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蚀:做不好扶贫的生态学家 不是好的动物保护者

花蚀:做不好扶贫的生态学家 不是好的动物保护者
2023年06月20日 16:16 市场资讯

  主题为“和而不同,思想无界”的CC讲坛第54期演2023年6月1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科普作家,生态摄影师花蚀出席,并以《做不好扶贫的生态学家 不是好的动物保护者》为题发表演讲。

  我是花蚀,我是个写科普讲故事的人,我关注的是生态保护这个领域。

  说到生态保护,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大自然谁会不喜欢呢?但其实大自然是一个中性的词,它有美有好,但它也有一些时候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方便,就在我们到生态保护的一线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这样的情况。

  两三年前我到过一个地方,这是中国西北某省的一个山区,这个非常的美,照片中心的植物叫做沙参,它正在开放,非常的漂亮。远处的山上怪石嶙峋,在这些巨石下面是一片片苍穹的草地,如果大家对西北的生态环境比较熟悉的话,会一眼看出来,这是雪豹的典型栖息地。

  我们就在这个地方找到了雪豹存在的痕迹。是一头死掉的牦牛,牦牛的画面过于血腥,我就不给大家看了。那头牦牛还没有成年,身上看不到明显的伤痕,但当我们用一根树枝去戳它背上驼峰的时候,就有几个洞里面流出了带有脓液的血,这是雪豹干的。

  雪豹在面对有一些比较大的猎物,不能一击把他给干掉的时候,就喜欢给他们造成一些比较大的伤口,然后在这种高山环境里面,伤口比较容易发炎。之后这头牛就因为伤口发炎,产生了败血症死掉了。当时这头牛周围围着一些牧民,他们都非常的惋惜,因为一头牦牛如果养大了,它可以卖一万多块钱。它就这么死了,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我们聊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年轻的牧民指着我们。

  “都怪你们,看看我们的牛死了,你们得管。”

  然后我就懵了,牧民又指着我说

  “我都看到了这雪豹是你们用直升机带过来的。”

  我脑子里是这样一幅画面。这个画面是非洲的科学家用,直升机来运输黑犀牛的画面。我同时也想到。这些雪豹确实给牧民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我们在生态保护的一线经常面临到的一个状态,生态保护是好事,但这件好事有代价,而这个代价是由一线的社区来承担的。

  雪豹是一个不太大的肉食动物,它们对我们的社区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是比较小的,但有一种动物它给我们的社区就会带来非常巨大的负面影响。画面中这位看起来非常霸气的大哥叫曹大藩,他是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在云南的亚洲象项目的主管,他在云南做了二十多年的大象保护,他就给我讲过这么一个和大象有关的故事。

  二十年前,他刚开始做大象保护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村子里面的致富带头人。这位大哥他包了一个山头,大概有两百来亩,然后在整个山上种满了各种水果,什么菠萝木瓜还有一些甘蔗,眼瞅着这些水果就要成熟了,然后大象来了。

  大象日常吃的是什么食物呢?大象日常吃的就是曹老师他身边的这种植物,这种植物的名字非常的直白,就叫象草。这是一种禾本科的植物,它能够长到三四米高,非常的高大。大象非常喜欢吃这种禾本科的植物,我也采过一棵,像曹老师这样把它放到嘴里咬,尝尝它的味道。它的茎里面是有一点糖分,嚼起来有一点点甜的。大象很喜欢这种甜味,但问题是大象碰到到了这些人类种的木瓜菠萝还有甘蔗,这比象草甜多了,如果你是大象,你会选择吃什么,所以那群大象马上就盯上了那个种满了水果的山头。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那位曹大哥就看到大象向他们村子气势汹汹的过来了,就知道他肯定会上他的山去吃他的水果。然后曹大哥非常果决。非常厉害,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花了两万块钱。围着那条山挖了一条两米宽两米深的壕沟。

  你们想一想,二十年前的两万块钱还是在中国西南的边陲,这是非常大一笔巨款。他挖了这么大一条壕沟,真的把这群大象给挡在了山头之外,但问题就是大象鼻子好,它知道里面有吃的,它又惦记上了这片山,然后那一段时间就一直在山周围转悠,终于它们找到了一个机会,有一次下了一场暴雨,然后因为暴雨的冲刷,壕沟有一处就坍塌掉了,然后它们就发现了进去的一个入口。

  很有趣,大象他们遇到那些斜坡的时候,它们经常会喜欢倒退着往里走,然后那条沟里面的土是能够承载他们的体重之后,还会跑下去,用自己的身体把壕沟里面的土给压实了,之后再到壕沟的对面把另外一边的土给刨下来,给它们自己做出来一条通道,然后一群大象就冲到山上去了,大哥损失惨重。

  而他当时挖的那条壕沟,反而成为了保护那群大象在山里面胡吃海喝的一个护城河,就让人无奈的笑起来,但这个事情真的损失非常的大。

  所以当我们到那些有大象的社区去和当地人进行访谈的时候,我们就会非常清晰的发现当地人不喜欢大象,一点都不喜欢大象。这一点大家可以拿出手机,打开抖音或者快手去搜一搜西双版纳的亚洲象。你们就会发现评论里有很多人他们的言辞非常的不友好,而这种不友好是可以理解的。而为了解决大象和人之间的冲突,我们就知道这种冲突在哪,这种冲突呢有人身安全上的冲突,也有经济上损失带来的一些冲突。我们中国的政府和我们中国的保护机构也做了很多事情,想来缓解这些冲突。

  我们先来看看在人身安全上我们做了一些什么事情。画面中的这种钢铁做这种小亭子叫做防象亭,大家如果到西双版纳或者普洱市一些山区就会看到这样的防象亭,一旦大象来到这个区域,大家就可以躲在这种亭子里面去躲避大象,大象是进不去的,这是当地政府为了当地社区的居民不被大象伤害,而做的这样的一些亭子。或者我们换句话说,如果你在那些区域看到有这样的亭子就应该警醒了,当地可能是有野生的大象的,而我们做的事情并不止于此。

  从2009年开始,普洱市林草局和国家爱护动物基金会,他们进行了一项长期的合作,为当地构建一个防范大象的预警体系,而这个项目就是由曹老师来带头来做的,他们当时花钱雇佣当地的巡护员和一些当地人,每天跟着大象,远远的跟着大象去预警。能够隔着三四公里就知道哪个地方有大象,一旦这些大象靠近了人类的农田,靠近了大家的社区,就会发出一个预警,告诉大家大象来了,我们需要回去躲一躲。

  后来这个体系像普洱和西双版纳的各个区域都铺开了,进行了一些升级。以前是靠人肉去预警,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无人机,通过一些固定的摄像头来预警大象,一旦大象进入有摄像头的区域,就会有自动的预警。告诉大家大象要来了,我们要躲一躲,这套系统非常的高效,一旦建立起这样的系统,一个社区就几乎不会再有人被大象给伤到了。

  除了这种对于人身安全这方面的一些工作,我们还做了一些关于大家的收入的一些工作,就比方说我们在云南是有这么一种野生动物肇事险的险种的,这种保险是各级政府出钱给保险公司,让保险公司去把这些钱赔给那些田地受到大象侵害的那些农民的。它虽然说叫保险,但其实上是公益性质的,怎么说像是一种公益基金,它只是利用保险的那种考察体系来把这个钱更高效的给发出去,这样一种保险在全世界仅有我们中国目前把它搞起来了,其他国家其实是基本上看不到这个东西的。

  除此之外,我们最近如果上盒马去搜蜂蜜的话,是有可能搜到这样一种雨林蜂蜜的,这就是曹老师他保护的社区饲养出来的蜂蜜酿出来的蜜。现在中国有很多保护区是在鼓励我们的社区居民去养中华蜜蜂来去酿蜜出去卖的。因为中华蜜蜂是我们中国本土的蜂种,这样一种蜂种在我们自己的环境里面,它可以非常高效的酿出蜜来,而且不太需要我们人工去管它,这样就可以让一些空心化的农村区域能够有一个比较高效以及投入不太多的又比较生态的一个获取收入的方式。

  而在曹老师的社区里面,养殖中华蜜蜂,还有一个更有想象力的事情——防象,我们大家对大象的印象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皮糙肉厚的动物,大象确实皮很粗糙,它的肉也确实很厚,但大家想不到的是大象的皮肤非常的敏感,在非洲有很多社区是会养殖非洲大蜜蜂来进行防象的,大象一旦听到了蜜蜂的那种嗡嗡声,它们就不敢靠近,因为蜜蜂的针刺对它们来说非常疼痛。

  在云南曹老师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尝试,他也是希望能够帮助一些社区来饲养中华蜜蜂,用中华蜜蜂来防住这些大象,这个项目现在还没有最终的结果,我非常期待他最终能做出一些什么成果来。

  刚才我们说的是疏解我们人和自然之间的这样一种矛盾,但有时候我们并不只是要疏解矛盾,我们还需要想想办法让大家通过自然赚到钱,这样一来我们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更加紧密。在中国我们是有一些疏解人和自然之间矛盾关系的这样一些事情的,就说亚洲象的话,其实我们可以看看国外的一些尝试,国外没有政府进行调控,没有公益机构作为润滑的一些社区,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

  比方说南亚,在南亚好几个国家发生过人和象之间非常巨大的冲突,我们可以看这张照片,这是一群农民拿炸弹去驱赶大象,而这样的方法在某些地区发生过更加恶劣的事件,有些农民会在水果里面藏炸弹,然后诱使大象去吃,曾经发过一起事件,有一头母象吃了里面有炸弹的菠萝,然后被炸死了,之后就有人解剖它的尸体,然后就发现它的肚子里面有一个胎儿,这个事情让很多人觉得非常的难受,我们当然可以去声讨这些农民,但是这种声讨完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但是如果你是这些农民,你所面临的环境是如果我不挡住这些大象,我的农田就会被毁掉,我的妻儿就会被饿死,又没有人帮你,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种选择可能很残忍,但说真的我能理解这种选择,而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想要去疏解这样的矛盾。

  我们再来看看,有些地方是如何尝试通过自然来帮大家赚到钱的。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只鸟,这只鸟非常的漂亮,看起来圆乎乎圆滚滚,而且颜色也非常好看,眼睛非常大,这种鸟叫做银胸丝冠鸟,这种鸟是少有的雌性比雄性要好看的鸟,我们可以看看它的胸部,为啥它叫银胸丝冠鸟,因为它的雌性胸口有一个像月牙一样的花纹,而雄性是没有的,所以说它的雌性比雄性要好看。

  我拍到这些鸟的照片和视频都是在西双版纳的一个鸟塘里面拍到的。什么是鸟塘?鸟塘就是用各种手段让鸟留在一个人工的环境里面,然后我们摄影师就可以去拍摄它,这个鸟塘是怎么出现的?我们再来看鸟,这种鸟叫做双辫八色鸫,它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在中国是一个边缘分布,而且主要是生活在林下的那些灌木丛当中,所以说很难被人拍到。在三四年前全中国可能只有四五个人见过这种鸟。

  2019年的时候,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一名研究生,在他们植物园周围的一个寨子里面放红外相机,然后无意中拍摄到了这种鸟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他们是有观鸟的传统的,然后大家看到这种鸟的照片之后都非常振奋,就组了一个观鸟团,想一起去看这个鸟,结果到了他们放相机的地方,这群人心里突然一下凉了。他们发现相机的周围出现了好几个猎套,这种猎套是用铁丝做成的,专门用来抓鸟。这个地方就是在他们放红外相机的地方,出现了鸟抓鸟的套子,这就说明当地的捕鸟是有多么的猖獗。他们在周围又找了找,又发现了猎人留下的痕迹,他们抓到鸟之后直接就把鸟的毛拔掉了,弄得一地狼藉,大家内心非常的沉重。

  所以说热带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想着为这些鸟做些什么事情。在有的地方我们可以选择去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这个问题。但问题是警察他们并不是专业处理生态问题的一个部门,他们可以把人给抓了,但这么做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他们选择帮助当地社区来建几个鸟塘来处理这个问题。就是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保护中心的赵江波老师,他带头做了这件事情,他为当地的几个社区规划了四个鸟塘,这四个鸟塘基于当地的一种生态,来招引当地的鸟类来帮助大家赚到钱。

  而刚才我拍到的银胸丝冠鸟是他四个鸟塘当中的一个叫飘海鸟塘的地方拍到的,飘海鸟塘是这四个初始的试点鸟塘里面唯一做成功的,为什么叫飘海鸟塘呢?因为鸟塘的主人就是视频中的这位大哥,他的名字叫做飘海,这是一位哈尼族的族人,这个民族自古就是山民,他们对当地的森林非常熟悉,对这里的鸟非常有兴趣。当时他为了建鸟塘,花了半年的时间,就在这样一片林地里面,每天拿着虫子到林地里面去撒,花了整整半年时间,才把这些鸟给稳定下来。现在只要他一吹鸟哨,当地的鸟,整个山头的鸟都会向他涌过来,这个过程非常的不容易。

  如果大家喜欢观鸟,到西双版纳去拍过鸟的话,你们会知道西双版纳的野鸟,尤其是森林里面的野鸟非常的怕人,只要是人靠近到三四十米远,这样一个距离就会逃走,这其实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状态。

  我们大家这几年在城市里面去看鸟,它们其实会允许我们靠的比较近,五米十米这样一个距离,它们都不会飞走。而在一个正常的环境里面,只要这个环境没有人类捕猎,实际上鸟类并不会把人类当做是成一种威胁。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到一个区域发现当地的鸟特别怕人的话,那么当地一定会有人去猎鸟,这是一个规律,大家可以记住。而这也导致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这几个鸟塘建起来是非常不容易,但无论如何这个鸟塘它建好了,建好之后非常有示范意义。

  央视去做了报道,当地的政府也给了很多扶持,而最终这个项目成为了当地生态扶贫的一个试点项目。2022年,这个鸟塘开放了七个月,因为这七个月是没有什么雨的季节,另外五个月是雨季,人不好去。就这七个月,而且还是受疫情影响特别大的2022年,鸟塘赚了十万块钱。一个摄影师如果想到鸟塘去拍鸟的话,一天的门票是一百块钱,你要去那儿你的交通,你的食宿,还得想办法在当地来解决,这就让整个社区赚到了钱。而在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十万块钱是能够直接让一个家庭迈入小康的。我们就能想象得到这样一个鸟塘它的经济价值有多么的大。

  但是我们话说回来,在中国其实并不只有这么一个鸟塘,中国有很多喜欢拍鸟的人,有时候会闹出非常多让我们特别不爽的事情,这是前一段时间应该在北京周围发生的一个事情。有一帮拍鸟的人为了去拍猫头鹰,把一只活着的鹦鹉绑在树上,然后吸引猫头鹰去捕食。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他们的鸟塘是如何防止出现这个情况呢。他们想了非常多的招,想了很多辙。主要总结起来有两条,第一条,他们会不断的向试点的那些农户,那些鸟塘主去宣传。我们做鸟塘,我们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鸟,而我们做这种保护鸟的一个项目,你们就不能伤害鸟,这种话听起来有点空洞,它似乎不那么有说服力。

  但是如果我们回头想一想,这些鸟塘是怎么建起来的?就是因为版纳热带植物园,他们游客多的时候,一天有好几万个游客稍微有一点资源,这些鸟塘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客源。所以说他们以一个这样的主体身份去劝这些鸟塘主,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另外一点也是更关键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他们支持的这些鸟塘,所有的这些鸟塘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鸟种的。比方说我们刚才看的飘海,它的特色鸟种就是这种银胸丝冠鸟,这样一种银胸丝冠鸟,它是生活在林地环境的,而他们支持的另外一个鸟塘叫做银厂鸟塘,这个鸟塘是建立在喀斯特地貌,是吸引的当地的喜欢住在石灰岩上的一些鸟类,这样做实际上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他们所有的鸟塘都有各自的特色,这样建起来若干个鸟塘之后,它们之间不会产生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而第二个好处,我们把一个鸟塘聚焦到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明星物种上,实际上是聚焦在这些明星物种所必须依赖的一种生态环境上。一个鸟塘它要保证自己的鸟稳定处在这个地方,就必须保证这种独特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那么我们建鸟塘实际上就保护了这片生态环境,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巧妙的设置。

  同样我们也是用一些经济的方式来让我们当地的社区能够主动的去愿意来做这样一个事情,当然做起来也是有一些困难的。除了刚才我们说的困难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社区问题。如果一个区域社区运转的不太好的话,那么你在一个地方做生态扶贫或者做生态旅游的项目,必然的结果就只是几户人从中赚到了钱,而其他的人没有从中赚到钱,他们得不到好处。这种情况下,生态扶贫反而造成了一个社区贫富差距的增大。大家如果在基层待过就知道,只有一两户人赚钱的话,他们必然会遭到记恨。

  这里面也有一个例子,就是有一个鸟塘在另外一个村寨里面,鸟塘建得好好的,然后在周围不太远的地方就有人开始打鸟,这说明那个地方的社区工作没有做好,而要做好这样的社区工作,除了你建鸟塘的机构,它的顶层的逻辑设计要好之外,还特别需要鸟塘主得是一个会来事儿能平事儿的人。

  而我们这位飘海大哥就特别厉害,他以前当过村长,他说话很管用,从顶层逻辑的设计上来看,版纳植物园是跟他们有一个约定,我们一年赚十万块钱,拿出一万块钱,也就是10%的钱来给整个社区,让当做社区的公共资金。

  这样一来,整个社区就会想着我们一起来保护这些鸟,另外我们这位飘海大哥他非常厉害,他们的村寨里面有两个家族,是整个村子里面比较大的家族,说话特别管用。在他自己的鸟塘稳定了之后,他又去扶植另外一个家族的喜欢鸟的哥们,然后又建了一个鸟塘,所以现在他们整个村寨有两个鸟塘,两个大家族都能够通过这种观鸟的产业能够赚到钱。这样一来,还有谁敢去他们村寨打鸟?

  这就是我们现在有些区域做的一些事情,就是我们总书记所说的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基层上能够体现出来的一个操作手法。我们真的有些社区通过我们美好的自然环境赚到钱了。

  版纳植物园他们执行的这些生态扶贫的项目不只有一个,他们还有一个项目是针对这种花的,这种花叫做寄生花,它是我们俗称大王花的大花草这个类群在中国唯一的代表。这朵花仅仅在中国的藏西藏东南以及云南的西南区域才有的,曾经在中国消失了十几年,然后在最近几年才又被重新发现。

  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版纳植物园偶然间在自己所在的蒙伦镇的一个寨子里面,发现了有非常大一片寄生花,这片寄生花大概有大几百朵这样的一种规模,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大的一片寄生花。

  在有些区域,如果有这样大的生态方面的一种发现的话,那么很多单位或者说很多基层的政府,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我们要把这片花给藏起来,不能让别人知道,不能让别人随便进来,没有人,那么我们就没有人会伤害这些花了。但是版纳植物园做的完全不一样,他们反其道而行之。发现这片花之后马上联系当地社区,我们一起来赚这个钱,我们帮你们把游客引到这来,你们赚到钱,你们帮我们把这些花给保住,而最终这批花也给当地提供了非常稳定的经济收入。

  当地社区通过这样一种收入,也诞生了非常大的保护这些寄生花的热情,这就是一非常美妙的状态。我们现在再回头来看看这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能我们有些朋友看到这句话的反应是觉得这句话是一种口号,但其实它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完全是自上而下的一种理论,而是诞生于我们中国特别的一种基层实践之上的一种方法论。

  我们中国的生态保护是我们中国人经过特别多年的实践,在我们中国人口繁多这一限定条件下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方法论。我们中国人自己实践和人口繁多,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中国除了可可西里和羌塘这样的比较偏远的保护区之外,几乎所有的生态热点区域,就算是保护区的核心区里面也生活着人,生活着很多人。我们中国独特的生态,我们中国独特的一种政治体制,让我们不可能把这些人给赶出来,我们也不可能漠视这些人的福利,我们必须要把这些人当人,让他们有很好的生活条件,才能谈其他的工作。

  而我们的生态保护工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进行生态保护的,这就让大家必须去想着考虑大家的福利,想着通过这样好的一种生态环境和大家进行一种绑定,让大家从这样的生态环境里面能够赚到一些东西,这样才有了这样一个理论。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实践也特别重要,例如在东南亚在非洲有一些保护区,他们主要是由一些外国的力量来进行保护的,而这种保护它也许是能够保护好当地的动物,但在很多时候,当地社区的发展往往是被忽视了。

  这些发展地社区的居民,他们也想有那种比较现代比较舒适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的可能性有时候是被剥夺了的。而我们中国人为我们中国社区做这样一种生态保护和发展的项目,就能够保证我们大家在发展上的权利不被剥夺。

  这几年我就一直在做一个项目,我一直在跑中国的生态热点区域,跑保护的前线,想采访这些一线工作人员,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大家。之后我会写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暂定为《还有若干人》,希望能通过我自己的表达,来让大家了解到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实践,我们中国人的这样一种独特的方法论。让大家知道我们是在这么一种人口繁多的压力下,来实现我们的这样一种共赢的生态保护,无论是美好的生态,还是我们大家的发展,我们全都想要。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在其他的一些生态热点区域,在那些发展中国家或者是不发达国家,有很多的人,他们生活在一些生态热点区域,在这些区域里面,他们想发展,他们也想要保护好自己的环境。现在我们有很多生态保护者,把我们自己的经验传播给国外,让外国人也能够用我们这套方法论进行生态保护。这就是我们中国生态保护者给世界带来最好的贡献。这种贡献不是物质上的,而是一种思想上的,谢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专题: 2023年CC讲坛专题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9 福赛科技 301529 --
  • 08-28 威尔高 301251 --
  • 08-28 中巨芯 688549 --
  • 08-23 金帝股份 603270 21.77
  • 08-22 民生健康 301507 10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