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让城市蝶变

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让城市蝶变
2024年06月28日 07:24 媒体滚动

转自:湖州日报

  一座城的发展,关乎一方人的幸福。翻开过去两年湖州城市发展的关键篇章,每一个变化里,都记录着城市建设者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铿锵足迹。

  这一变,是高位谋划下不断刷新的城市新高度,是留改拆并举激发潜力中的城市更新,是串珠成链聚链成网的富春山居图样板……愈发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勾勒出一个更加鲜活、更加立体、更加多彩的湖州。

  这一变,是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后的文化唤醒,是应改尽改释放空间下的小区焕新,是家门口就能逛公园的“小确幸”……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见证着湖州发展的深度和温度。

  六月的湖州,满腔热情!而比大自然更热气腾腾的,是城乡建设版图上随处可见的抢干、快干、实干场景。并肩汇聚起的磅礴伟力,正激励着全市建设系统抖擞精神从更高起点再出发,用实干比拼刷新城市发展新篇章。

  有机更新  成就诗意栖居

  城市更新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着眼城市更新这盘发展大棋,市建设局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以战略性、前瞻性眼光规划城市建设、谋划城市未来。创新、融入、整合、行动,一系列的韬略在研磨中诞生,并随着一张品质提升城市设计图的落地逐渐变为现实。

  近来晚间漫步环城河畔,吴老太总是忍不住为两岸景色所赞叹。“现在的变化可真大,水上有了灯光秀,真是漂亮多了。听说马上要上游船项目,我也想买票上船体验一把。”吴老太说,环城河两岸夜景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环城河畔的变化,源自一条全新打造的老城特色水环,这是市建设局为城市发展精心填写的又一张答卷。自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推进以来,市建设局坚持整合存量地块、启动房屋征迁、加快项目建设等并行发力,对老城片区莲花庄、飞英、安定-永昌等重点片区进行精细化设计,并结合片区实际,制定差异化提升目标及更新策略,以城市有机更新持续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加快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坚持“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就是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推进以老城片区为重点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有序启动《湖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一系列配套专项规划编制,合理配置好更新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业态布局和基础配套,让“看不见”的经久耐用与“看得见”的美丽精致相得益彰。

  历久弥新的状元街与小西街隔河相望,新潮时尚的K11将落地中心商圈,全长6公里“青绿游廊”启动在即……城市大建大美之下,越来越多老百姓一步步接近着诗意栖居的梦想。

  从无到有,从老到新。过去一年来,我市全力推进首批18个省级更新试点建设,目前共启动81个地块、超500万平方米更新;启动永昌地块、龙溪港E地块等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环渚工业园、凤凰西区等老旧工业园区综合改造……当城市建设与群众福祉深度融合,湖州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改造重塑  释放城市空间

  “小区环境越变越好,心里别提有多舒畅了。”这是家住德清县新市镇桃园新村徐亦雄的感叹,也是很多小区居民的真实心声。

  桃园新村,是有着近40年“高龄”的老小区。一年前,小区大部分外墙墙皮斑驳脱落,墙面空鼓严重,而且路面坑坑洼洼;如今,居民楼重新粉刷,路面硬化改造,房屋结构重新加固,“空中飞线”等顽疾得以根治,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从老旧小区着手,将“改”字进行到底。这一场景,正是市建设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生动缩影。过去一年来,市建设局始终坚持紧扣群众需求、聚焦民生问题,围绕“2000年前的老旧小区应改尽改”目标,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同时融合污水零直排、未来社区、加装电梯开展“综合改一次”,持续完善小区居住功能,目前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77个。

  同时对于城市“边角料”,市建设局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南太湖大桥东侧下的门球园里,四个标准门球场内绿茸茸的人造草坪如地毯席铺,周围LED照明灯、竞赛积分牌、休闲座椅一应俱全,整洁的环境中令人舒心。“我也是去年散步的时候发现了这里,像这样好的门球场不可多得,虽然现在搬家到了万达广场附近,但有事没事还会约老朋友来这里玩一玩。”正在练习门球的赵阿姨说。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湖城小市河百合公寓段沿河的“上塘记忆”口袋公园便开始热闹起来。公园内,一条脚感舒适的MC材质步道串联起“林廊低语”“林下剧场”“悦动花园”“印迹花园”4个特色主题节点和多处休闲空间,满足周边中老年居民社交、儿童玩乐、家长小憩的不同需求。

  南太湖大桥桥下空间的焕然一新,以及城市中口袋公园的推陈出新,都得益于市建设局在犄角旮旯里开展的变形记。去年以来,市建设局以微改造助力打造城市休闲空间,在编制完成《湖州中心城区“微改造”系统性规划》的基础上,整治利用桥下空间超220余处,完成新改建口袋公园30座,全市累计建成区的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064公顷,有效释放景观空间、完善游乐功能。

  品质提升  绘就和美生活

  6月的湖州,暑气渐起。吴兴区湖东街道铁路新村门口处的垃圾分类驿站前,一位“红马甲”拿着手机,对准正在协助居民分类的垃圾分类专管员按下拍照键,实时记录下“绿马甲”的工作状态。“你瞧,这些带着时间、地点水印的照片,马上就能上传湖州生活垃圾分类平台,主要起到个监督作用。”“红马甲”张艳玲,是铁路新村社区为1787户居民聘任的负责垃圾分类社区钟点工。而她的出现,则是市建设局为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抢做的又一道“加分题”

  为进一步加深市民垃圾分类的“肌肉记忆”,巩固前期工作成效,市建设局始终坚持全程发力,朝着“全国当示范、全省保第一”总目标冲刺前进。一组数据展现决心和速度:这一年,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98个,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100%,连续九个季度获评全国中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第一……垃圾分类争优创先的背后,折射着市建设局争先意识落到每一个环节、细到每一个个体的体验。

  老旧小区里藏着上一代人的时光,或是撒野的童年,或是奋斗的青春,又或是立业的壮年。但那些缺乏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逐渐成为社会文明的盲区。在湖州,这些无物业管理小区已经实现全部清零,全市1487个住宅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成为浙江省首批全面清零的地市之一。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湖州是怎么获得的?其实,这道减法题的成功破题,源自于一场名为“美丽提标”的专项整改行动。近年来,市建设局以“好小区”建设为抓手,同步推进“红色物业”创建、现代社区建设等工作,把美丽基因源源不断地注入城市“细胞”。

  住了几十年的“爬楼房”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电梯房”,这是湖城下塘小区96户居民在去年收到的一份暖心礼物。这个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小区由于楼层关系,多层住宅楼未设计加装电梯。为帮助老年居民摆脱上下楼的困扰,市建设局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高龄服役”的居民楼开外挂,让这些居民告别了和楼梯“较劲”的日子。

  越来越多百姓生活中的“小确幸”,正在一件件“民生小事”的落地中逐步得以实现。一组数据见证了百姓“安居梦”的成真:过去一年来,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达31.78%;完成中心城市752个小区环境提升;打造131个“席地而坐”城市管理品牌……如今,湖州整洁、有序、美丽、舒心的人居环境让百姓赞不绝口。

  文/宁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湖州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