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进入平缓期,未来大势将有何变化?听听百亿私募掌舵人徐书楠怎么说

量化私募进入平缓期,未来大势将有何变化?听听百亿私募掌舵人徐书楠怎么说
2024年05月28日 12:56 媒体滚动

  量化私募进入平缓期,未来大势将有何变化?听听百亿私募掌舵人徐书楠怎么说

  此前疯狂扩张的量化私募,似乎进入了平缓期。不少私募表示行业的甜蜜期已经结束,量化投资开始进入到“精细化时代”,私募管理人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业内人士指出,经过几年的突进后,量化私募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未来仍有发展空间,但增速不会像前几年的“野蛮生长”,而是更精细、更差异化的发展。在近期交流中因诺资产创始人徐书楠也指出,随着中国量化投资规模的发展,中国量化机构的超额收益将逐渐减少,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因诺资产稳步前行,将人工智能深深刻入公司基因。通过汇聚顶尖人才,持续优化投研体系,力求在量化私募的汪洋中脱颖而出,提升自身竞争力。

  近日,徐书楠就量化投资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作出了深度探讨。对于当前投资者对量化投资的争议,徐书楠也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截至目前,因诺资产的整体规模约160亿元,主要产品线包括指增产品线(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增、量化选股等)、中性产品线、多策略产品线以及其他产品线。

  以下是精选后的金句和观点,以飨读者。

  1. 量化投资通过捕捉市场的无效波动盈利,从而让市场变得更有效。

  2. 在投资过程中,放杠杆这种方式应该被允许吗?徐书楠认为是应该的,但必须严格控制杠杆,杠杆应该主要提供给有专业能力的、合适的投资者。

  3. 量化投资在中国市场经过了数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万亿体量。但与美国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量化资金规模占比仍然较小。在中国,量化投资的管理规模仍不足总资金的10%,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 随着量化投资规模的扩大,超额收益会逐渐减少,这意味着市场正在变得更加有效。21年以后,量化行业的超额大幅下降,主要就是因为量化规模的扩张造成的。

  5. 从长期来看,多策略的收益风险比会更高,这主要基于资产定价模型:当配置多种低相关性的有效资产时,长期收益风险比高于任意一种单一资产。俗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以下是本次交流的主要内容。

  问:您从事量化投资的初衷是什么?能否大致梳理一下自己的从业经历吗?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呢?投资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会?

  徐书楠:我在MIT读研时,虽然是在土木工程系下,但研究方向是运筹学,属于数学的一个分支,所以在找工作时,很自然的找了一些对冲基金的工作,并选择了一家(IMC)加入。

  之所以选择这个公司,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香港设有分部。我一直认为,量化投资将来在国内会有很多机会,而在香港工作,可以在学习成熟市场策略与经验的同时,兼顾国内市场的了解,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到了2010年,国内第一个股指期货开放,我认为国内已经具备了进行量化投资的有利条件,因此选择了回国。

  回国后,初期主要以套利类策略为主,包括期现套利、跨期套利等。由于当时市场波动很大,套利策略可以很容易的赚取相当不错的收益,而风险度又极低,在当年不利的市场环境下表现得非常好。因此后来我决定自己创办一家私募基金。

  问:过去十年,您认为量化投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徐书楠:量化行业越来越“卷”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在开始阶段,一个人还可以通过各种策略赚钱,无论是套利、阿尔法还是CTA,都能够轻松盈利。量化投资通过统计学模型来捕捉市场的无效波动盈利。当量化投资规模很小时,市场的无效波动很大,所以任何策略类型都可以比较轻松的波捉到较高的无效性,从而转换成很高的超额收益。

  主动投资和量化投资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因为它们使用的方法不同,寻找价值的方式也不同。量化投资主要通过统计学模型捕捉市场的无效波动来盈利,所以其盈利能力与自身的规模有关。当量化投资规模越大时,市场就会变得越有效,超额收益也就越低。

  为什么近几年量化投资越来越“卷”?本质原因是因为它的整体规模越来越大。随着规模的增长,中国市场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有效。而在一个更有效的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也就变得更困难,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实际上,这也是量化投资对中国市场的重要贡献之一。量化投资让市场变得更有效了。

  问:外界对于量化策略投资多有误解,量化还曾被指“砸盘元凶”,您是如何看待量化在市场中的角色?对于此前讨论较热的量化DMA策略您有何看法?

  徐书楠:在舆论端或自媒体等平台上,对量化投资存在误解是很正常的现象。

  首先,量化投资是一个比较神秘的行业。量化投资主要通过统计学模型进行投资,甚至用到了大量人工智能模型(实际上,人工智能模型也不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统计学模型而已)。统计学本身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难以被普通投资者所真正理解。这本身就容易产生神秘感,而神秘感就是误解与谣言的温床。

  第二,量化投资者本身大多并不擅长表达。量化从业者通常都是理工科出身,相对于其他行业,他们整体的沟通能力与沟通意愿都不强。理工男整体上长于建模、短于沟通,并不擅长为投资者普及量化投资知识。

  第三,一些“伪量化机构”也喜欢利用量化投资的神秘性,谎称自己进行量化投资,实际从事非法交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量化投资的名声。

  就以常见的“砸盘元凶”论为例,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量化投资股票类策略的主体是中性策略和指数增强策略,这两类策略在量化股票类策略的整体占比估计高达90%以上。而这两类策略,都是永远满仓,不进行任何择时操作的。一种永远满仓的策略,怎么可能砸盘?因此,任何投资方式都可能砸盘,唯独量化投资是最不可能砸盘的。量化投资背上“砸盘”的锅,可谓南辕北辙,说明外界确实对量化投资缺乏基本的了解。

  关于DMA,实际上,通常只是量化投资放杠杆的一种方式而已。杠杆化产品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变化。比如在2015年甚至更早的时候,人们可以直接发行结构化产品,后来被禁止之后,演变成了AB款产品,又进一步演变成了DMA。

  结构化产品被禁,通常与量化投资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2015年之所以禁止发行结构化产品,主要原因是一些大资金用结构化产品赌少数股票、甚至个股的涨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股灾,本质上是以完全错误的方式使用了杠杆(在高风险资产上加高倍杠杆)。当时流行的配资业务,更是把这种方式发挥到极致,给个人投资者加高倍杠杆,造成很多投资者出现巨额亏损。

  那么,杠杆有没有价值呢?当然是有的。杠杆可以改变一类资产的收益风险特性,例如可以把一种风险极低而收益并不具备吸引力的资产,变成一种风险可控同时收益具备吸引力的资产。实际上,杠杆的使用,也是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在成熟市场,专业的高频套利机构甚至可以使用几十倍的杠杆。但是,杠杆的使用非常专业,如果开放给了不适合的投资者,就会大幅加剧投资者的亏损,从而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我个人认为,对于杠杆,监管可能、也理应会越来越严格,它不会消失,只会管理的更加专业。

  问:面对规模增长,您会对策略进行调整吗?

  徐书楠:首先,需要明确,量化策略是不能影响市场的。这是因为,量化策略需要在历史数据中进行回测,验证其有效性。如果一个策略影响了市场,就意味着历史的回测结果不再可信了,量化策略本身也就失效了。

  因此,量化投资的策略容量一般是根据市场的流动性来测算的。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策略的交易量不超过市场同时段的5%,那么它对市场就没有明显的影响。更保守一点(比如我们公司),通常是按照不超过市场交易量的3%来测算策略的容量上限的。如果一个策略的交易量超过了10%,那么它就会明显地开始影响市场。

  换句话说,量化投资的策略容量取决于其交易量与市场交易量的比例。一般来说,换手率越高的策略,比如高频交易策略,其资金容量就越小。因为这意味着它需要占据市场交易量的更大比例,而管理的资金规模就相应较小。相反,低频策略则可以拥有更大的资金容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策略的资金容量会受到限制。

  目前,中国市场量化投资的容量上限实际上并不小。但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市场量化资金的管理规模仍然较小。在美国,几乎一半的资金是由量化投资管理的,而在中国,这一数字还不足10%。因此,中国市场的量化投资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问:您觉得国内量化跟国外的差距主要在哪里?

  徐书楠:在量化投资业绩方面,相同的策略类型,中国的量化投资策略往往表现更好。例如,中国的量化机构普遍还可以战胜指数10%,而美国想战胜指数2%都非常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量化规模较小,所以市场的无效波动还比较大。随着量化投资规模的扩大,超额收益会逐渐减少。过去几年,量化机构的超额普遍变低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的策略变差了,而是随着规模的增加,市场更有效了。

  相比之下,美国的量化资金规模较大,在如此有效的市场环境下,他们很难取得较高的超额收益,因此同类策略,其业绩水平很可能不如中国的量化机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量化机构就没有存在价值。实际上,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更加丰富,策略类型更加多样,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资产选择。

  由于中国量化投资发展的时间还不长,金融衍生品也比较少,因此在策略的广度与丰富性上,与成熟市场还有显著的差距。未来,随着中国量化投资策略越来越多样,这一差距将会逐渐缩小。

  问:未来,量化投资在国内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徐书楠:中国量化投资的发展趋势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规模会持续增大;其次,同类策略的收益风险比会下降;最后,量化策略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机构之间的差异化不断增加,从而给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问: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所运用的投资策略?

  徐书楠:因诺是一家典型的多策略公司,在中国市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的策略涵盖了中国市场上几乎所有重要的策略方向。例如股票Alpha策略、CTA策略、期权策略、套利策略、债券策略等。

  因诺的产品线主要由这几类策略组合而成。

  中性产品线主要为多策略中性产品,主要配置Alpha策略并进行对冲,并辅以小比例的CTA策略与择时选股策略增厚收益、降低波动,是一类典型的低风险策略。

  指增产品线分为300指增、500指增、1000指增、量化选股等,满仓持有股票,对标指数同时获取指数Beta收益以及超越指数的Alpha收益。指增产品线是一类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产品,也是量化产品中最容易理解的一类产品。

  多策略产品线综合配置了指增策略、CTA策略、择时选股策略等各种不同的策略类型,从而实现更高的收益风险比。例如,在今年的极端风险事件中,多策略表现出了明显的适应性,在中性与指增产品出现极端回撤时,维持了正常的波动表现,并取得了不俗的正收益。从长期来看,多策略的收益风险比会比单策略更高,因为不同策略的收益时点不同,可以平抑产品整体的波动,从而提高收益风险比。

  问:您与您的团队在投资过程中如何去控制风险?

  徐书楠:风险控制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在不同方面都有各种不同的风险控制方式。因诺资产一直是一家风险厌恶型的公司,在各方面都设置了严格的风控措施。例如,我们的DMA规模一直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只用非常小规模的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这是因为我们认为杠杆资金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严格控制规模。也正因如此,我司的DMA产品在今年的极端风险中没有出现风险,正常运作至今。

  在策略层面上,如何控制风险是策略本身的一部分。当我们评估一个策略时,关注的是其收益风险比。优秀的策略应该是收益风险比更高,风险可控。而不是一味追求高收益,或者一味追求低风险。

  在实际运行中,还需要考虑策略与实际风险之间的关系,设置减仓线、止损线等风险控制措施。任何策略在实盘中配置时,都需要首先设定好预警线与止损线,达到即无条件减仓,从而防止单一策略失效造成产品风险。

  问:量化投资兴起后,各家私募也展开了“抢人大战”,您在招聘相关量化人才上有何侧重?

  徐书楠:因诺最主要的人才需求仍然集中在投研岗位上。投研是开发策略的核心,对人才的需求非常高。通常情况下,投研岗主要招聘名校理工科的人才,例如,国内清华、北大等或者国际同等的一流名校如MIT、剑桥等。

  这些人才通常学习理工科,主要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与统计学直接相关的领域。由于量化投资是利用统计学进行投资的,因此需要扎实的统计学功底。

  因诺具有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把优秀的新人培养成为优秀的PM。因诺是多PM制,大部分PM(占比70%以上)均为公司自主培养。因此,在过去几年,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因诺设置了比例提成式的激励方式,对于PM的实盘策略采用比例式提成,上不封顶。同时,我们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股权激励机制,优秀的投研人员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分享公司的未来成长。

  来源:财联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