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数据显示减税降费空间仍存
社论
近年来,为激发企业活力和提振国内消费,决策层持续推行减税降费政策,效果也日益显现。
根据日前公布的今年前5月财政收支情况,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9919亿元,同比增长3.8%。对比历年同期数据发现,这是2010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速的最低值,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背后主要原因就是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减税降费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逐渐体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增速由负转正;在消费端,5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956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较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继续维持支撑经济发展第一支柱的地位。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尚存、外部环境仍旧复杂的形势下,仍需以减税降费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在本月初举行的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0多分钟的致辞中多次提及减税,称下一步要着力抓好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和“放管服”改革两件大事,不仅要为个人减税,更为外企、民营企业等所有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减税。
回顾过去几年的一轮轮降税降费政策,重点主要聚焦在“税”上。包括调低增值税税率、降低进口关税和增加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及抵扣项目等,直接导致今年前5个月税收收入增速大幅降低,仅同比增长2.2%。
降税作为主要的财政政策之一,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减少运营成本鼓励企业发展,尤其是当前经济环境颇为复杂的背景下,能够增强企业的信心;对个人而言,降低税负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扩大消费需求,提振经济。
不过,非税收入却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今年前5个月同比增长16.1%。此前有观点认为,中国企业小口径税负(纯税收)不高,大口径税负偏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罚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非税收入占比过高。如果把有些部门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以及办事难的制度性成本都归入企业的“费”,则企业的“税费”负担就更大。
最近就出现了满洲里市政府以经营服务性收费名义,向企业收取属于政府收费性质的口岸设施维护费、满洲里海关下属公司变相上涨车载原木熏蒸服务价格等多种乱收费行为。国办督查室就此明察暗访后直言,在构成违规的同时,也直接抵消了减税降费效果,有的减税红利甚至被冲抵70%。
因此,在减税持续推进且取得较为明显效果之际,降费也应该大力推进。而且,相对于税的“明”,不少费是“暗”的,希望政府下决心、下力气。今年7月1日起,中央部门和地方就积极开启降费大幕,包括降低行政事业性单位收费等一揽子降费举措正式实施,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和群众减负3000亿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减税降费的同时,政府也应提高支出效率,削减不必要的支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今年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地方政府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此外,对于不合理的“税收洼地”和不适宜的财政补贴政策,也应适时退出。去年就清理了霍尔果斯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了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的补贴政策,未来还要持续清理不恰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防范税源流失和维护公平公正的税收制度环境。
应该说,在长时间持续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下,中国经济基本面有所好转,但企业与个人减负空间仍存,尤其是对企业降费。同时,在减税降费导致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减缓甚至降低的背景下,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优化开支。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