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泽观点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14届新浪财经金麒麟金融论坛刘央女士发表主题演讲

西泽观点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14届新浪财经金麒麟金融论坛刘央女士发表主题演讲
2021年12月15日 17:05 市场资讯

  来源:西泽投资管理

  刘央女士受邀参加新浪财经第14届金麒麟金融论坛暨2021波特菲勒高峰论坛,作为演讲嘉宾以“未来资管之路:新趋势,新挑战”为题发表了演讲“长风破浪会有时”,分享了在20多年投资生涯中关于“乘势”与“择时”的感悟,并推出了她在总结多年投资管理经验后的新港股组合,期待在2022年给投资者带来惊喜!

  以下根据视频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感谢新浪财经金麒麟论坛的邀请,我是深耕香港资本市场20余年的西泽投资的刘央,我的背景是一名基金经理,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我对大趋势的一些看法和香港的投资机会。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全球经济处于史无前例的数字化、货币化和大分化等多重浪潮交织中,中美关系加剧重构,中概股与共同富裕和民生经济的政治背景下,会全面重估。香港股市作为人民币资产国际化的风险敞口的代表,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经历了巨大的波动。然而时代前行的脚步,谁也无法阻挡。那些代表全球科技革命新趋势和中国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上市公司将会在这场风云际会的大变革中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本色。

  而且由于新技术、新模式更新迭代非常之快,当前的恒生指数已经很难代表新兴企业的估值水平了,迫切需要一套新的指数来衡量代表港股未来的新生的力量。我们西泽投资的新港股组合就是这样的代表,近一年来在港股大幅波动的环境中,走出了相对于大盘指数60%的惊艳的回报。这充分体现了后金融时代趋势投资的真正的价值。以此为基础,第二批新港股被精选出,分别代表着新基建、新民生、新动能、新健康,新媒体。同时从宏观层面的β来看,在香港环境日益稳定,疫情逐渐消退的情况之下,整个香港股市和新港股指数都会表现出越来越稳健增长的劲头。

  一、百年变局下的全球经济:暮色苍茫看劲松

  香港是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股市是人民币资产国际化最典型的代表。因此反映的也是全球经济变革在人民币资产定价上的影响。港股承载着全中国大量最有代表性的反映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优质的资产。比如腾讯,当然也有大量的传统旧动能的产业,比如最近一些时间危机被边缘化的中国的房地产公司,港股的走势,实际上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一些看法,而这又与国际宏观形势密不可分。

  当前全国经济处于100年来未曾有过的大变局之中,国际形势突变,数字化技术浪潮,货币化金融浪潮,大分化的国际政治与文明的冲突之浪潮,都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去年年初爆发的大疫情,加速了变局的速度和幅度,几乎成为一个巨大的历史的分水岭,大疫情大大推动了数字化的进程,防疫的要求限制了线下活动的空间,人们只能集体迁途到网上和移动终端获得相对自由的社交娱乐等空间。

  但是事实上由于线上世界里的活动处处留痕,这看似无边界的数字空间,实际上已经被大数据和算法等囚禁。因此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在大疫情后真正才到来。对于人们来说,数字世界可能比现实世界更重要,数字技术无所不在,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类我们人体器官的一部分,人们必须依靠它来感知、认知、联系和与世界现实世界沟通,而数字世界里涌现出的其他的一些货币形式,当前也成为一些热点和炙手可热的现象。货币大放水的浪潮也开始了。

  另一端则是凶猛的国家债务浪潮,因为世界银行美联储每一笔发放给个人的津贴,在复式记账的另一端都记在了国家账务的账本上。美国联储局债务已经达到了创世纪的25万亿的记录,一而再再而三的突破了这个债务的上限。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所谓的债务上限早已成为一纸空文,名存实亡,最终的结局还是要突破。

  大疫情也加速了早就已经严重的政治国际政治格局的分裂、孤立主义、国家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日渐浓厚,国家间、民族间、阶层间、宗教间的冲突日益严峻,去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大疫情和气氛灾难也加快了碳价值的觉醒。

  过去没有成本的碳排放,如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本要素。然而全球碳处理的公共秩序却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仍然还停留在以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议三大协议为基础的文本制度阶段,很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比如碳排放的公平性,碳排放权的国家之间的分配,各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详细的计划等等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和共识。因为碳排放的获益方和成本承担方并不是同一个国家,比如发达国家已占全世界10%的人口,消耗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碳,而且还不算他们通过商品进口转移出去的。在这种情况下,围绕碳排放的政治权利和话语权之争,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博弈的一大主题。毫无疑问的是碳排放的治理会重构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函数,也会对港股上市公司的估值造成重大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要以新的趋势角度来看,香港股市的发展前景。一场重大的结构性变革和变迁已经展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局势很快会在港股中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二、惊涛骇浪中的香港股市:乱云飞渡亦从容

  全球经济百变大格局的风起云涌,反映到香港股市上就是股价波动的惊涛骇浪。今年用惊涛骇浪这四个字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从去年疫情爆发初期的封城封关,依靠航运和旅游的香港经济处于冰点,恒生指数一路曾经下跌到21,000点,疫情好转和政府各种政策开始出台,又一路反转,反弹上涨到31,000点,但都是弹指一挥间。再到现在的25,000点到26,000点附近徘徊,1万多点的波幅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的确让我们在香港的投资人见识到了大疫情和国际政治经济大变革带来的这种惊天动地的影响。这种惊涛骇浪的背后反映的是投资者对各种风险的担忧。什么是担忧呢?

  第一,新冠疫情的冲击,这是去年上半年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首先我们看香港的主要行业,除了金融以外,航运、旅游、文艺、餐饮等等,现在都受到了疫情的重大的冲击,加上疫情初期,投资人对香港的疫情防控能力也是非常的担忧,在金融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恐慌的情绪。对香港股市来说,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大陆,去年一季度又恰恰是大陆疫情最严重的阶段,A股也相继出现大跌,这种因素合在一起产生的共振,使得去年3月份香港的股市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大冲击。

  第二,国际政治秩序的变化,这主要就是中美关系的这种大变化,对香港港股的影响非常巨大。2019年香港街头的动乱,我们在电视上媒体上到处都看到的,这种动乱也是史无前例的,原因非常之多,在根本上是什么?就是国际政治的大博弈大变局这种情况在香港这个东方窗口得到了完整的完美的折射和影射。香港从历史上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香港的股市也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在地理上的反映则是背靠大陆,隔着太平洋,面向西方,是东西方经济金融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冲击的集散地。当国际上的形势发生的一点变动都可以通过这种蝴蝶效应,在香港这个貌似不太大的岛屿造成惊涛骇浪。

  股市作为对变化最为敏感的金融市场,当然非常而及时和相对放大了对国际风云变化的这种做出的反应。疫情发生后,美国作为世界一号大国,不仅没有承担起相应的大国责任,就是带领全球共同抗疫,竟然还立刻就退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外的各种甩锅,企图将疫情不利的各种矛盾转嫁给别人,中美关系一度变得异常紧张,这种国际形势非常敏感的产生对香港来说自然会做出较大的反应,出现极大的波动。

  第三,最近一年来,中国政府的各种战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台了各种重大的产业和行业政策,对香港股市和海外中概股也必然造成巨大的影响。海外人民币资产需要按照我们政策的这种大趋势的变化,进行一次重大的重估,政策面的冲击已经成为今年乃至今年马上下半年余下的时间,香港股市最大的影响的因子。

  2021年是我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上一个100年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同时迈向下一个100年的交汇处。同时还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大国的责任,在这个关键的阶段出台了大量重量级的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我们把它概括为4个主题,共同富裕、碳中和碳达峰,治理无序资本,整顿民生行业。

  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总目标、大框架、总路线,后面所有的政策都要围绕着共同富裕来展开,能否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不仅事关全球环境治理和后代未来的命运,还是中国一个大国能否获取国际话语权,能否展现我们大国风范的最根本的和最关键的因素。治理无序资本和整顿民生行业,则是完成防风险的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虽然这些巨大的变化引发了港股的惊涛骇浪,但是站在更大的大中华区发展格局和更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香港股市稳定向好的根基没有改变,原因是中国经济的未来虽然面临诸多的挑战但,总的向好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方向肯定没有变。首先从长远的视角来看,支持中国长期向好的基础依然是非常牢固的。首先就是中国的14亿人口,经济的核心是人,只要我们有人在有短期的小波动都不是问题,这就是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有人就有创造力和财富,有人就有消费和需求。虽然中国的人口老年化趋势异常明显,但是过去几十年来,大学教育和实践培训形成了人力资本工程师红利也是前所未有的。其次要相信两点,第一就是基础经济的韧性,一是政府的领导力和自我的纠错能力,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得非常明显,虽然经济遭到重创,但是现在恢复也是非常之快,也让政府意识到经济的韧性在于市场经济。第三,稳定安全的营商环境。在当前全球动荡时期,这个确实来之不易,我们看到现实的是疫情发生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这种游行、暴乱、罢工等等现象严重的干扰了正常的老百姓的生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社会稳定秩序将来成为维系经济增长越来越稀缺的一种资源。第四,过去十几年来积累的基础设备,比如交通网络、城市产业园、通信网络、区域性经济战略等会慢慢地变现,社会效益通过商业价值的现实变现,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通过几十年的建设期,看上去似乎只是负债没有回报,我们认为未来几十年就是中国的公共资本,社会资本取得正回报的稳定时期,当然关键是要坚持市场经济的道路,让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基础设施这个平台上不断的活跃起来。

  第二,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肯定没有变。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最近几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许多企业搬离了中国,有人就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失去竞争力了,因为人力薪资等方面的成本优势正在减弱,但是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在非常长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可以保持。实际上制造业产业链世界对中国的依赖大于对世界的依赖。麦肯锡去年的报告已经有过详细的论述,中国的制造业优势远的不说,就说这是疫情中各种口罩、防护服、体温测量仪等等防疫物资的生产,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业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弹性生产的能力。有些轻工业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生产线的改造,快速的产生出防疫物资,对中国的疫情防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另外我们也看到在这次疫情中,中国疫情防控的早中国停工隔离措施造成了很多条产业链的暂停。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链中的重要性和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制造业依然保持巨大的优势。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我们对中国的制造业依然充满信心,中国制造业行业的企业依然是重要的投资标的。

  第三,中国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肯定没有变。人类处于第4次工业革命的初期,信息工业革命与之前的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工业自动化革命有较大的不同,信息产业是遵守摩尔定律的,是指数级增长和扩散的,使在这次工业信息化革命中,新兴大国通过学习和模仿追赶发达国家的速度变得非常之快,速度超出了想象。我们看到美国互联网独角兽,几乎每一个独角兽在中国都有相似规模的对应,比如美国有亚马逊,中国有阿里,美国有谷歌,中国有百度,美国有推特,中国有腾讯,在电商和传统行业的线上化改造方面,中国的模式也更加成熟,效率更高当然。

  在互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方面,美国依然占据显著的优势,但是中国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也有相对的优势,比如我们华为5G的开发和推广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经非同小可,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也从侧面验证了中国高科技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让竞争对手感到非常焦虑的程度。还有我们也有他们是没有的,比如宁德时代这些优秀的企业会在香港脱颖而出。全球发生的重大变化,无论是大疫情,中美关系还是中国立志于治理无序资本,完成碳中和碳达峰,可以说是百年一遇的重大战略,势必会对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港股产生巨大的影响,引发更多的惊涛骇浪,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市场整体大幅波动的同时,隐含着巨大的结构性的机会。香港资本市场也终究会在乱云飞渡中彰显稳步向上的从容本色。

  三、把握时代趋势的新港股:无限风光在险峰

  第三是我们对时代趋势的判断。如果我们在复杂和充满不稳定性的全球大变革中,看到这三大趋势肯定不会变,那么就没有理由对中国的权益资产,包括A股港股和其他国家及地区上市的中概股过度悲观,应该抓住中国经济长期转型升级的这条主线,坚持看好和做多港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港股上市公司都是值得投资的。相反在实现共同富裕,治理无序资本,治理碳中和和整顿民生行业的这个过程中,很多上市公司还有巨大的转型升级的压力,从而产生巨大的估值风险。因此在未来对港股的投资中选择比周期变得更加重要。坚持大趋势择时,加上新产业择股的基本思路,在众多的上市之中,优中选优精选细挑,代表港股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新生代,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看好做多港股并不意味着懒惰地只看总体,要追随全球和中国经济技术和社会转型的浪潮,寻找行业细分中的优质上市公司。宏观大趋势固然重要,但是真正找到高α的资产,还是要靠把握小趋势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恒生指数已经很难真正展示香港股市中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优秀的上市公司的现状,迫切需要一套新的指数来反映中国经济的新动能、新趋势、新发展。

  西泽投资去年12月以来构建的新港股指数就是其中的代表。2020年12月21日,第一批5只新港股首次公布了,其中有两只表现最为突出。与此同时5只成分股中的4只也被纳入了大摩MSCI及恒生综合指数,另有两支也被纳入了深港通。第一批新港股的筛选设计,印证了我们多年来对趋势投资的研究的心得和践行的成果。

  那就是不仅仅挖掘基本面和跟踪技术面,还要独具慧眼,发现行业的腾笼换鸟,争周期的拐点弯道和企业的趋势沸点,找到势能爆发的临界值,筛选新港股依据三大的准则,分别是第一符合“十四五”规划中社会经济发展六大“新”目标的新产业。第二,未来两年内的市值能够入选深港通和沪港通,持续盈利的能力和高速增长的这些公司。第三实现正的现金流,并维持一个较低的长期负债率和正在成长中的龙头。

  在补足了第一批新港股行业的基础上,第二批入选的新港股分别属于新民生、新基建、新动能、新健康和新互联领域,以扩充新港股的多元化和影响力。截止到今年的10月24日,新港股指数获得了55.4%的回报,大幅跑赢香港恒生中国新经济指数60.8%。穿越今年风云变化的港股市,新港股一路稳健前行。当然第三批和第四批新港股的筛选和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我们会陆续公布这些名单,我们期待给市场更多的惊喜!

  第三批和第四批新港股,我们的侧重面会在新经济、新能源,特别是Z世代,Generation Z世代他们所带来的新趋势的大消费概念领域。最近一段时间香港股市在疫情中反复,美联储的TAPER国内政策变化的这种交错的影响之下,还是依然出现了波动,对新港股指数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从长期的趋势来看,香港股市会逐渐消化掉造成波动的这些不利因素,将积极乐观的因素吸收进来,最终保持稳健平稳的上涨。在这个总体的趋势下,有了β的加持,香港的指数将会有更加惊艳的表现。

  2021年惊涛骇浪,但是2022年香港的股市会给大家一个惊喜,谢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玫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6 统联精密 688210 42.76
  • 12-15 炬光科技 688167 78.69
  • 12-15 内蒙新华 603230 11.15
  • 12-15 善水科技 301190 27.85
  • 12-15 长江材料 001296 25.5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