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北交易所明确程序化交易报告要求

沪深北交易所明确程序化交易报告要求
2023年09月02日 02:45 上海证券报

《管理通知》主要是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工作,与《报告通知》相互衔接、互为配套,共同组成程序化交易监管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管理通知》明确,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投资者的证券交易行为实行实时监控,对“交易所业务规则规定的可能影响证券交易价格、证券交易量或者交易所系统安全的异常交易行为”“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多只证券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明显异常,期间程序化交易大量参与的行为”等四类程序化交易予以重点监控。

此外,《管理通知》明确交易所可对高频交易提出差异化管理要求,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所可以视情况采取调整异常交易认定标准、增加程序化交易报告内容等措施。

《报告通知》《管理通知》还明确了交易所监督检查措施。交易所可以根据自律管理需要,对涉及程序化交易相关主体进行现场或者非现场检查,发现违规行为的,可以采取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对相关主体发生异常交易行为、违反有关程序化交易报告要求,违反《管理通知》程序化交易管理要求,或者存在其他违反《管理通知》规定情形的,可以采取监管措施或者纪律处分。

不会对流动性产生明显影响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程序化交易已逐步成为投资者重要交易方式之一,沪深两市程序化交易逐渐活跃,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预计《报告通知》《管理通知》的发布不会对股市流动性产生明显影响。”思源量化投资总监王雄认为,“规范清晰的管理方法,有助于程序化交易在公平公正框架下提高交易效率,长期会利好资本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

据了解,市场对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已不陌生。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施行,第45条首次明确要求进行程序化交易的投资者应向证券交易所报告。2021年2月5日,在证监会统筹指导下,沪深两所发布了《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此次《报告通知》《管理通知》的制定,主要是基于前期沪深交易所可转债程序化交易管理实践经验,结合股票市场特点作了相应调整,报告制度与可转债市场的业务框架总体保持一致,市场各方易于接受和理解。

设置过渡期便利市场准备

根据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公告,此次《报告通知》《管理通知》自发布到正式实施,均有约1个月的间隔,便于市场相关主体开展行业培训、技术系统改造等工作。《报告通知》正式实施后,增量投资者开展程序化交易需事前报告;存量投资者则需在实施后60个交易日(约3个月)内完成报告。《管理通知》无需存量投资者补充履行相关义务。

记者采访了解到,2021年可转债报告制度实施后的30个交易日内,存量投资者基本实现了“应报尽报”,机构也普遍认为系统改造、客户培训的时间较为充足,一般两周左右即可完成。考虑到股票市场投资者基数较大,此次《报告通知》为存量投资者设置了60个交易日的过渡期,市场各方均表示该时限比较宽松,可按时完成报告。

《报告通知》《管理通知》的发布对提升市场透明度和监管精准度,推动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沪深北交易所均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持续抓好相关监管安排等基础性制度建设,积极督促市场各参与主体严格落实程序化交易相关要求,持续加强市场交易行为监测监控,维护正常交易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1 飞南资源 301500 --
  • 09-07 崇德科技 301548 --
  • 09-05 万德股份 836419 8.93
  • 09-04 盛科通信 688702 42.66
  • 09-04 斯菱股份 301550 37.5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