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近日,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部分甚至跌破净值,引发关注。从多家理财公司第一时间发布的公告和专家解读来看,近期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一定回撤,主要是受到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共振调整的影响。另外,伴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产品进入全面净值化新阶段,由于信息披露更加公开透明、估值方法向“市值法”切换等,理财产品净值表现与底层资产直接挂钩,随市场情况波动已成为常态。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净值阶段性回撤并不意味着产品到期时的实质性亏损。多位业内人士也指出,市场经历短期调整和变动是正常现象。股票和债券市场经过前段时间的下跌,部分品种已经出现配置价值。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有力支撑理财产品实现稳健收益。
此外,理财公司还应当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增强风险控制水平,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树立理性的投资观念。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在《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保护倡议书》中呼吁,银行业应引导投资者深化对理财产品的理解,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投资者应正确认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投资基本原则,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股债共振调整致理财产品
净值波动加大
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以收益稳健著称。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97%、最低为2.29%,收益率波动相对平稳。
不过,2022年开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记者从中国理财网查询得知,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中,近期净值“破1”的产品有所增多。尤其是在20只权益类产品中,只有6只产品净值超过1元,其余14只产品净值均在1元以下。
近日,包括工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公司发布公告,解释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的原因,并呼吁投资者在震荡行情下,理性看待产品净值波动。其中,工银理财在公告中称,“2022年开年以来,国内外权益市场波动加大,尤其是进入3月份以来,股票市场短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债券市场收益率也在低位震荡后上行了接近20bp,债券资产估值相应出现回调。”而此轮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国际环境和突发事件带来的外生冲击,具体包括全球流动性趋于紧张、俄乌地缘冲突、世界经济前景不明朗等。
除此之外,估值方法切换和信息披露方式的转变也使银行理财产品能更真实、及时地反映市场行情,从而波动较以往加大。交银理财表示,资管新规实施后,绝大部分理财产品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不仅考虑了投资债券的票面利率,还考虑了债券由于市值波动带来的估值变动,资产价格变动将直接反映在产品净值中。此外,相比理财业务发展初期,现在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定期及时披露产品净值,投资者可以查看产品净值,对波动感受也就更为明显。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表示,近期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海内外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必然对银行理财市场特别是权益类产品产生一定影响。此外,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后,产品估值方法从摊余成本法切换至市值法,产品收益会随市场行情变化而调整。不过,现在净值回撤的产品占比还比较小,并且多数回撤幅度不大。投资者应客观看待净值波动,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产品、做好风险管控,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业内仍看好理财产品长期收益
市场震荡之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频发,市场由此担心理财产品遭遇大规模赎回压力。对此,分析人士普遍指出,目前理财产品赎回压力仍然可控。
中信建投杨荣团队近日在研报中分析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赎回压力不会太大。与配置同类资产的资管产品相比,银行理财整体表现稳健,净值回撤幅度相对较小。并且,银行理财属于绝对收益型产品,收益率相对稳健。今年以来,多家理财公司下调产品费率,涉及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活动期间的赎回费等,部分费率已经降至零元。减费让利不仅仅是为了扩大销售,更重要的是向市场传递信心,强化管理人和投资人利益长期一致性。
不少理财公司投资团队已经及时调整策略,以更好应对风险。比如,工银理财方面表示,该公司投资团队通过调整债券组合久期、控制利率风险、提高票息收入等方式稳定固收投资;加强市场分析研判,坚持多元均衡配置策略,通过多资产、多策略降低单一资产和策略的波动风险;根据市场形势灵活调整股票仓位,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做好收益和风险平衡。
我国有能力、有信心实现经济长期稳定运行,基于这一大背景,多家理财公司表示仍看好国内权益市场表现,对理财产品实现长期稳健收益抱有充足信心。例如,建信理财方面表示,经过3个月的调整,当前A股各大宽基指数估值均显著回落,超过三分之二的行业处于近10年估值较低水平,A股市场性价比逐渐显现。随着稳增长政策不断加强等积极因素显现,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逐步明朗化,股价将领先于经济出现向上拐点。在权益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以固收投资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坚持稳健策略,追求回撤控制,体现出较好的韧性。
此外,《报告》也指出,总体来看,对市场波动相对敏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长期限、封闭式为主,资产配置策略以“固收+”居多,虽然产品净值短期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但产品长期收益仍然稳健。
引导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观念
专家指出,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理财产品出现浮盈或浮亏都是正常现象。短期回调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但产品净值是否为正收益只有在到期时才会真实展现。
伴随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全面转型,未来产品净值随市场行情波动是常态。广大投资者应理性看待产品短期净值波动,关注长期业绩表现。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总裁成家军近日表示,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之后,产品收益随着市场行情变化存在波动,个别产品出现“破净”情况。希望广大投资者能够通过产品发行或销售机构官网、中国理财网等权威渠道查询理财产品净值变化、信息披露等相关情况,客观看待净值波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产品、做好风险管控。
“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底层资产的价格波动反映到产品的净值走势上,这给习惯了保本保收益的客户造成了心理压力和接受困难,能否接受理财产品由刚性兑付走向净值化,接受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甚至回撤,对于理财子公司、销售机构,从业人员、投资者而言,都面临一次从思想到行动的蝶变。”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表示。
针对如何做好投资者教育保护这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程,潘东表示,银行理财就是要把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根据投资者财富规模、风险偏好、年龄结构、投资期限等多维度对客户分层,做好投资者画像,找准投资者偏好,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
此外,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理财公司要高度重视投资者教育,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公司治理体系。丰富投资者教育活动形式,提高投资者教育有效性。应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投资者教育的数字化水平。
理财公司应提升投研能力
面对不确定的市场风险,理财公司也应当不断提升投研能力,为投资者提供高适配、多元化的理财产品。据潘东介绍,光大理财通过数字科技赋能,保障产品销售拓展和稳定运营。一方面,构建“产—研—投系统化投资架构”,以投资者风险收益特征、资产配置需求为出发点,从收益、风险、流动性三个维度,对投资理念、投资方向、投资策略进行匹配;另一方面,依托风险管理与绩效评估系统、产品管理系统等,在各环节落实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3月16日,银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精神。会议指出,引导信托、理财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开展真正的专业投资、价值投资,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要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保险机构发行组合类产品。
实际上,目前权益类产品在银行理财市场中的占比还较小。《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6.7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92.34%;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14万亿元,占比为7.38%;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09亿元,占比仅为0.28%。
“目前多数理财子公司对投研实力的强化主要侧重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投资,其他类型资产的投研能力较差,尤其体现在权益类资产上。”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郑忱阳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随着理财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加大权益类产品布局,创新多种类的净值化产品是必然趋势,投研体系的建设和强化是理财公司的必修课。
郑忱阳进一步表示,理财子公司应持续拓宽投研领域,既要巩固在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研优势,也要提高对多资产、多策略大类资产配置的投研能力,构建涵盖宏观、行业、策略等的全方位投研体系,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投资策略上,以长期稳健为投资理念,探索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积极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领域,结合先前在固收类产品、多资产产品和中长期净值型产品等积累的投资经验,动态调整股票、债券、基金、商品等多元化资产配置方案,逐渐增加权益类产品占比,提高资产配置收益。
责任编辑:李琳琳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