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码头遍地开花 高效率下提升产业链能级

中国自动化码头遍地开花 高效率下提升产业链能级
2024年06月13日 01:23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上海最北边的宝山区罗泾镇、长江口南支河段南岸,一座座红白相间的岸桥矗立。这个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改造项目——上海港罗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于近日“改头换面”,预计今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近年来,包括上海港罗泾码头在内,天津、广州、青岛等地,均有全球领先的自动化码头在建和投入运营中。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在全国遍地开花。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底,我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建和在建的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其中,已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8座,在建包括改造的集装箱码头27座。同时,我国已掌握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从设计建造、装备制造到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全链条的关键核心技术,总体应用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码头自动化为何吸引了各方投入?因为在其背后,连接的是数以千万计的外贸企业和市场,亦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支撑。中国的自动化码头建设,有哪些重要参与方?他们如何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多家产业链公司,了解最新趋势和发展机遇。

  7年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实地考察洋山港四期的建设情况。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智能全自动化码头,当时洋山港四期就已经完全实现自动化,不仅岸桥不需要人驾驶,可以后台操作;连集卡也直接由自动运行的AGV小车装载运输货物,被工作人员戏称为“魔鬼码头”。

  作为自动化码头的标杆,洋山港四期的软硬件构成至今具有领先性,其主要设备包括岸桥、轨道吊、自动化引导小车(AGV)、轮胎吊等,这些设备均来自振华重工

  除了设备,自动化系统是全自动码头的“灵魂”。以洋山港四期为例,其采用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ESC设备控制系统和全部港机设备,是当时唯一拥有“中国芯”的自动化码头。

  被誉为“洋山港四期2.0”的罗泾港区,也同步引入了最新智慧码头技术,以自动控制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依托,集成应用5G、车路协同、高精度融合定位等技术,实现码头设备的智能化运转。结合智能化闸口、调度、理货等全域协同子系统,实现自动化码头全港域、全流程的互联互通与智能协同,切实提升港口接卸、转场、调度等作业效率。

  从上述自动化码头的构成不难看出各参与方的身影,包括:业主,即港口集团、码头用户;港机设备的主机厂;自动化码头建设总承包方,这可以是码头用户自己,也可以是具有相关能力的供应商,如振华重工;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商,提供码头设备、系统的自动化升级方案,如设备自动化、TOS系统升级等,例如以振华重工电气为代表的设备自动化方案提供方、以华东电子为代表的码头生产系统提供方,也有码头自己研发的系统。此外,还有新基建、新技术团队,如5G、无人驾驶、北斗定位、图像识别等技术方案的提供者。

  “目前中国港口自动化在全球属于领先水平。”振华重工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主要有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港航的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也有各港口对自动化码头的建设意愿加强,有持续的投入。在自动化技术储备方面,振华重工从2007年开始投入研发自动化码头系统,在设备制造、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外就是5G、无人驾驶、AI等相关技术快速发展。”

  为什么各方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建设自动化码头?

  分析人士表示,相对于传统的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码头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码头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环节的全过程智能化、无人化的操作,对降低码头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与安全性、环保性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公开报道来看,各地的自动化码头在智能化的加持下不断刷新作业效率。

  山东港口日照港在进行智慧化转型后,单机平均效率提升50%,码头综合成本降低70%。在安全方面,通过数字智能化堆场一体化监管平台,货垛预警准确性提升至80%,堆场跑垛识别精度提升至95%。

  目前,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六位、全球的第七位。一季度,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7%,集装箱量同比增长15.3%,实现首季开门红。

  在智能化系统的助力下,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提升,较传统码头提升30%,节省人力80%,最高效率达到60.2自然箱/小时,连续10次刷新世界纪录。

  得益于不断优化装卸作业流程和提升生产效率,青岛港2023年毛利率提升至35.61%;净利润实现49.23亿元,同比增长8.72%;扣非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增长10.55%。公司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6.6亿吨,同比增长5.8%。

  从整体A股港口板块来看,2023年扣非净利润增速最快的是天津港,实现营业收入117.04亿元,同比增长8.15%;实现净利润9.82亿元,同比增长32.60%;扣非净利润9.47亿元,同比增长51.18%。

  天津港在分析去年业绩时表示,报告期内积极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在“生产自动化”“业务数字化”上下功夫。据悉,公司去年新增完成设备自动化改造18台,天津港大型集装箱设备自动化占比超过60%,并有序推进散货作业自动化升级,去年完成通用散货泊位11台门机自动化升级改造。

  近日的一份投资者调研记录显示,天津港2024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4亿元,其中设施类投资4.78亿元,设备类投资9.76亿元,未来还将继续推动集装箱码头和散货码头自动化改造。

  振华重工作为港口机械的行业龙头,正在从港口机械设备制造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变。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29.33亿元,同比增长9.08%,实现净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39.80%。其自1998年起就开始布局自动化码头领域,参与建设了包括厦门远海、青岛前湾、广州南沙四期、新加坡大士港、意大利瓦多港等全世界60%左右的自动化码头。其在年报中表示,随着全球港口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港口升级改造将迎来新机遇。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