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finance/717/w1080h437/20211014/fc00-f03f98941c2542657e0f40ffd47078c1.png)
近年来,伴随金融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等政策红利集中释放,证券行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创业板注册制落地一周年,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大背景下,研究分析能力作为证券公司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受到更多关注。
2021 年已过去四分之三,券商研究所本年度的研究成果如何?各行业团队在其相应的领域有何表现?有哪些代表作值得投资者们关注?
四季度来临,在近期A股震荡调整背景下,市场下一步会怎么走?对投资者们有何投资建议?2022年又将有何期许?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首席研说》邀请各行业研究领域的首席分析师们,在总结本年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能给投资者们分享后市观点。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李超介绍了自己团队的情况。
1、 简单介绍团队研究的内容与方向,有哪些优势?
大家好,我是李超,现任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也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校外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的硕士生导师。此前曾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金融体制改革处,先后参与我国一系列重大金融改革制度设计,参与金融领域“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制定,也曾赴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借调工作。多年的政府工作经验使得我对政府部门的决策思路有切身的体会与理解,加入卖方市场后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带领团队寻找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领域的预期差。我们的团队成员近半数拥有政府工作经验,曾在发改委、统计局、外汇局等部委工作或实习,有助于在我国特色的政治环境下更好的指导资产配置。
2、 近期您提出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后疫情时代,我们曾领先全市场提出多个代表性观点:
一是“出口超预期”:2020年4月领先全市场提出“出口超预期”,观点不断验证,“中国供给填补海外供需缺口”判断被业界广泛学习;再一个是“GDP增速超预期”:先于全市场2020年四季度开始看短期经济超过潜在增速,准确把握2020年四季度GDP增速重大预期差;三是“从再通胀至信用收缩”:先于全市场前瞻首提2021年宏观经济节奏从再通胀至信用收缩逐步验证;四是“提示央行政策首要目标切换”: 提示2021年上半年央行首要目标由缺失转为金融稳定,政策基调稳健中性,主要体现为紧信用,年中提示下半年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五是“2021下半年股债双牛”:全市场首提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强调央行全面降准超出市场预期进一步强化股债双牛。
3、 针对2021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核心关键词有哪些?
2021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重磅研究报告。
一是年度策略系列报告,前瞻性指出2021年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的核心宏观脉络,以及经济基本面下行后货币宽松形成股债双牛的资产配置观点。
二是共同富裕系列报告,全面探讨了我国在当前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核心目的、重要手段以及对经济基本面、资本市场的长期影响。
三是碳中和系列报告,系统性论述了当前国情下我国对于碳中和观点的根本性转变,通过国际经验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未来碳中和将如何影响供给、需求并指导投资。
四是反垄断系列报告,全市场领先性提出本轮反垄断浪潮将孕育一波全新的科技革命,重点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等。五是再通胀系列报告,前瞻性指出通胀的核心原因源自供需缺口并提示2021年再通胀的交易主线。六是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从表内信贷、政府债、企业债、非标等多维度前瞻性论证2021年社融下行趋势。
4、 在2021年度中,推荐一篇研究成果报告,并具体讲讲看点在哪?
2021年5月领先发布半年度策略报告《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提出四大前瞻性判断并全部兑现:一是提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转向宽松并触发股债双牛,7月央行全面降准兑现这一判断;二是提示降准只是宽松周期的开始后面还有货币政策工具放松,央行9月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并多次强调潜在的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兑现这一判断;三是无风险收益率下行驱动股债双牛,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探2.8%后股票市场呈现结构性牛市兑现这一判断;四是下半年的潜在风险是信用非线性冲击但不影响趋势,地产违约风波后股市消化利空、盘整上行兑现这一判断。
![](http://n.sinaimg.cn/finance/512/w256h256/20211012/beba-29c546b2544391bf4931ac896a5b42e9.png)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责任编辑:常靖蕾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