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于2020年8月24日正式落地,资本市场“增量+存量”同步推进改革随之全面展开。
在过去的两年内,创业板坚守板块定位,对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同步实施注册制,逐渐统筹完善上市、信息披露、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交易、退市等各项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深交所持续巩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塑造多元包容的市场生态,不断加大服务科技创新的力度,优质创新资本中心正在加速形成。
截至2022年7月3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达1159家,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累计IPO融资近7500亿元,股权融资总额1.68万亿元,板块公司呈现“优创新、高成长”特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近9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占比超6成。
其中,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共339家,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29%,总市值超2.4万亿元,占板块整体市值的20%,超5成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84家公司实现市值翻番。
在业内人士看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助力。
多名创业板上市公司受访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由局部试点到推广至资本市场其他板块的关键一跃,是以实际行动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的重大举措。
回望过去两年的发展,随着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其中,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更加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和大幅提升的审核效率,是创业板的突出亮点。
注册制改革以来,深交所结合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市场主体实际需求,“大刀阔斧”改革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增设以市值为基础的上市条件,申报企业可视自身情况灵活选择“预计市值+净利润+营业收入”或“预计市值+营业收入”上市条件,优化业绩指标、同业竞争等发行条件,板块包容性显著增强,板块吸引力大幅提升。
截至7月31日,创业板注册制已累计受理首发企业1014家,平均每个交易日受理2.1家企业。今年6月,创业板共受理首发企业144家,占全市场受理首发企业数量的32%。
“首先,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进步,为存量市场推进注册制改革做出了有益探索。其次,创业板注册制给企业上市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上市渠道,不仅能帮助企业快速发展,还有力推动了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另外,更多质地优良的企业上市也能丰富投资者的选择,让投资者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可以说,创业板注册制是推动中国经济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稳健医疗(300888.SZ)董秘陈惠选受访时指出。
具体来看,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2022年7月31日,370家注册生效的企业从受理申请到通过上市委审议的平均用时为6个月左右(186天),剔除平移企业后平均用时为8个月左右(246天)。但前述计时未扣除《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规定的中止审核、实施现场检查、要求进行专项核查、请示有权机关等不计算在审核时限内的情形。
按照规则规定扣除后,审核端平均用时仅54个自然日/38个工作日,显著低于3个月的审核时限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受申报材料质量、问询回复效率、核查工作扎实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申报企业上市时长存在一定差异性。
以华大九天(301269.SZ)、大族数控(301200.SZ)为例,两家企业从受理到通过上市委审议的用时分别为73天、105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审核效率高的企业普遍具有信息披露质量好、规范运作程度高、中介机构前期工作较为扎实等特点。
目前,创业板首发审核工作正在稳妥有序推进。一是从项目推进速度来看,2021年12月受理公司至提交上市委审议的平均问询轮次为2.25次,问询轮次已显著降低;今年7月以来,上市委每周开会3次,审议企业8家左右。
二是从计时规则的优化情况来看,深交所要求中介机构原则上修改审核问询回复的时长不得超过2周,有特殊情形的不得超过4周,压缩不必要的修改回复时间。
三是坚持“开门办审核”的理念,做到“应见尽见”,加强与市场主体和中介机构的沟通,提供更有温度的监管服务。
“注册制改革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审核制度,IPO历次审核问询回复均挂网披露,后申报企业能够实时掌握交易所审核过程中关注重点、核查要求等,从而进行自我参照比对,并及时进行规范整改,有效减弱企业带病申报的动力,并对后续审核工作和审核效率起到良性促进作用。”华泰联合证券执委会委员、投行业务负责人唐松华表示。
在推动常态化发行工作、“跑出”服务实体经济的加速度同时,创业板还坚守板块定位,严把入口关。
截至2022年7月31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产生新上市公司339家,创新属性鲜明,行业类型丰富。
具体来看,创业板新上市公司分布在近50个不同行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用技术服务业的公司数量分别位于前五位,占新公司总数40.99%。
注册制下市值排名前20名的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16家,占比80%。其中,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新兴产业企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尤为明显,培育出华大九天、江波龙、蓝盾光电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
“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强、信息披露要求清晰明确,适合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获得制度化的低成本融资机会,向资本市场传递企业信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创业板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体现与科创板的差异化发展。”谈及创业板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江波龙(301308.SZ)董事长蔡华波深有体会。
此外,传统行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在注册制改革后也实现快速登陆资本市场。据统计,传统的批发业、食品制造业、零售业,在注册制改革实施的两年内,已分别有8家、6家、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技创新不是仅属于计算机、软件等“高大上”行业的专属用品,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无不凝结着科技与创新的结晶。
如属于纺织业的稳健医疗,据陈惠选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全面水刺无纺布技术,有效推动了我国医用敷料技术的革新,在胶黏产品配方,医用聚氨酯材料和高分子超吸水材料等核心原料工艺配方持续研发升级;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菌纤维敷料获得了美国FDA批注,疤痕膏产品获得了国内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还有十几款高端敷料在CE、FDA和国内顺利注册中。
在包容高效的创新支持市场体系下,创业板新上市公司的活力被进一步激发,筑造经济创新成长新高地。近年来,随着疫情的反复发展和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我国大部分企业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挑战,收入下降、成本增长、竞争加剧、利润下滑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各行各业。
在“逆势”之下,创业板下新上市公司利用技术优势和独特经营策略应对外部环境冲击,2021年平均实现营业收入21.15亿元,同比增长21.83%,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为23.31%,公司表现优于创业板公司平均水平;191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47家公司净利润增幅大于50%。
事实上,注册制改革之下的创业板,俨然已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加油站”“助推器”,尤其对新兴企业更是如此。
一方面,创业板助力实体企业股权融资,为实体经济“补血”。根据统计,新上市的339家公司首发募集资金超3100亿元,平均每家9.19亿元,相比改革前大幅提升。503家次再融资申请拟募集资金近4000亿元,平均每家次10.7亿元,有效助力企业上市后通过直接融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速发展做大做强。
沃森生物(300142.SZ)董事长李云春便指出:“创业板改革进一步完善再融资发行条件、发行定价机制等制度安排,审核方面更加市场化,大幅压缩审核时限和环节,缩减企业再融资的审批时间,同时也加强建立市场化发行承销机制,丰富融资工具,以满足不同偏好的投融资需求,完善资本市场。”
“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快捷便利的融资功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更具针对性的融资方式,引进国内外知名战略投资者优化公司投资者结构的同时,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李云春进一步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创业板投资者数量超5000万,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占比超5成,外资持有流通市值占比5.7%,创业板指自发布以来累计收益174%,涨幅位居世界主要市场指数前列,创业板股票近两年日均成交2166亿元,2021年成交金额54万亿元,在全球市场中位居前列,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也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两年,企业融资和市场投资活跃度都有了很大提升,持续推动了资本市场制度体系的完善。”
展望未来,李湛认为,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推动资本市场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创业板行业分布几经变迁却始终围绕“创业”二字,聚焦高成长行业、新兴产业、产业周期处于快速上行期的企业。这使得创业板能够以其业绩高成长性,穿越宏观周期,成为投资者追求中长期回报的重要选择。
责任编辑:陈悠然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