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镁经
作者:袁焕欣
曾经颇负盛名的修正药业,跨入保健品行业后,负面缠身。本以为大药企卖保健品是降维打击,可从它的打法来看,却更像是“割韭菜”。这背后,不仅仅是模式的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
靠着这句广告语,修正药业当年获得无数消费者的信赖。
20多年来,修正药业生意越做越大,单纯卖药早已满足不了它的野心。
于是,它玩起了跨界。保健品领域,便是其多元化布局的重要一环。
然而,这家知名药企在跨入保健品领域后,并没有体现出大药企该有的格局。反而是负面缠身,常常被曝出丑闻。
昔日的知名药企,为何如此不爱惜名誉?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昔日知名药企,如今被频频点名
“修正是个大品牌”,这是无数消费者的共识。
前不久,修正药业集团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排第158位,在“2023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排名104位。
除了品牌知名度,修正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企查查数据显示,修正药业是一家集中成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的科研生产营销、药品连锁经营、中药材标准栽培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民营制药企业。截至2016年,集团下辖127个子公司,有员工10万余人。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2023年修正药业营收达到了669亿。
▲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图片来自网络
从科研制药到经营售卖,修正有着极为完备的产品渠道体系,按理说来,卖个保健品应该问题不大。令人没想到的是,近几年,它的保健品业务却因虚假宣传等问题被媒体频频点名。
2023年12月,新京报在《贴眼膜治近视、吃叶黄素眼不干,修正直播间里的“话术与套路”》一文中称,修正直播间的主播不断通过循环“200以下的贴5盒,200-500的买10盒,500以上买15盒……”话术,来引导消费者,让他们以为,该眼膜具备降低近视度数功效。
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所谓的眼膜不过是个“妆字号”的化妆品,压根就没有他们所说的降低乃至治疗近视的功效。这些话术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嫌疑。
在直播间销售修正牌蓝莓叶黄素酯维生素C片压片糖果产品时,主播们往往会来一句“眼睛干、眼睛涩、眼睛容易疲劳的,电子产品看得多的,小镜镜小框框戴起来的,都去吃我们的叶黄素片”,这也让那些上班族、低头族们心动不已。
叶黄素产品实质为压片糖果,与药品、保健品表述擦边,业内人士也表示,产品中加了叶黄素,叶黄素具有一定改善黄斑变性和视力作用,但对眼干、眼涩的作用不大,更与直播间暗示的“小镜镜、小框框”近视人群没有什么关系,近视是由于过度用眼造成的肌肉疲劳和屈光不正导致的。
另外,职业打假人王海曾经在网络上多次发布修正产品的检测结果,其中,修正元本神农百草膏、城北牌抑菌膏、修正巧巧紧致美乳霜、修正元本男用按摩膏、修正狼毒草抑菌组合、修正感愈脉康冷敷凝胶、正大制药肤乐抑菌膏等大牌产品检测出隐瞒添加的防腐剂或药物成分。
除了上述所言,早在2014年,修正就因将优尔胶囊宣称为“神药”,而被人民网曝光。
人民网在《修正药业保健品忽悠成“神药”》一文中指出,修正为了将一款无任何治疗功效的保健品炮制为“神药”,宣称能够使小三阳转阴,该公司还制作了患者以及医生们为优尔胶囊的疗效现身说法的视频,鼓吹其能够包治百病。
不管是涉嫌虚假宣传,还是隐瞒添加防腐剂等成分,修正的保健品业务之所以负面缠身,归根结底,是模式的问题。
靠贴牌和授权躺赚,却输了口碑
修正的保健品业务屡屡翻车,跟它的模式有关。市面上那些印着“修正”logo的保健产品,其实大多都是贴牌产品。
笔者在百度贴吧的修正相关话题中发现,修正称产品可贴牌修正,线上线下均可操作,甚至能够一级授权,范围涉及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消杀、日用品等领域。
▲图片来自百度贴吧
以博优迪牌左旋肉碱速溶咖啡粉为例,该产品虽然印上了修正的商标和“蓝帽子”标志,但是其生产厂以及委托企业却与修正毫不相干,也就是说,小企业只是借用了大品牌的商标进行贴牌处理。
而前面提到的修正眼贴,背后的生产厂家其实是广州尚兰美业科技有限公司,据了解,这家公司注册时间为2019年,是一家规模较小的代工厂,该公司与修正药业并无股权关系,所谓的修正牌眼贴也不过是个贴牌产品。
在这个“万物皆可贴牌”的时代,很多产品其实都是贴牌的,只是消费者一时难以辨别,况且贴牌的门槛也不高。
此前,南方周末记者自称淘宝店家向修正招商人员咨询,从他们口中获悉品牌的授权模式其实非常简单,无非是授权给经销商和工厂两种方式。
总结而言,一是产品经销商与品牌商交涉,谈拢具体介绍后再由品牌方指定的代工厂进行生产,二是直接通过代工厂商手中的品牌资源直接完成贴牌生产,由代工厂商提供一条龙的服务。
其中,最重要的是品牌授权费用,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修正的授权费用最贵,占据产品出厂价的70%-80%,仁和次之。当然,按照产品品种和订单量,品牌授权费也会相应调整。
除了授权费用,经销商还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无法满足药企的任务量要求时,该保证金则会被相应扣除。
贴牌的打法其实方式得当也能够互利共赢,作为大品牌,修正只需要授权商标就能够稳赚授权费,同时扩大市场的知名度,而所授权的厂家、经销商一旦利用特证并贴上商标,就能快速产出并在多个平台上售卖,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以及测试费用。
此前,修正某产品的贴牌加工厂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特殊类化妆品,需要国家特字批号,正常申请这个特证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审批过程中需要提交各类文件、报告,经过多次测试和评审会议,费用大概是十几万元。”
只不过,有一点却被忽视了,商标授权后并不能万事大吉,后续监管缺席则有可能导致自家口碑下降,将消耗自己的品牌力。
不久前,继修正金奥力葛根软胶囊广告宣传夸大被揭露后,“修正穴位磁疗贴”冒用晋械广审(文)号违法发布广告一事亦被曝光,另外,修正牌洗发液虚假宣传被立案后仍在继续违法行为。
负面新闻频繁出现,恐怕消费者对于修正的信任也将大打折扣。
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平台搜索“修正”,截至目前,有2913条投诉,投诉中不乏产品虚假、欺骗消费者等,更有消费者表示,产品已经对其身体造成伤害。
▲关于修正的投诉,图片来自黑猫投诉网站
此外,笔者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发现,修正产品除了因为质量问题遭到消费者批评,其售后处理不当也是导致其声誉下降的重要因素。
▲部分消费者对修正产品的反馈,图片来自各社交平台
购买这些商品的消费者,有不少是出于对修正这个品牌的信任。很多消费者因为信任一个品牌,所以会信任该品牌旗下的全部商品。
然而,眼花缭乱的贴牌产品,让品牌方逐渐失去了对产品质量的掌控,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出。产品质量问题,会导致品牌口碑的下滑,让消费者逐渐对该品牌失去信任。
不过,修正负面缠身背后,除了模式外,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深陷多元化迷途,早已跑偏了
修正药业的黑料,不止在保健品领域。
就近十年来看,修正药业有着不少的“黑历史 ”。药检不合格、“毒胶囊”事件、P2P投资暴雷、董事长修涞贵身陷行贿案……
例如,2014年,修正药业旗下一款热销产品“肺宁颗粒”的原料药材被查出发霉变质,一并查出编造虚假检验报告的行为,之后被吉林药监局收回相关药品的生产资格;2017年,修正药业爆出行贿丑闻,而行贿的人正是公司董事长修涞贵。
修正药业还陷入了P2P暴雷,2018年,修涞贵投资的多家P2P平台,包括永利宝、火理财、钱保姆、钱庄网、宜湃网、微金石等,基本全都暴雷了。
2023年6月2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有15家企业生产的妇康片等15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修正药业也在名单上。
这些年,修正药业可以说是诉讼缠身。根据企查查记录的裁判文书,修正药业身为被告的案件数量多达101件,涉及产品责任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网络传播权纠纷等。
曾经在消费者心中有着高大形象的修正药业,之所以变成这样,或许跟其发展战略有关。
做大做强后,修正药业并没有往创新药、生物药、创新型医疗器械等方向发展,而是走上了多元化道路。
在修正集团官网可以看到,其产品体系已覆盖保健品、中药食材、药食同源、日化药妆、医疗器械等多方面。
除了这些生意,修正还做过白酒,2019年,修正集团成立了修正酒业公司,以人参酒、鹿鞭酒、玛咖酒等养生酒为主,立志要做“中国保健酒第一品牌”,可却经营惨淡。
修正酒业还曾跟茅台和五粮液有过合作,分别推出了“修正国鼎”和“修正健酱”两个系列产品,但并没有做起来,如今在市场上已难觅踪影。
仔细梳理修正药业的多元化之路,可以发现它很喜欢追风口,大健康、P2P、白酒,这些都是曾经热门、或者现在依然热门的领域。
修正药业的打法,似乎也是更倾向于获取短期利益,这一点,从它那以贴牌为主的保健品业务就能看出端倪。
修正药业的野心太大了。它曾定下2015年实现千亿营收的目标,至今未实现。千亿目标尚未实现,它的目光已经看向万亿营收,计划到2023年达成万亿销售收入目标。
公开数据显示,早在2016年,其销售收入便达到了636亿元,到2022年,增长至646亿元,2023年则是669亿元。虽然修正药业的营收依然保持增长,但离千亿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打开修正集团官网,依然能在首页看见该企业的品牌理念——“做药就是做良心,做企业就是做人心,做市场就是做民心。”下面还落款了该公司董事长修涞贵的亲笔签名。
或许,当时他是发自内心相信这三句话,可如今看来,恐怕早已跑偏了。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