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亟待加大创新探索,多方协同提升服务能力

养老金融亟待加大创新探索,多方协同提升服务能力
2024年06月25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李览青、朱一丹

作为金融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养老金融不仅关乎银行战略转型,更关乎国民经济发展。

据国家卫健委预测,到203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其中上海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近日,2024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以下简称“老博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举行,在展会期间首次举办以“汇聚金融力量,赋能养老发展”为主题的养老金融论坛。在论坛会议间隙,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金融服务专委会主任、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李利表示,交行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在内的养老金融体系,希望更多金融机构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优势、协作优势,加大创新探索,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能力。

发力养老金融“第三支柱”

去年养老金融被写入中央“五篇大文章”,针对养老金融这一新赛道,你认为当下进入到了怎样的阶段?

李利:今年“老博会”非常火,无论在养老服务、养老产业还是养老金融发展,上海在全国都是具有引领性的,吸引了这么多人从全国各地来参与。由此可见全社会对养老的关注度已经上升到非常高的层面了,银行、保险、基金、信托,整个金融体系都需要探索和创新养老金融,支持养老事业发展。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球普遍面临的挑战,你认为养老金融的发展重点在哪一方面?

李利:不可否认,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养老金体系的“三大支柱”中,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需要进一步提升,另外,我认为发展重点要放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上,通过商业化、市场化的行为,来推动整个“第三支柱”的发展。从国际的发展情况看,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个人养老金资产规模占社会养老金总资产的比重都很高,我们在总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自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后,参与开户与缴费的人数都在快速增长,随着居民养老意识和金融素养的不断提升,围绕养老目的的金融资产配置与投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你如何看待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意愿不足的问题?应当如何提高居民配置养老金融产品的意愿?

李利:从年轻人的角度,缴费意愿不足、缴费比例不高可以理解。我们常说“棉花糖效应”,意思是为了未来更高的价值要放弃当下即时的满足,这对年轻人来说很难做到,需要增强年轻人养老规划和储备的意识。可以从很小的金额开始,哪怕是每年缴100元,形成这种意识很关键。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创新产品和服务,激发、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居民多样化的养老储备和养老金管理需求。但整体市场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需要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产品供给,提高养老金融产品的适配性。

老年人金融需求受到关注

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和以往银行客群有哪些不同?交行如何差异化满足其需求?

李利:我们把老年人细分为活力老人、高龄老人和长寿老人。活力老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养老客群,希望享受高质量的退休养老生活,比如养生、老年大学教育、文娱旅游、康养旅居等,后两类更关注医疗健康、日常照护、医疗辅具等等,他们的金融需求也不一样。需要针对不同类别老人的养老需求,提供适配性的金融服务。比如对于退休后的老人,金融体系对他们的信用支持会显著减少,信用杠杆的可获得性降低。针对上海地区相对活跃的55周岁到80周岁老年人的金融消费需求,交行推出了专门面向银发客群的信用卡“魔都长者白金卡”,降低老年人的信贷消费门槛。由于老人较易忘记还款,我们这个“长者白金卡”还提供免挂失补卡手续费、每年1次忘还款免违约金、免费享受用卡无忧(交易提醒)和账单及还款提醒等专属权益。后续我们也会研究针对老年人的消费贷款产品,提高老年人消费信贷的可获得性。

此外,退休居民的养老财富管理服务也值得关注,目前中国人口的寿命在大幅增加,退休后居民普遍需要为30多年的养老生活做好财富管理安排,在这个“长寿时代”,需要进一步优化养老金融产品的匹配度,提高老人养老的支付能力。银行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投资理财、风险管理、财富传承等专业服务,帮助老龄人群根据个人需求定制自己的养老金计划,做好养老财富管理安排。

在金融需求之外,你如何看待当下银发群体普遍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李利: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推进适老化改造方面也走得很靠前。为了弥合数字鸿沟,上海市政府在2021年启动“数字伙伴计划”,交行上海市分行积极响应,开展了“姣姣陪您乐享数字生活”的智慧助老行动,我们130余家网点上千名员工化身“姣姣”,到老年大学、社区、为老服务中心等地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移动支付、线上叫车、信用就医以及上海政务平台“随申办”长者专版常用功能等,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

多方创新养老产业金融服务

这么多金融机构聚焦为养老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目前这方面还存在哪些痛点?

李利:目前,上海大部分养老服务机构规模比较小,比较零散,大部分都是轻资产运作。从机构性质上看,民非(民办非营利)组织占大多数,需要依靠政府补贴来实现日常运营。部分养老机构主办人的资金和养老机构的资金往往没有完全分离,财务状况和财务合规性都需要提升,从传统授信角度来看,养老服务机构难度获得信贷支持难度较大。

作为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的七家大行之一,交行如何支持普惠养老机构?

李利:为了进一步支持养老机构发展,交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合作推出的“政府+担保+银行”融资服务的上海特色创新产品“养老服务批次贷”,今年升级到2.0版,服务范围已经扩大至养老产业及其上下游各类经营主体,包括不限于养老院、护理院、社区食堂、老年设施设备厂商等,服务覆盖面更广,融资可得性更高,融资成本更低,有效缓解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难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对养老产业的授信流程,通过引入数据,进一步提升授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你认为未来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还有哪些创新方向?

李利:我们一般把养老产业金融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是养老机构,例如养老院、长者照护之家等;第二类是养老服务机构,如提供餐饮服务、助浴服务、上门护理服务等;第三类是养老产业企业,或者是传统产业企业的养老服务板块。如为老人提供康养、旅居服务的企业,或者是针对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需求提供产品的传统企业。针对产业链不同的对象,我们会给予不同的信贷支持,例如我们的“惠老展业贷”就是为养老机构提供的融资服务。我们还将聚焦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持续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养老服务的高质量供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养老金融 养老金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