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出手!私募业突变

腾讯出手!私募业突变
2024年06月25日 00:31 东方财富网

  近日,一则“视频号暂停私募基金相关用户申请金融科普直播准入”的消息在业内传开。记者向多位私募人士核实后发现,该消息属实。据悉,6月18日视频号更新的“金融科普类直播准入标准”明确显示,“暂不支持私募基金机构和私募基金从业人员的申请”。

  多位业内人士坦言,此前股票市场走强时,多家私募开设了视频号,有些为了宣传公司品牌,有些为了传递市场观点,有些则为了加强投资者互动。不过,今年以来私募行业监管愈发细化,私募逐渐回归私域,此次行业被禁止申请金融科普直播,与如今的监管思路一脉相承。

  此外,由于4月30日发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没有签署私募基金代销协议的机构不得公布私募基金业绩,因此,部分大型券商和第三方销售平台近期已经停更了私募业绩周报。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私募行业将进一步聚焦于合格投资者,不管是品牌传播还是业绩展示,都需严格管理好投资者适当性风险。

私募被禁止申请视频号金融科普类直播准入

  近日,一张视频号团队下发的“金融科普直播准入标准更新通知”在行业内不胫而走。

  通知显示,为更好地保障用户权益,推动平台生态健康发展,根据《视频号金融科普类直播准入标准》,视频号暂停私募基金相关用户申请金融科普直播准入。此外,视频号也将于2024年6月27日起对已取得金融科普准入资格的私募基金相关用户取消准入资格,被取消准入资格的视频号用户不再可于视频号进行金融科普类直播。

  “最近确实收到了视频号这一通知,视频号团队6月18日更新的‘金融科普类直播准入标准’中也明确暂不支持私募基金机构和私募基金从业人员的申请。早在去年年末,视频号就更新过一版标准,提出未经腾讯书面许可,主播不得通过直播诱导用户进行投资。而且通过直播围绕股票、证券、基金相关知识进行科普直播,直播间需标明主播个人真实姓名、从业编号及所属公司。”沪上一位私募人士坦言。

  据该人士透露,近年来视频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很多私募及其创始人由于无法公开展示业绩、进行宣传,便选择通过直播科普的方式获得投资者信任,进而转化为品牌价值甚至是资金申购。另外,部分第三方或者渠道会通过邀请私募管理人做客直播间的形式进行传播或路演,此次视频号规范后可能此类行为也难以进行。

  北京一位量化私募人士还称,公司并未开通视频号,但是会定期发布投资者教育类的录播视频,目前尚未收到这一方面的进一步要求,后续是否也会被限制尚不可知。

业绩披露也迎来严监管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此次私募被禁止直播申请,与今年以来的监管思路一脉相承。

  据悉,此前发布的《指引》明确要求,除了已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合格投资者、符合规定的基金评价机构,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向不存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委托关系的机构或者个人提供基金净值等业绩相关信息。除私募基金管理人、与其签署该基金代销协议的基金销售机构以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展示和传递基金净值等业绩相关信息,中国证监会、协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指引》出台之前,一些头部渠道会在每周汇总各大私募的业绩表现。但事实上,很多纳入汇总的私募基金并非在该渠道代销,只是仅仅纳入了观察池或白名单。此次停更业绩周报是根据最新监管要求作出的整改。”上述私募人士坦言。

  在停更周度业绩的同时,多个券商渠道、第三方销售平台还马不停蹄地找到私募管理人签订代销协议,以获得净值展示资格。

  “以前私募基金净值展示的‘灰色地带’暗藏着很大的投资者适当性风险。”某私募合规总监坦言,一方面,很多私募不需要经过代销机构的尽调便可以有选择地展示产品净值,这容易对投资者造成误导。另一方面,此前部分第三方平台的私募基金净值展示没有设置严格的合格投资者认定环节,存在较大公开宣传的合规风险。《指引》有助于促进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

私募需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私募本就有合格投资者限制,未来在监管引导下,管理人需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某头部量化私募的总经理表示,私募管理人目前亟待优化以下三方面问题。

  首先,管理人需要重新梳理和审视当前净值展示情况,按照新规要求进行停更或补签协议,并且根据现有投资者需求精选长期更新净值的平台。

  其次,管理人在进行视频传播或者投资者教育时应该严格遵守规定,审慎进行合格投资者认定,避免使用诱导性用语,引导投资者看长投长。

  最后,在路演中或业绩展示平台上披露更长时间周期的净值线,充分揭示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策略风险,让投资者买到与其风险偏好特征相匹配的基金。

  “现在大多数私募机构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只停留在合格投资者认定环节。事实上,这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工作。”卓德投资副总经理李进表示,一方面,管理人须全面展示自身的真实业绩和操作,让投资者充分知晓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同时做好投资者陪伴,强化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针对高杠杆或结构较为复杂的私募基金产品,管理人应审慎判断投资者的专业性和风险承受能力,对个人投资者谨慎销售。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腾讯出手!私募业突变)

(责任编辑:7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