而苹果也有可能会在iPhone 17或者18上,考虑采用串联OLED屏幕。实际上,随着处理器性能的增加,即使有更先进的制程工艺支持,手机也在面临更为严苛的续航考验,这也在迫使手机厂商寻找更低功耗的显示面板,而串联OLED恰恰满足这个需求。

而且,串联OLED除了成本较高外,优势实在是太多了,省电、轻薄且长寿命,对于手机等高使用频率的设备而言,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至于成本问题,前面我说过,这并非无法解决的,三星、LG和京东方都已经实现手机尺寸的串联OLED面板量产,后续华星光电等厂商也进入战场的话,估计成本很快就会跌到大家可以承受的区间。
虽然串联OLED的前景看起来十分不错,但是归根结底,依然是下一代显示技术成熟前的过渡而已。
如今显示厂商依然在努力攻破microLED的量产问题,集高亮度、长寿命、低功耗、广色域、超轻薄等一众优势于一身的microLED,可以适配从智能手表到超大尺寸电视的各种显示设备。

除了显示参数惊人外,microLED还可以根据需要,打印不同尺寸、形状的面板,并且具有柔性OLED的可折叠特性,这使得如今只存在于PPT和实验室的一些产品方案都会有量产的机会。
不过microLED的量产还有待时日,至少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串联OLED大概率是移动设备最好的选择。
封面来源:苹果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一小学教师不幸离世,温州鹿城区教育局通报:部分网络信息不属实 收起一小学教师不幸离世,温州鹿城区教育局通报:部分网络信息不属实
- 2025年02月18日
- 14:25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15,419
俄美决定成立消除刺激两国关系因素咨询机制 未来将在多领域合作
- 2025年02月18日
- 13:10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9,495
美媒:拒绝向马斯克交出数据,美社保局长被撤职
- 2025年02月18日
- 05:36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7,227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冯矿伟今天 02:53:31
【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起航今天 02:53:18
杭钢跌停!梦网跳水!浙数跳水! -
宋谈股经今天 02:52:23
大盘昨日跌到支撑,银行没有领涨,目前市场修复,专注按早盘策略个股操作。【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起航今天 02:52:17
DPS概念跳水 -
徐善武今天 02:52:13
天没有出现单边下跌,恰恰说明当前是主力资金的强势洗盘,并非是春季行情结束,大盘指数从3140点反弹至3360点附近,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也才涨了200多点,这个幅度其实算不上是很高,所以说反弹到顶结束时没有意义的。从今天资金流向来看,虽然还是有一些缩量,但是内资主力资金态度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上午内资主力资金流出明显较前几日放缓,而且十点之后,主力资金开始恢复净流入了。说明什么?昨天大幅流出之后是一个转折点,大量的资金兑现离场,开始有一些资金慢慢抄底,市场普遍担忧悲观之后,有资金趁着回调低吸。所以,今天主力资金的净流入,大家也看到了一个现象,资金的情绪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悲观,涨得时候流出是投机资金兑现,跌的时候要敢于买入,都是赚取差价套利的资金,这才是真正的高抛低吸。 -
北京红竹今天 02:51:28
分时到压力位后,还没有看到资金继续顶上来,所以分时回落一波也是正常,一个小时修复情绪 已经很强了 -
趋势起航今天 02:50:16
其实这波行情,很多高手都被梦网和杭钢这两货坑了,以为至少有一个是龙头,其实都不是,这也是为什么埋了很多人的原因,就算是那些大游资,我们可以看到类似方新侠、余哥都是大亏,就连陈小群都是没赚到什么钱; -
东方红陈晨今天 02:50:09
北交所今天对啥都不敏感,就是好汽车电子还行,这活跃度也不如之前了,差点意思 -
数字江恩今天 02:49:44
3346就算突破一些,也看为毛刺,但是把黄白线拉上零轴的任务,今天还是完成不错的。 -
徐善武今天 02:48:27
昨天市场缩量下跌,内资主力资金净流出了一千多亿,高位股集体补跌,两市跌停的个股较多,大家都比较恐慌担忧的时候,股票ETF资金是净流入的,说明有资金在逆势借道ETF抄底。这次的净流入是终结了之前的连续9个交易日的净流出,大家可以看做是某队的护盘资金或者在借道ETF抄底护盘,也可以理解是有一些机构资金在大跌的时候吸筹。总体来讲,这个数据至少说明一点,那就是在恐慌性跳水回调的时候,有贪婪资金逆势操作,至少保证了市场不会出现持续的大跌,市场没有失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