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来临,在近期A股震荡调整背景下,市场下一步会怎么走?对投资者们有何投资建议?2022年又将有何期许?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首席研说》邀请各行业研究领域的首席分析师们,在总结本年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能给投资者们分享后市观点。
安信证券宏观袁方介绍了自己团队的情况和今年的研究成果。
1、请先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您/您团队研究的内容与方向,有哪些优势?
安信宏观研究团队包括: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博士、宏观团队负责人袁方、宏观分析师章森、宏观分析师束加沛。
安信宏观团队专注于追踪、分析和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研判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资本市场所受到的影响。安信宏观团队在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产能周期波动和资产价格变化等领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并建立起独立的逻辑分析体系。
2、近期您/团队提出了哪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请具体阐述一下。
我们在今年年初的策略会上提出预防性储蓄的概念,并认为疫情冲击下,人类储蓄行为的调整是导致经济数据变化以及金融市场起伏的底层原因。
在正常条件下,居民每获得100元可支配收入,会储蓄20元、消费80元。但是面对疫情的冲击,储蓄也许会从20元上升到30元,而消费开支会从80元下降到70元,这也就使得储蓄率从20%上升到30%。我们把这种储蓄率的变化定义为预防性储蓄的上升。
预防性储蓄的上升对应着消费开支的大幅下降,进而导致了宏观经济的剧烈收缩,今年以来中国消费数据持续表现较弱,并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预防性储蓄上升导致的,由于宏观经济的剧烈收缩,因此央行更倾向于维持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与此同时,居民部门增加的储蓄流向了股票、房地产等领域,成为疫情以来驱动金融市场变化的重要因素。
3、请总结下您/团队从去年底到现在的研究成果,并评价一年的表现。
我们在今年年初提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预防性储蓄,指出预防性储蓄对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拖累具有长期性,因此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流动性环境易松难紧,权益市场有望震荡向上;另一条主线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会持续,我们认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抬升主要与供应偏紧有关,无论是碳中和政策、还是全球疫情对资本存量的冲击在今年年内都将延续,这些供应因素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向上。
从迄今为止的情况来看,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加,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流动性环境中性偏松,权益市场总体震荡向上,部分消费行业由于盈利恶化的原因出现持续调整,这些情形与我们年初的预测大致符合,并且我们预期这些情形将在年内延续。
4、在2021本年度中,请推荐一篇研究成果报告,并具体讲一讲该研究报告的看点在哪?
我们推荐今年年初发布的报告《预防性储蓄流向何方》,这篇报告的主要看点在于,率先指出疫情对经济活动以及金融市场影响的微观机制,并以此为基础预判了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央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倾向,进而从流动性角度推断权益市场将表现积极。
具体的观点包括:面对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大幅上升。这些增加的储蓄先是集中流向存款等避险资产市场,随后转向了股票和房地产等领域,成为疫情以来驱动金融市场变化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预防性储蓄的存在,消费受到抑制,宏观经济存在收缩倾向。货币政策有宽松的倾向来对抗这一力量,进而带来了额外的信贷。这些额外的信贷也有一部分流入了上述资产市场,从而共同形成了资产市场估值提升的局面。以这一非典的历史模式为参考,即使我们走出了新冠疫情的隧道,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居民部门的预防性储蓄都不会很快恢复到0,这意味着上述的情形将在较长时间内延续。
责任编辑:常靖蕾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