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海外疫情反弹对市场的影响

理性看待海外疫情反弹对市场的影响
2020年10月01日 00:32 21世纪经济报道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原标题:理性看待海外疫情反弹对市场的影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刘学智

  最近欧美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有所上升,引发对疫情二次暴发的担忧。9月下旬,美国新增确诊病例上升到4.5万例/日以上,法国、西班牙上升到1万例/日以上,英国、俄罗斯上升到6000例/日以上,德国新增病例也在增加。近期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调整,全球主要股指下跌回调,美元指数由跌转涨,都是这种担忧所导致的。我们认为,虽然疫情可能局部阶段性反弹,但是再次全球性大面积暴发的可能性较小,对此不必恐慌。三季度全球经济已经出现复苏,整体企稳向好态势不会改变。金融市场的调整也主要是对前期涨幅过大过快的修正,再次出现3月份时的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小。

  一、主要国家积累了疫情应对经验,能够更好地管控疫情二次暴发

  在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时候,各国由于缺乏经验,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蔓延束手无策,一度出现混乱局面,导致第一波疫情快速全球蔓延。当前,全球主要国家都积累了一定的疫情应对经验,经过第一轮疫情冲击之后,各国都能更好、更坚决地采取疫情应对措施。

  在美国,秋季之后即将进入传统的流感季,可能会导致局部地区疫情新增病例上升。不过,美国所有人口大州都经历过第一轮疫情挑战,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第二波疫情暴发的影响相对可控。特别是佛罗里达、得克萨斯等州,已经在7、8月份经历过疫情的反复上升,随后大幅提升了防控力度,抗疫经验较为充足,9月份以来新增病例已经大幅下降。

  在欧洲,由于暑假结束、返校季节到来,再加上天气转冷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第二波疫情的情况。我们看到,在前期积累抗疫经验的基础上,当前欧洲各国快速果断地采取了应对措施。西班牙封锁首都马德里37个市镇人员的出入限制;法国在42个疫情传播较为严重的“红色疫区”施行严格的聚会限制;英国考虑采取为期两周的“迷你封锁”……各国果断采取的这一系列积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效遏制疫情二次暴发。

  二、医疗资源逐渐充裕,料将不会再次出现挤兑现象

  在第一轮疫情暴发的时候,全球主要疫情冲击的国家和地区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医疗资源挤兑现象。不少医院人满为患、医疗物资短缺,甚至出现抢夺口罩快递的事件。当前,经过半年多的供给提升,全球医疗物资逐渐充裕,不会再次出现上半年医疗资源挤兑的状况。

  一方面,疫情暴发以后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大医疗物资生产供给和储备,目前已经逐渐充裕,部分医疗物资甚至出现供给过剩现象。以口罩为例,口罩是最基本的疫情防护用品,对阻击疫情传播蔓延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一次疫情暴发时曾出现全球性口罩短缺。目前,口罩产能已经出现过剩现象,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出台指导意见,要求企业不要盲目扩大口罩产能,引导企业回归主业。美国医疗资源供给也显著提升,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等疫情严重地区的ICU病房占用率已经下降到24%、33%、20%,远低于60%的安全线。

  另一方面,第一轮疫情暴发的时候部分国家民众产生了恐慌情绪,大量疑似病例拥入医院导致医疗机构瘫痪,还存在医疗物资囤积现象。当前,疫情引起的恐慌情绪已经显著下降,第二波疫情期间料将不会出现严重的挤兑情况。随着全球疫苗研发的逐渐推进,目前已经进入到上市前的最后试验阶段,这也使得疫情风险趋于降低。由于恐慌情绪的减弱,即便第二波疫情暴发,全球股市、债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也大概率不会再出现今年3月份时的剧烈震荡。

  三、疫情的致死率逐渐下降,危害性有所减弱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恐慌的根本原因是其导致的患者死亡,目前来看致死率已经逐渐下降。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在3、4月份最高的时候达到7.2%,5月份以来逐渐下降,目前已经降到3%左右。有医学研究认为,未来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将降到1%以内,也就是逐渐接近于普通的流感。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早期的死亡率较高,跟恐慌性医疗资源挤兑不无关系。医疗资源挤兑导致一部分本应该获得救助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并且加重了健康人群的交叉感染机会。5月份之后,各国民众恐慌情绪逐渐减退,医疗救助逐渐恢复持续,促进救治效果的提升,死亡率自然就得以降低。

  第二,根据相关研究,随着流行病毒不断进化变异,致命性将减弱、传播能力将增强。当前来看,新冠病毒也符合这一规律,那么危害性也将逐渐减弱,带来死亡率的下降。

  第三,在住院病例和死亡病例中,大部分是老年患者,普遍有基础疾病。在美国的确诊病例中,因新冠肺炎并发症住院治疗的普遍是60岁以上老龄人,大部分人本身就有各种基础疾病。在美国的死亡病例中,平均死亡年龄在80岁左右,并且大部分死于并发症,并非直接死于新冠肺炎症状。

  第四,患者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极低,使得疫情二次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世卫组织表示,全球2300多万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仅有1例为康复后二次感染。新冠肺炎治愈人群不容易再次感染,因此,即便疫情二次暴发,在已经治愈的人群中也很难再次传播,使得疫情危害性明显减弱。

  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性更强,能够更好地应对疫情冲击

  自疫情暴发以来,主要经济体都在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全球宏观政策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全球央行的宽松政策基调一致,主要国家财政政策也是一致性地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这将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冲击,促进全球经济的疫后复苏。

  在货币政策上,全球央行普遍采取降息和释放流动性的操作,协调统一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把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到0至0.25%,并下调紧急贷款贴现利率125个基点,同时推出无限量量化宽松。近期美联储还修改了其货币政策指引,明确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维持低利率水平。欧洲央行以及日本央行继续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同时,均加强了量化宽松力度。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其他国家央行也都在加大货币政策宽松操作力度。

  在财政政策上,主要经济体都加大了财政刺激力度,全球协调性的财政政策逐渐形成。美国实施了四轮总计近3万亿美元的纾困措施,促进需求扩张和经济恢复。欧盟在7月20日达成了7500亿欧元的疫后经济复兴计划。日本则在今年4月份推出了108万亿日元的经济救助规模(占GDP20%),包括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6万亿日元的现金派发,并为企业提供总计26万亿日元的税收和社会服务成本的延期缴纳政策。

  五、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复工复产,全球经济已经步入复苏轨道

  二季度全球经济萎缩,主要是由疫情防控需要的限制人口和物资流动所致,并非实体经济内部崩盘造成。当疫情好转,这种限制逐步消除,经济复苏也就较快。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逐渐复苏,恢复速度快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贸易为例,三季度前两个月全球贸易显著改善,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贸易的改善花了一年多时间。8月份全球综合PMI、制造业PMI上升到52.4%、51.7%,美国PMI上升到53.6%,达到近20个月新高。即使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出现反弹苗头,但相关国家和地区通过在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的同时,稳步开展复工复产,仍可确保经济活动较为有序地进行。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已经明确,经济向好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的情况要好于其他国家。中国在一季度就基本控制了疫情,随后稳步推进复工复产。虽然部分地区也曾出现过疫情的局部反复,但也都在很短时间内就控制了疫情的传播并将病例迅速清零。因此即便全球性第二波疫情出现,在有效的管控下,国内受到的影响也将相对有限。中国经济增速在二季度已经率先转正。截至8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已经接近疫情前水平,国内消费已经实现月度正增长,投资逐月回升势头良好。特别是出口增长好于预期,7、8月贸易顺差分别大幅增长了41.6%、69.8%,今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增强。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加快,四季度延续复苏向好的态势也不会改变。

  (作者:唐建伟;刘学智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玄逸

疫情 新冠肺炎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3 厦门银行 601187 6.71
  • 10-09 科思科技 688788 106.04
  • 10-09 地铁设计 003013 13.43
  • 10-09 澳弘电子 605058 18.23
  • 10-09 日久光电 003015 6.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