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的中国经济,仍然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来自哪里,新的产业优势是否已经具备支柱作用?当前面临的外部挑战与机遇如何?还需要哪些短期政策支持和长期系统性策略?
近日在大连召开的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这些问题引发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深入讨论。相关理性探讨传递出的关键信息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这也意味着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先优势更应该放在全球产业链视角下看待。
在专家看来,国际方面,所谓的逆全球化趋势相当部分是体现国际合作形式的变化,并不完全等同于脱钩;国内方面,传统产业转型换挡背景下,新动能还需要更多政策和制度支持,金融体系在其中将起到关键作用。
寻找新的增长点
尽管中国一季度5.3%的经济增速超出市场预期,但从4月、5月经济数据来看,结构特点明显:投资、消费有所回落,外贸出口明显好转。
“总体来讲,中国经济处于一个回升向好的过程,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在27日夏季达沃斯“中国经济展望”分论坛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我国经济回升、复苏的过程中,基础还不是很稳固,主要表现在总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同时面临一些风险挑战,特别是国际上的一些不确定因素。
彭森认为,考虑到二、三季度部分宏观政策的支持,以及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这些挑战都将得到改善,对年内5%的经济增长目标完全有信心。而这对全球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提到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彭森表示,“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流行热词,以创新为最大特点的新质生产力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引擎。他认为,中国产业的未来增长需要“技术前沿的革命性变革”,并将专注于尖端技术,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等。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优势专项全球负责人阿帕那·巴拉德瓦杰(Aparna Bharadwaj)表示,在转型升级阶段,除了要看到新质生产力的长期意义,也要理性看待其在短期内意味着什么。她认为,中国在转型阶段除了技术创新领域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包括潜力巨大的服务业,一方面可以吸引就业、带来人才流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地区之间的贸易。“所以有很多的机会要去抓住,但与此同时也要以非常实际的态度去看待。”
复杂形势下,市场都在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持续深度调整,以及绿色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这些会否取代房地产成为国内经济新引擎?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金刻羽表示,得益于新科技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推动力量,世界经历着一种基础性结构变革,中国作为电动车与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先锋者,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她也强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房地产还会长期继续作为支柱产业,仍是GDP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将成为中国创新的助力者。
国际合作形式变化不等同于脱钩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便中国经济增长相对放缓,但与全球经济仍然非常相关。”巴拉德瓦杰认为,中国2024年相对温和的5%增速目标,已经超过印度、印尼和日本对全球GDP贡献的总和。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投资吸引力持续增强。
但在当前面临的挑战中,地缘政治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市场密切关注其中的变化及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彭森认为,尽管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还是要坚定地鼓励这些企业走出去。“有时候可能产业链远一点、长一点,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好像是在总额上下降了,但其他国家出口的一些产品组成部分的原产地是中国。”彭森说,美国表面上称保护本国企业和消费者权益,但实际上破坏了全球产业链,增加了本国生产成本和消费者成本。
巴拉德瓦杰也表示,中国企业未来的新路径依然是走出去,但与20年前已经大不一样,当前数字化优势可以让中国经济面对各种经济逆风时,在产业上“另辟蹊径”。另外,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当下表现出很强的活力,其中依然存在大量的合作和发展机遇。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官员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表示,尽管外部局势没有明显缓和,但国际合作方式的变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政策脱钩,中国可以通过在世界其他地区投资并出口,来建立起一个互联互通的新世界。他认为,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一大原因,是中国、美国和欧洲在制造业复兴和升级方面所走的道路相似,包括绿色技术、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等。
持续开放的市场
普拉萨德在此前一场前瞻论坛上提到,中国正在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中国能否打造一个支持创新产业发展的环境,包括金融系统的支持、政府对私营部门明确的政策支持、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
“修复经济体系,需要平衡不同的增长因素。目前,中国民众在银行中存了大量的钱,如何将这些资金再投入到实体经济中,促进中小企业、私营部门的发展,金融业应该提供更多对策,政府应该传递更明确的意愿。”普拉萨德表示,让民营经济得到恰当的融资支持,需要金融市场做出一些关键的变革,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吸引更多资金进入。
在普拉萨德看来,当前有两股力量是难以逆转的,一是中国、印度等国家的企业家活力,二是全球化,但各国政府的部分行动在阻碍这些力量,中国政府则在做出相反的努力。他认为,中国政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努力可以一定程度上释放这两种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是有利的。
“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所做的贡献非常大,中国每100元的出口中,有20%以上是外商投资企业贡献的。”彭森表示,中国近期采取的一系列深度对外开放政策,都释放出非常重要的持续对外开放的信号。
跨国企业进入中国需要什么、能做什么?巴拉德瓦杰认为,跨国公司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尤其汽车以及医疗科技等恰恰是它们很重要的业务板块,它们进入中国市场需要一个创新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也需要一视同仁的竞争环境。
就在下个月,备受关注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彭森表示,会议最主要的议题就是对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做出系列性的决定,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相关决定对当前问题和未来发展目标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彭森表示,改革应是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市场化改革。一是用更好的政策支持有活力、有竞争力、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尤其要支持民营经济的创造性发展;二是坚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是破除目前所存在的部分地区封锁、行政分割以及垄断问题,同时进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把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真正交给市场配置和定价,发挥市场活力;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部分基础性制度,包括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竞争性审查制度。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