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1月8日晚间,新希望(000876.SZ)发布12月生猪销售数据,全年公司生猪销量达1768万头,同比增长21%,而对应的销售收入却基本持平。
至此,几家头部养殖企业2023年的销售数据全部出炉,其全年经营趋势由此也可以大致确定。
就四季度而言,受到猪价环比走低的影响,相关上市公司重新步入亏损。
以最具成本竞争优势的牧原股份(002714.SZ)为例,按照四季度14.9元/公斤的成本、当期生猪销量和售价估算,公司养殖业务预计亏损21亿元左右,加上前三季度的亏损额,全年公司养殖业务亏损或将超过32亿元。
温氏股份(300498.SZ)、新希望和其他出栏规模更小的上市公司,由于成本普遍超过15.5元/公斤,同期亏损幅度只会更大。
于整个行业和猪价而言,以上几乎覆盖全行业的长期亏损又是必须的。
只有如此,部分养殖企业才会因无法持续承受亏损压力而主动去产能,从而在供需关系的作用下帮助猪价触底反弹。
每头猪至少亏50元
不同于其他行业,生猪养殖业的经营情况十分透明,至少判断上市公司的盈亏情况并不是特别依赖定期报告。
其中,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最大,成本水平最低。当该公司出现亏损,其他同业公司几乎无法盈利。
而就2023年情况来看,除了三季度公司实现短暂盈利外,其他三个季度牧原股份均呈亏损状态。
2023年四季度, 牧原股份 10月、11月、12月生猪销售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4.52元、13.7元和13.42元,逐季度走低。
另据该公司近期给出的成本数据,其 10月、11月公司商品猪完全成本为14.9元/公斤,明显高于上述销售价格。
如果12月公司成本保持不变,伴随着商品猪销售价格的走低,牧原股份 2023 年四季度亏损金额是呈现逐季度放大的趋势。
同时,按照当期生猪销量、出栏均重按照120kg标准估算,公司四季度亏损金额也将达到21亿元左右。
“2023年1-9月,净利润亏损16.79亿元,其中养殖业务板块亏损11亿元左右,屠宰肉食板块亏损6亿元左右。”牧原股份去年10月下旬在接受调研时表示。
加上四季度生猪业务的亏损,公司2023年养殖业务亏损额预计会超过32亿元。
同期,牧原股份实现生猪销售6381.6万头,这相当于公司每销售1头商品猪便亏损50元左右。
即便如此,在去年的市场环境下,以上成绩已经属于业内盈利能力最突出的了。
以可比规模以上养殖企业作为对比,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生猪行业数据,2023年1—11月,单月最高头均亏损额达243元,规模养殖头均亏损平均值为100元。
其他主要养殖企业,在生猪销售价格与牧原股份类似的情况,其单位成本普遍也超过了15元,甚至是17元以上。
“年初以来,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逐月下降,成本下降趋势较为明显,10月份已降至 15.6 元/公斤,为本年度的单月最低成本。目前公司低于 16 元/公斤的肉猪销量占公司肉猪总销量的80%左右。”温氏股份去年11月指出。
新希望,去年11月肥猪完全成本已经降到15.6元/公斤,同年一季度平均完全成本17.4元/公斤,公司2024年成本下降目标为15.5元/公斤。
看似与牧原股份成本相差不超过1元,但是由于猪价长期在14到15元成本线附近波动,同时头部企业出栏量巨大,以上相差并不算特别多的单位成本,却足以对相关上市公司盈亏与否、亏损幅度带来重大影响。
产能去化强于2022年
行业持续亏损,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行业产能的去化。
对比近两年能繁母猪存栏数据可以看出,2022年受到猪价反弹的影响,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曾出现过阶段性上涨,由同年的4月底的4177万头一度回升至年底的4390万头。
进入2023年,由于猪价长期在盈亏平衡线下方运行,除了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小幅上升外,其余月份均呈下降走势。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降至4158万头,创出2021年猪价下跌以来的新低,同时距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也已经十分接近。
微观企业层面,去年上市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较2022年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以纳入Wind猪产业的24家样本公司作为统计对象,2022年底其生产性生物资产总计297亿元,到2023年9月末时降至270亿元。
除了牧原股份等少数部分公司产能有所增长外,绝大多数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较2022年末下降,其中龙大美食、正虹科技、傲农生物、*ST正邦、东瑞股份等公司降幅较为明显。
*ST正邦比较容易理解,其债务问题早已爆发,公司原有的生猪产能出清明显。
傲农生物的情况类似,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傲农投资均存在一定债务风险。前者去年9月末以89.41%的资产负债率位列同行业第二位,后者曾计划通过股份协议转让的方式获取资金以偿还到期债务。
该公司此前计划转让的曲阳傲农农业等8家子公司,7家已经清栏,剩余1家计划清栏。
到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由去年底的11.1亿元,锐减至5.81亿元。
龙大美食,2022年底时生产性生物资产仍然有2.14亿元,但是到2023年9月末时已经降至0.09亿元。
对此公司前期指出,“由于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养殖成本和销价倒挂,加之调整存栏结构,产生了生物资产处置损失及资产减值影响,整体养殖板块亏损较多……”
从以上整体能繁母猪存栏数据,以及样本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变动情况来看,过去一年行业去产能进度要优于2022年,行业供需关系正在从过剩向平衡的阶段过渡。
猪价反弹的节点和空间
随着上述猪价的持续低迷、行业产能的不断去化,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业内对于 2024 年猪价触底反弹的预期开始明显升温。
一种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在2024年上半年猪价还有一次显著回落,比如新希望便预计“明年上半年可能猪价还有一次回落”,下半年开始猪价则有望触底后反弹。
以上判断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根据已知能繁母猪存栏量、商品猪育肥周期等数据,所测算出的未来生猪供给高点。
对此广发期货基于能繁母猪存栏量,以及母猪配种、育肥10个月的周期测算结果为,国内生猪出栏量高点或出现在2024年4月份前后。
叠加彼时处于消费淡季,猪价预计难有较好表现,不过此后随着母猪存栏、生猪出栏量的进入下行通道,猪价有望企稳反弹。
温氏股份也曾指出,养殖行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若当前的低迷价格维持到2024年二季度,行业可能会面临较大资金压力,部分企业甚至会出现经营危机,初步预计明年下半年行情应好于上半年,公司相对看好明年下半年的市场行情。
不过,届时猪价即便能够如期反弹,能够为各家养殖企业盈利带来多大改观仍不确定。
对此本报此前报道明确指出,“即便明年行业能够进入到新一轮上涨周期中,但是经过2019年猪价的暴涨、2021年的暴跌行情后,国内生猪价格监控和管理体系更为完善,并在生猪产能调控方案、收储政策,以及生猪期货管理价格预期的影响下,猪价也难以复制此前的飙涨行情。”
牧原方面也持有类似观点,该公司认为中国养猪行业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资本驱动,以数量增长为主,集约化程度快速提升;第二阶段,质量提升,2021年之后,行业内企业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变为提升发展质量,通过装备升级实现降本增效;第三阶段,微利期,产业链发展逐渐完善,行业逐步趋向成熟。
落实到企业利润空间上,2020年养殖企业动辄可以实现每公斤15元的毛利润,而在新一轮猪周期,每公斤5元的毛利润可能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作者:董鹏 编辑:朱益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