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龙化成出售境外公司股权,中国CXO企业国际化主动减速?

康龙化成出售境外公司股权,中国CXO企业国际化主动减速?
2024年05月20日 18:5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 北京报道 近日,康龙化成发布的《关于出售境外参股公司股权的公告》显示,康龙化成作为Proteologix参股股东,在全面分析生物药市场、标的公司的核心技术和经营情况后,同意将持有Proteologix的全部股权以对价约1.021亿美元转让给Johnson&Johnson(强生公司),并签署相关交易文件。

根据强生公司信息,美国时间2024年5月16日,Proteologix宣布与强生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强生公司将以8.5亿美元全现金方式收购Proteologix,同时未来可能额外支付一定金额的里程碑付款。

据了解,Proteologix是一家聚焦于精准免疫学方向的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其现有主要管线组合包括两款双抗产品——靶向IL-13+TSLP的双特异性抗体,针对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AD)和中度至重度哮喘,现即将进入临床I期试验;以及靶向IL-13+IL-22的双特异性抗体,针对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至于康龙化成选择在近期出售Proteologix股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可能与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高度关注的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风波有关,虽然康龙化成不在修订后“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关注名单内,但是出售这一股权可能是为了减少美国戒心。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致电康龙化成,康龙化成方面表示,出售境外参股公司股权和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没有关系,也不是为了降低美国的戒心,“因为要明白我们只是参股公司,不是控股公司。”

投资增长13.6倍,大赚6.9亿

公告显示,2021年9月10日康龙化成签署投资认购协议,以自有资金300万美元通过全资子公司、投资认购Proteologix的7.27%股权。2022年11月14日签署追加投资认购协议,以自有资金追加投资400万美元认购Proteologix新发行股份,持股比例增加至12.44%。后经Proteologix已发行的全体员工股份及股权激励股份全面稀释后,康龙化成持有的股权比例为10.21%。

本次康龙化成出售标的公司全部股权的对价总额约为1.021亿美元,其中约1532.1万美元为里程碑事件对价。据此计算,若本次强生的收购顺利完成,那么康龙化成对Proteologix的股权认购在投资期间增长约13.6倍,获得投资收益折合人民币约6.9亿元。

据介绍,合并收购生效日后强生需将在60天内通过支付代理向康龙化成支付首付款约8682.1万美元;强生或其关联公司完成协议约定的研发项目里程碑事件后60天内,通过支付代理向公司支付约1532.1万美元里程碑事件对价款。

此次股权出售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缓解康龙化成2024年的业绩压力,根据其财报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康龙化成实现营收26.7亿元,同比降低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亿元,同比减少3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9亿元,同比减少46.01%。

财报显示,主要由于受到全球医药健康行业投融资阶段性遇冷、客户需求增速暂时放缓的市场环境影响,因此报告期内康龙化成营业收入阶段性下降。但同时2024年第一季度,康龙化成全球客户询单和访问较2023年同期有所回暖,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0%。

浦银国际研报分析,2024年第一季度康龙化成的收入和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均低于预期。

其中收入不及预期主要由于行业融资疲软及康龙化成对上海和宁波/北京地区的实验室服务业务进行整合,关闭上海地区实验室;经调整归母净利润明显低于预期,除了受到关闭上海地区实验室带来的一次性亏损影响(约4400万元),也受员工成本上升(主要来自于2023年下半年新入职员工)、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下降、财务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整体毛利率为32.2%,同比、环比分别下降2.6、3.4个百分点,低于预期。

为降低美国戒心?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康龙化成出售境外参股公司股权是否与近期全行业关注的“生物安全法案”风波有关?

据了解,2024年1月下旬,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有关提案发酵。参议院版本提议从国家生物安全的角度考虑,建议禁止与包括药明康德在内的生物技术供应商签订合同,以确保外国生物技术公司无法获得美国纳税人的资金。

5月15日,美国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举行听证会,投票通过最新一版“生物安全法案”草案。该法案草案将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和Complete Genomics 5家中资企业列入受关注企业名单,要求美国相关企业在2032年前结束与上述中资企业的合作。

但是该法案要成为法律,还需要在众议院和参议院获得通过。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康龙化成不在修订后“生物安全法案”草案的受关注名单内,但是出售这一股权,可能是为了减少美国戒心。“因为康龙化成等CXO企业和最前沿制药公司绑定十分紧密,能够接触美国最尖端的生物科技,这是美国害怕所在,然后CXO公司投资这些初创公司和尖端技术,是其经营手段之一,有了这家公司股权,就能更好地展开合作、推进项目,项目合作中也可能接触到对方公司内部的资料,包裹一些前沿技术,所以美国无法容忍。”

对此,康龙化成表示,出售境外参股公司股权和“生物安全法案”没有关系,并非为了降低美国的戒心。“目前来看,‘生物安全法案’事件对我们在美国市场的经营没有影响,因为是处于刚通过美国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投票通过阶段,还要看最终的确定版本以及落地情况,目前跟美国客户都在正常签单,相关业务也在正常推进。”

上述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指出,虽然康龙化成不在名单里,其海外业务不会受到强制性的影响,但肯定还是会有隐性影响,现在美国市场的变化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就已经比较明显,因为美国的ABC原则(Anything but China)越来越强烈。

据民生证券研报分析,全球对中国研发外包需求快速提升,CXO稳健增长的基本盘仍是海外市场。海外CXO行业经过五十年左右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培育出较大的市场规模,Lonza、IQVIA、查尔斯河实验室等大型CXO公司,占据全球行业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随着欧美CXO行业的成熟,跨国药企为降低研发生产成本而寻求国际新兴市场,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高,全球CXO产能持续向中国转移。

根据沙利文数据,全球对中国研发外包需求从2016年的6%翻倍到2021年的12%,到2026年将再次接近翻番。从收入结构上看,多数头部国内CXO企业有7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

美国市场若因为“生物安全法案”受到明显影响,国内CXO企业又该如何寻找出路?

对于未来的发展空间,部分观点认为可以拓展欧洲市场,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欧洲的制药产业体系较为陈旧,缺少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这样的划时代CXO,因此确实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存在供需缺口,像ADC这类创新药,欧洲药企大多只能寻找中国CXO企业或者韩国三星生物等才能完成。

“但是欧洲市场难在商业化,国家数量较多,市场有些支离破碎,语言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其次是商务团队的组建,不同国家肯定需要不同的商务团队,这点不像美国,市场统一度较高,只是州之间的法案细节有些差别。”上述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