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保大咖说:认清"非法校园贷"套路 拒绝过度消费

金融消保大咖说:认清"非法校园贷"套路 拒绝过度消费
2022年02月25日 20:31 市场资讯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5日讯 今晚8点,由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说》第十二期节目准时播出,本期节目的话题是“珍惜信用记录,科学合理负债”。平安银行广州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主任徐婕表示,尽管校园贷已被明令禁止,但非法校园贷伪装成美容贷、培训贷、刷单贷等形式实施诈骗的事件却屡屡发生。徐婕建议,在校大学生要拒绝过度的、超出个人能力的、不合理的消费,尽量避免使用网络借贷工具,不轻信“低门槛、无抵押、低利率”的贷款。 

平安银行广州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主任徐婕 平安银行广州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主任徐婕 

  “校园贷是指对在校学生发放的各类贷款,常见的有校园消费贷款、培训贷、刷单贷、美容贷、裸条贷等等。”徐婕表示,“骗子会打着低利息、低门槛的幌子进行引诱。借贷平台宣传贷款无利息,但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在贷款办理后,将利息换成了所谓的手续费、违约金、迟延履约金、保证金等,加在一起,高出国家规定的银行同期利率数十倍。” 

  那么,“非法校园贷”常见的诈骗套路是怎样的呢? 

  第一步,砍头息。贷款平台预先在借贷本金中扣除利息及各项费用,实际到手资金远少于贷款申请及合同金额。 

  第二步,通过设置合同陷阱规定高违约金,故意让其逾期违约,债台高筑。 

  第三步,通过介绍其他贷款平台,让其签订数额更高的借款合同,高息借钱以贷还贷,导致债务成几何倍数增长。 

  第四步,实施“软暴力”。逾期无法偿还就以“轰炸通讯录”、发“征信黑名单”、恐吓信等方式进行催债。 

  为避免在校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陷阱,徐婕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拒绝过度的、超出个人能力的、不合理的消费。不要盲目攀比,学会调节个人心理。 

  第二是要尽量避免使用网络借贷工具。在线支付让人缺乏花钱的真实感和界限感,购物网站自带的贷款工具,容易让人陷入贷款的循环。 

  第三是要保护好个人隐私,对推荐“校园贷”的同学和朋友保持警惕,不轻信“低门槛、无抵押、低利率”的贷款,如遇平台或个人怂恿借贷,要第一时间向校方报告求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贷款 中国经济网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2 青木股份 301110 --
  • 03-01 万控智造 603070 --
  • 02-28 赛伦生物 688163 33.03
  • 02-28 路斯股份 832419 7.2
  • 02-28 浙江恒威 301222 33.9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