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 “拆围墙”补短板 长三角谋区域创新大棋局

代表委员热议 “拆围墙”补短板 长三角谋区域创新大棋局
2020年05月30日 03:55 中国经营报

  长三角一体化引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拆围墙”补短板 长三角谋区域创新大棋局

  本报记者/刘颂辉/方超/上海报道

  长三角是国内最具经济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20年一季度,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三省一市”的GDP合计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4%。

  成绩斐然的背后,离不开“三省一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金融、民生和信息共享等多个领域,统筹各自优势,协调推进区域间合作。

  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多位两会代表、委员热切关注的议题,在上海等代表团热议话题中牢牢占据“C位”,其中交通运输的完善和科技创新合作尤为受到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已经走出一条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他建议,国家把示范区建设纳入到“十四五”规划,更好地推动示范区的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强化示范区建设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交通一体化大棋局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其中的“重”即是指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过去一年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多处断头路被打通,跨省公交线路也陆续启动,并且逐步取消沪苏浙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从上海北面来看,江苏省太仓市城东岳鹿公路对接上海嘉定城北路的工地已完工,上海嘉定段和太仓段全线贯通。由此,太仓正加快构建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支撑、水路为纽带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公铁水齐头并进,江海河互联互通融入上海。

  记者梳理发现,涉及江苏的11条省际断头路中有2条已建成通车,6条正在建设,其余3条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长三角区域内已开通44条省际毗邻公交,其中江苏与沪浙皖开通34条。

  南面的浙江亦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拆除以往设置的限宽墩,加快与上海、江苏等地基础设施的合作交流。

  浙江省嘉善县,被称为上海的“后花园”,通过丁枫公路(姚庄汽车站至省界段)拓宽(改建)工程,将浙江省和上海市交界处的省际“断头路”,从原来的双向二车道拓宽成了双向四车道。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发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与世界级城市群相伴相生,是发展要素在区域、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不断优化配置的关键。推进长三角区域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对服务和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施卫东看来,长三角综合立体交通网全局性、开放性高,互联互通要求高,内部的协调机制可能失灵,需要国家层面的高位协调。其建议,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三省一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参加的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并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高位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全局性、关键性和紧迫性问题。

  事实上,受各级城镇发展不均衡、区域间互联互通能力弱的影响,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从系统谋划、专项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方面,帮助江苏共同克服城际铁路建设遇到的难题,进一步加快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建设,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天培则建议,将沿长三角G60科创走廊600公里磁悬浮交通系统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先期启动“合肥—芜湖”实验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珏慧指出,长三角内河水系发达,内河航运资源优势明显,内河集装箱运输效率高、成本低,污染也相对公路运输低很多,近几年增速很快,但总体而言在大物流集疏运体系里占比仍然很低。

  究其原因,是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的优势远未有效发挥,与长期以来近千亿的大规模内河航道整治投资和内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未能产生期望效益和效果。

  徐珏慧建议,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公铁联运、河海直达,补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内河集疏运短板,切实惠及长三角实体经济。

  打造科创人才高地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除了交通基础设施要打通,创新驱动也是关键。

  “拆了‘围墙’,就是一体化发展。”之江实验室副主任袁继新此前曾说道。

  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的优势明显,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等。同时,长三角区域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长三角科创产业紧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1/2和1/3,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

  纲要明确,长三角地区要“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而这一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备受代表委员们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建议,把一些符合生态绿色发展要求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以及国内外大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布局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科技创新禀赋各具特色,在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建设起步阶段,可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创新设施建设,并由此逐步往上游走,使创新链更加完善。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科技创新,可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紧密对接产业布局的升级转化方向,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形成错位互补发展的格局。”王建宇如此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也表示,“未来长三角产业一体化要在创新大脑、强壮筋骨、血脉畅通上,构筑更富活力、更为强健的有机共同体,聚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产业集群高地、产业要素配置高地。”

  “建议加大对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先行区的支持力度,建立部省合作会商机制,推进先行区建设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刘屹建议,优先支持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等建设,促进制造业众包众创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还建议,支持地处长三角腹地的浙苏皖交界地区建设浙苏皖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试验区,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承接首选区、打造长三角协同科技创新先行区等。

  全国政协委员丁磊今年就带来《关于加快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建设 全力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的提案》,其建议,明确长三角人才发展的统一政策和协同管理机构,推动长三角各地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协同,以及构建符合区域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等。

  5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在全国政协大会发言指出,在区域发展中,要降低中心城市主城区密度,防止一城独大。其建议,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和成本分担机制;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避免新一轮造城运动和无序扩张。

  周汉民.jpg

  施卫东.jpg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亚龙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08 聚合顺 605166 7.05
  • 06-05 金宏气体 688106 --
  • 06-03 酷特智能 300840 --
  • 06-03 博汇科技 688004 --
  • 06-01 中天精装 002989 24.5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