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港要退市?别被投机大佬带偏了!

锦州港要退市?别被投机大佬带偏了!
2024年06月05日 17:34 中宏网官微

  近日,根据权威渠道消息,自5月31日起,锦州港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消息在财经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当前上市公司被ST新闻频出的大背景下,这一事件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并非仅仅因为“财务造假”或“情节恶劣”,笔者认为该事件受到关注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要分析《告知书》的详细内容,通篇看下来锦州港的情况跟其他被处罚的上市公司的做法大同小异,无非是虚构业务来增加收入和利润,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但仔细研究《告知书》的遣词用句,还是有很多耐人询问的端倪的。

  第一、《告知书》开篇提到“锦州港为了做大收入和利润,满足银行贷款需求”,这句话表面上点出了锦州港“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但仔细分析下来,港口企业主要的资金用途就是港口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有金融常识的都知道,这种融资一般都要匹配项目贷款,而项目贷款都是中长期的,金额比较大,在现在日渐趋严的金融监管环境下,尤其北方地区,项目贷款基本不太可能,那么就要找变通方式,用贸易业务融资用于项目建设就成了唯一途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短贷长投”,所以,这一句话可以解读为锦州港做大收入的目的是为了融资,而这种做法又是大部分有项目融资需求的企业的惯常手段,没有特殊性。

  第二、《告知书》中对锦州港开展的部分贸易业务的定性是“无商业实质”,这个表述就大有文章了。之前我们见到的类似处罚案例对贸易业务的用词多为“虚构贸易”、“虚假循环贸易”等,为什么这里只是提到“无商业实质”?笔者私下猜测,是否贸易业务是真实发生了,但由于供应商和客户跟锦州港的“小弟”锦国投有关系,所以只能认定是“无商业实质”?而且这个关系的描述也比较模糊,通常公司之间的关系都是定义为“关联”“控制”,但这里却表述为“名册公司”,笔者不禁又要猜测了,是否因为证据不够充分又要做出认定,所以只好模糊处理了?

  第三、《告知书》中从锦州港部分贸易业务无商业实质进而得出锦州港2018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注意,这里没有提到“财务造假”,那么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笔者注意到锦州港在2022年有一则公告,大意是说锦州港出于审慎原则,对部分贸易业务进行了会计处理调整,由“全额法”调整为“净额法”,也就是说之前这部分业务记到了收入当中,现在从收入中调整出来,不算收入了,收入记错了。而《告知书》的内容是说锦州港2018年到2021年财务处理都记错了,这部分业务都不应该记到收入了,属于财务“虚假记载”。而“财务造假”就是另一种性质,是财务明知道业务是假的,甚至主导做假的业务以达到自身目的。也就是说,一个是会计处理问题,一个是主观故意。

  最后,除了《公告书》中的内容,我们再来看一下锦州港这个企业。近年来公开渠道可以查到锦州港的很多新闻,包括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桥头堡、京津冀重大产业项目转移承接区域的重要配套设施等等,但股票价格一直波澜不惊,持续低位徘徊。这里固然有大盘的影响,那么是否也有人在故意控制股价等待机会?据私下渠道了解,目前对锦州港至关重要的航道改扩建项目已经获得银行贷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工建设。据悉,这个深水航道建成之后将会给锦州港带来大幅的吞吐增量,而且服务的产业客户不乏像中国兵器集团之类的大型央国企。懂些港口业务的人都知道,港口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于吞吐量,也就是通过港口运输的货越多越赚钱。而且从官方新闻可以看到,锦州港是辽宁省很多重大项目的保供港口,货源是明确固定的,一旦航道建成,收益可观。

  在相关新规实施后,大批的上市公司被处罚及ST,今后还会陆续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这些上市公司中确实有恶意造假、坑害股民的,但也不乏因为用新规衡量历史而导致出现暂时性问题的。这个大背景下,滋生了一个特殊的投机群体,利用处罚带来的影响极力夸大事实,散布利空甚至退市的消息,以达到打压股价的目的,然后再低价吸筹,坐享基本面向好之后的红利。他们赚的不是上市公司的钱,而是我们这些跟风而动,损失惨重的小股民的微薄积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