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行前副行长张红力被查的幕后大戏

宇宙行前副行长张红力被查的幕后大戏
2023年11月11日 23:06 媒体滚动

  伟伟盛世Plus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1月4日消息,中国工商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张红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这位中国工商银行的前副行长,曾“因为家庭原因”五年前辞职,现在又再次被公众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张红力出生于1965年,自2010年5月起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2015年6月起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他曾任美国惠普公司总部财务经理,英国施罗德国际商人银行董事兼中国业务主管,美国高盛公司亚洲执行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德意志投资银行大中华区主管、亚洲区副董事长兼中国区主席,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全球管理委员会委员、亚太区总裁,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兼任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巴西)有限公司董事长、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美国)董事长。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士学位,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遗传学硕士学位,美国加州圣哥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据报道,在辞去副行长职务后,张红力加盟厚朴投资任联席董事长,张红力最新公开露面是今年4月份以厚朴投资联席董事长身份参观某农庄。6月1日,云南一家农业企业的官网发布消息称,4月14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原副行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资本董事长、厚朴投资联席董事长张红力一行在光明投资总裁闵志东的陪同下到摩尔农庄调研。

  张红力曾入选改革开放海归40人榜单,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导,出版《金融国策论》、《金融与国家安全》、《红色金融》、《中国金融与全球治理》等多部书籍。

  张红力的关注点多在金融与国家安全领域,提出金融是左右利益分配之重器,因此要以金融治理思维、金融底线思维,金融强国思维,来为整个金融战略建设服务,让金融占领价值体系的制高点。

  曾创下了中国银行业的多个第一

  张红力于2010年4月至2018年7月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他的上任,曾创下了中国银行业的多个第一。

  他是首例外资银行高管出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副行长职务的人,也是中国内地从外资银行引进的最高级别的高管。

  此前,虽然有同属大行的交通银行有外资银行背景的副行长加盟,但该副行长属于外资股东选派,与张红力的上任背景截然不同。张红力不属于股东委派。

  张红力也是第一个以跨国公司高管身份参政议政的代表,是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还是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市金融工作委员会顾问委员、黑龙江省省长金融经济顾问等。2008年,作为金融界的代表,他在北京参加了奥运火炬接力,是第201棒火炬手。

  张红力对金融业务非常熟悉,曾在工行机构业务部等七个或八个专业部门工作,对某些特定领域的大客户营销维护做出了不少贡献。

  曾长期供职于外资金融机构

  据澎湃新闻等的报道,张红力出生于1965年1月,1984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1989年9月获得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遗传学硕士学位,1991年7月获得美国加州圣哥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4年,张红力到香港,曾在施罗德国际商人银行中国投资银行部任主管。1998年起担任美国高盛公司(亚洲)执行董事兼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红力属首批走向国际顶级投行且业绩斐然的“海归”,在高盛时成功操作了中石油的海外上市。

  这位拥有生物遗传工程硕士学位的银行家却反对被称为擅长“拿项目”的人,他更愿意把投行工作看成一种“手艺活”,需要对企业的长期了解和跟踪,“企业会不会采取你的方案,怎么帮助企业获取海外投资者的兴趣,如何定价沽值,这绝不是拿到项目之后就能画上一个句号的。所以核心的竞争力还是能为客户提供最好、最全面的服务。”

  曾在德意志银行任职的一位中国区员工透露,前任中国业务掌门人丁玮曾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十余年,特长是经济研究,并非“拿项目”。因此2001年3月德意志银行特地从对手“挖角”,时任高盛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的张红力被任命为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部大中华区主管。随后任德意志银行中国区主席、投资银行全球执行委员会委员、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部亚太区总裁。2002年起任德意志投资银行亚洲分行副董事长兼中国区总裁。2004年起任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亚太区总裁(含澳大利亚)兼投资银行全球执行委员会委员。

  来到德银后,张红力发现德银“全能”的优势反而比高盛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不是科班出身的张红力,却奇迹般地将德意志银行亚太业务发展得有声有色,还在德意志银行中国市场推动了业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在张红力的领导下,德银中国的经营业绩颇受业界看好,其在国内经营的业务包括私人和工商企业银行、私人投资管理、环球市场、企业银行及环球交易银行、商业房地产融资等。

  当年在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等美资投行领先的中国市场,德意志银行也接连夺下承销中国人寿中芯国际、神华能源上市几个大单。

  帮助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能源成功在香港上市后,德意志银行中国区主席兼环球银行部亚太区总裁张红力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任命为神华董事会的外部董事:德银既是上市的承销商,也是工行发展投行业务的战略顾问。

  仔细看来,德意志银行在中国获得的每一单投行生意,背后都能发现德银与所承销的客户有着密切的商业银行业务往来。这似乎就是答案了

  本世纪初,中国大型国企掀起海外上市热潮,令国际领先投行趋之若骛,但以投行业务为傲的德意志银行却并无建树,显得有些落寞。

  高盛、美林这样的美资投行几乎在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就将触角伸向中国,通过对中国高层的频频造访,与中国各主管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中金公司这样具有独特位势的合资投行也建立了似乎不可撼动的地位。中国大型国企海外上市的承销团名单几乎已无悬念,主承销由一家美资投行加一家合资投行,后来者看起来只能成为承销团的普通一员或者在二三流企业上市中分一杯羹。

  首位从外资银行“挖”来的国有大行高管

  张红力在业内的出色表现也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认可。2010年4月19日,工行董事会通过了聘任张红力为该行副行长的议案。公告称,董事会认为张红力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情况,具有丰富的国际银行管理经验,对其加入工行表示欢迎。德意志银行随后也发文确认,称张红力的此次任命是首次从外资银行延揽人才出任国有大型银行高管。

  当年有财经媒体曾报道了工行“挖”来张红力的“台前幕后”。报道称,2009年10月,当有关专家私下征求张红力是否愿意回国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意见时,他非常惊讶。这次面向海外招聘金融高管的工作,不仅结合了中国金融企业实际,也借鉴了国外著名公司选聘高管人员的做法,从人选产生到后续管理都引入了新机制。当年2月26日,招聘中管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评价组会议上,张红力面对十多名国内各大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顶尖经济学家,接受了一场90分钟的集体面试。

  张红力在工行工作了八年。2018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张红力先生因家庭原因,于2018年7月2日向该行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该行副行长职务。同时,因张红力董事任期届满,张红力先生不再担任本行执行董事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对张红力这八年的任职表现,工行评价称,张红力自2010年加入该行以来,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在本行公司治理、董事会运作、业务发展、改革创新、风险管理、国际化和综合化战略推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行任职副行长期间,其前东家德意志银行在香港将张红力告上法庭,索赔631.70万美元。

  据证券时报报道,德意志银行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前雇员、环球银行业务亚太区总裁张红力在该行任职期间,因失实陈述,导致德银某香港分行向一家名为Harperskille的离岸公司在招商银行深圳分行账户转入390万美元,德银为此向张红力索偿损失630万美元,当中包含232.31万美元利息。

  据说,是当时华尔街投行高盛、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这些巨头,正受到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SEC)的一项调查。

  调查内容吓人一跳:

  就是针对这些公司在华雇佣中国高官子女及其亲属为其交易不当牟利行为,或是直接向高官子女等亲属的公司输送利益以在中国获得项目等。

  业内朋友分析说:

  很可能德意志银行是迫于SEC的调查,不得不断臂自保。

  当时张红力已经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此后,该案最终没有任何公开报道其最终结果,说是和解了。

  据报道,张红力遭遇的官司还不止这一起。在另一起案件中,他不是被告而是原告。2011年2月,张红力夫妇和他家族信托基金的受托人在香港起诉新加坡星展集团,称星展集团向他们的投资公司Wise Lords兜售复杂的外汇产品,这些产品在金融危机期间出现问题,致使Wise Lords蒙受数百万美元损失。张红力方面称星展违背信任,并称他们并不了解上述投资产品的风险。

  辞任工行后火速加入厚朴投资

  2018年7月,工行发布公告称,该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张红力因家庭原因,于2018年7月2日向工行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副行长职务。同时,因其董事任期届满,张红力不再担任工行执行董事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

  辞任工行副行长后,张红力火速加入了厚朴投资。2018年8月1日,海航集团与厚朴投资在海口海航大厦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张红力作为厚朴投资的代表之一出席签约仪式。此后,张红力以厚朴投资联席董事长的身份出现在公开报道中。

  厚朴基金酝酿于2003年,2007年水到渠成。这家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为25亿美元,完全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其投资者全部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据悉,厚朴投资的制度设计、后台管理、投资策略都是在淡马锡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厚朴基金管理公司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主要来自其三位创始合伙人:高盛高华证券公司董事长方风雷、原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及香港业务主席何潮辉和原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王忠信。

  “我们要做国际水准的PE”。厚朴基金管理公司创始合伙人之一何潮辉以前曾称,该基金的投资方向均与中国概念相关,一是直接投资中国企业,二是协助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三是协助海外企业投资中国。“不分行业、不分地域,我们最关心的是企业本身。”

  2009年4月,厚朴也曾想购买工商银行战略投资者安联和美国运通减持的工行股份,但在最后一刻放弃。值得注意的是,与方风雷等对待中资银行股的态度不同,之前一直声称看好中资银行股并干脆表示不会减持工行的高盛近日却在减持。工行战略投资者高盛昨天给机构投资者发送的相关资料显示,高盛已于6月1日出售所持的约30.3亿股工行H股,价格为每股4.88港元,共套现约148亿港元。按照高盛入股的成本价1.22港元计算,持仓3年净赚约110亿港元。

  华尔街渗透者的前世今生(来源公众号小财圈)

  张红力在德银工作期间,通过卓越的社交技巧结识了许多关键人物。不仅亲自招聘了一批据说是19名大神的孩子并培养成得力干将,还与这些员工的家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例如在2003年,张红力发现与爱打高尔夫的某天域成员难以建立联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红力决定组织一场高尔夫邀请赛。在筹备过程中,公司需要采购珠宝钻石,他惊讶地发现中标者恰好是某人的一个熟人。然后只花了10万美金就安排公司大老板和某人会面,放在今天看不能用炸裂来形容,违反认知。这一事件成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

  2018年,力哥因家庭原因辞职,随后加入厚朴公司,担任联席董事长。同年8月1日,海上启航公司与力哥的新东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力哥亲自出席了签约仪式。值得注意的是,海上启航公司在2017年成为力哥老东家德银的第一大股东,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力哥一直与雷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92年,小摩的亚洲区话事人杰克曾写信给当时的建行话事人老王,提议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但因为人事调动被搁置了。后来,杰克听说了林老也提出过合资计划,于是找到了林老进行谈判。经过一番谈判,建行持有42.5%的股份,小摩持有35%,其余股份则由其他投资者等比例出资持有,这家合资公司就是中金公司。

  在初期,双方约定林老担任CEO,并且用人需要经过双方同意。然而,小摩后来发现公司的员工数量不断增加,而老王更是将老部下调来担任HR负责招聘。在林老任期期间,他曾亲自带领杰克会见了最优秀的交易人雷哥,并招入麾下。后来CEO换成了杨彬,但许多业务都由雷哥决策,这成为了双方矛盾的焦点。

  雷哥在工作期间,白天西装笔挺,晚上会所嫩模。与他人不同的是,雷哥在研究业务的同时还致力于研究人际关系,这使得他在公司内部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许多业务能力出众的海归精英开始追随雷哥而非公司的CEO。

  1997年,雷哥提议收购HK电信。尽管公司内部大多数人对这个项目持反对态度,认为风险太大,但雷哥仍然坚持己见并与小摩的关系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高盛亚洲话事人开始努力拉拢雷哥以巩固内部团结。双方一拍即合,计划将持有广东电信和浙江电信的资产进行打包并收购HK电信,随后在海外IPO。雷哥向老王汇报了这个计划并得到了他的支持。但是这个项目最终由于小摩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持续恶化而未能实现。

  尽管雷哥与小摩的关系破裂导致他离开了合资公司,但他在离开后仍然在其他投行工作过并随后创业与高盛合资成立证券公司。高盛向雷哥提供了一亿美元的贷款并由他作为代持人。2007年,雷哥看到了一个新的机会并与老朋友们联合创办了厚朴公司。尽管雷哥离开了高盛,但厚朴公司的初始基金25亿美元仍由高盛和淡马锡作为基石投资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1 中机认检 301508 --
  • 11-20 京仪装备 688652 --
  • 11-17 思泰克 301568 --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10.5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53.6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