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升学规划专家斯琴:中国学生的国际化择校

【新浪教育】升学规划专家斯琴:中国学生的国际化择校
2022年10月06日 06:30 新浪财经

  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博辞教育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2国际教育春季择校巡展”在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圆满落幕,帮助参展家庭科学规划孩子的升学路径,全面了解国际化学校的办学情况及入学信息。

  展会当天,北京60+所优质的国际化学校参展,北京十一学校、北京一〇一中国际部、清华附中国际部、北京鼎石学校等办学优质的学校纷纷亮相。此外,近20位国际化学校校长、教育大咖围绕国际教育理念展开演讲,分享了国际化学校的办学特色、择校技巧、北京升学政策等全方位信息,令参展家庭受益匪浅。

  升学规划专家 斯琴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带来了精彩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 我是斯琴,是一名升学顾问,也是一个7岁小朋友的妈妈。我的孩子去年进入小学,作为一个在国际教育行业里摸爬滚打10多年的教育顾问,当时没有太多纠结就义无反顾的给孩子选择了国际学校。

  刚才听了各位校长的办学理念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其实留学也好,在国内选择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也好,都是可以的,主要还是在于孩子所学的内容,方法,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是否能与您的期望一致。

  以下我简单分享自己对国际化教育的几则理解和心得。

  第一个就是国际视野。面对世界范围的优质教育资源,选择的机会更多,未来也更加多元。我本身也曾是留学生,出国以后把我的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也都带了出去。还记得在美国创办留学服务公司的那年我才刚30岁,专门服务海外的初高中生,有次一位客户在看完我们的服务清单后问我孩子几岁,我回答道不到1岁,她当时非常惊讶。接着我说因为是家里的大姐,最多的时候我一周要给弟弟妹妹们开4场家长会,所以我很知道高中生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时至今日,我的弟弟妹妹们已然活跃在全球的各个国家各个领域,而他们身上最大的优点就是知识信息全球化,以及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下生出来的自信。他们在伦敦,新加坡,纽约学习和工作时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强的掌控力,因为语言和文化都不陌生。疫情总会过去,国际关系趋于平和的时候,全球化的视野更是显得尤为可贵。因此,不要因为小朋友以后要在国内工作,而有了不上公立学校或不参加高考就会不合群的担忧,世界在变化,国家也在发展,在未来孩子们面对的世界和父母当初是截然不同的。更不用说咱们国家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公务员群体和国企中要注入国际化人才的理念。

  第二个就是思维方式。 首先就是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学生对世界,人生,价值,即我们说的三观形成自己的看法,不轻易被别人左右,并且有能力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最合理和最好的部分。其次就是多元化思维。当下我们社会中“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非常严重,进入一个学校或者一个新的群体就总会让人互相对峙。其实很多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学生常常是秉持更为开放的心态,追求超越自己的眼界、思想、行为、准则和文化意识的路上,也向别人学习和借鉴。即便意见不同,也很难走向极端和对立。

  第三个就是个性化的培养。这也是我坚定不移给孩子选择国际路线的主要原因。我的孩子如果从早到晚都和别人上一样的学科,那除了基因层面,我便也不能再给他更多的影响了。我希望他能有更多的尝试,在更多的机会面前我也可以通过对他的观察更加精准的给与支持和帮助。前几年,有次我问起家长他们孩子最突出的优点和品质是什么?家长回答道数学好,因为上个学期考了满分。 让我想起我和孩子一起参加面试的时候,我说到我的孩子有毅力,因为在跑步、滑雪、网球和阅读上都体现出这同一个特质。即便不是满分,甚至在打网球时几乎是最菜的那个,我也一样能分辨出来孩子的特质。千人千面,尤其是孩子在能力培养的阶段,国际化教育会给他们更多选择与尝试的机会,以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不是成年人,时间尤为宝贵,有空间的时间管理在中国的教育中非常珍贵。

  最后一个就是自我价值 。关于这一点我简单举一个例子,我曾经的学生一路从顶尖的高中到大学毕业,父母也是非常成功的,孩子毕业典礼时父母想要送她一套曼哈顿的公寓。结果我的学生拒绝了,她要去新泽西买,而且要自己付首付还贷款。当时孩子爸爸忍不住就开始了国骂,然后孩子说:我也想靠自己的努力创造我的生活,你经历过的成就感我也需要。最后这个学生的爸爸在回国的飞机上发信息给我说:斯琴,我虽然失望,觉得自己没用,但我很高兴,我女儿一定不会为了豪车豪宅动摇她的梦想。 我礼貌安抚,我说您有用,您努力创造的精神是她的榜样。

  第二部分,我想说的就是择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选择学校几则提醒:

  1,访校非常有必要。出于学生安全和隐私的考虑,学校通常不会都有实景的VR视频,如果有机会就还是要亲自去学校看看,其实很简单就是你去看看在校学生的状态和风貌,问问自己:我想不想我的孩子将来也成为这样的学生。其次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强弱优劣一目了然。 每个国家都有中学的排名,但其实在中学阶段,最重要的是Match & Fit,也就是匹配,孩子是否喜欢这样的学校,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一致,三方的认可很重要。有很多美高的家长去访校之前嘴上都说非排名前十的不去,去了以后发现自己孩子根本不适合去这样竞争很激烈,而且学校每个学生都很强势各自已经非常有想法的学校。有的家长则非常明智,还记得之前带他访校完孩子从一个排名15的学校换到排名125的男校,但是孩子非常快乐,而且那所男校的计算机系统模型项目也让他非常感兴趣。今年这位小朋友本科申请录取到加州大学伯克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全美顶尖的大学。

  2,长期培养。 如果急于求成就很容易踏入唯结果导向的教育模式。就比如你希望孩子数学好,就让孩子拼命刷题,请老师补课,甚至超前学习等等,这些我都不提倡。甚至很多孩子在父母身边成绩很好,一离开父母的监管成绩就退步明显,这就说明学习对他来说只是机械的活动。学习分为知识和能力两个部分,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和打磨,而不只是粗暴的堆积。所以很多家长在犹豫选择国际学校的时候说他们的数学那么简单,太耽误孩子。其实只是看到了表象,我们应该深入的去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在小学阶段可能还不明显,到了高中和大学就尤为突出。

  3,家长要做的其实就是观察孩子,观察他成长中的优势和不足。如果都不明显就看他的兴趣点。如果兴趣也不明显,就带他多体验和尝试。然后开始坐下来思考自己,是我们太关注结果,还是方式方法有哪里不对,以及接下来应该怎么调整。但我觉得养孩子是最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不是流水线生产,也未必适合每一个小朋友。

  4,这里我们再补充一点,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 有的孩子习惯了我们的教授模式,老师负责制的教育,那他出去不会探索就会失去之前“贵为佼佼者”的自信。有的孩子没有养成很好的习惯,在国内成绩不好,你指望学校让他麻雀变凤凰,也不现实。还有一些家庭出国是很大的负担,不只是经济上,更是亲情依赖比较重的,同样也不适合。那其实成功的留学是深入了解孩子,设定合理的期望值,然后找到一所特别匹配的学校,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面对所有的成果和挑战,在若干年后当他走上社会时,你关切但不担心,这是最终的意义。

  第三部分,我想分享的是关于早准备,至少心里有数,有选择的时候可以弃选,但如果临到最后一刻发现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才真是坑娃。父母是否负责任还体现在对差异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判断。

  比如,我们先说英国。 大家很快就会想到哈罗中学,伊顿中学等等,其实除了九大公学,还有很多精英中学在名校申请率上同样不逊于公学。但如果你说我除了学术关注,我还喜欢这种百年名校的氛围,气质,还有其他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就是要提前准备。3年级,最多4年级 就要跟学校注册,然后6年级开始考试,考完2轮以后面试,最终9年级才能入读。如果错过了注册,就不能考试,错过考试不能面试,所以英国的中学不是简单的提前一年申请就可以的,除非你特别学霸,另有通路。另外,英国每所学校的截止日期考试流程都不一样,一定要早些找到专业的老师来给到足够的支持。

  那美国,学校基本上是固定的截止日期,统一的申请系统和固定的放榜日期,只有极个别跳tone的。但是美国更加多元一点,学习,活动,哪怕个性都差异很大。所以选学校是最有技术含量的,不是你考多少分才去报志愿。理论上无论你怎么优秀,都还有更优秀,与其卷来卷去,不如在标化考试过了门槛,多观察孩子突出的特质,找到适合的学校。

  瑞士,我以前觉得真的就是只有豪华。但这么多年下来,我发现在瑞士读中学的孩子被保护的很好。不用特别多的AP考试和标化成绩却每年都录取到很好的结果。原因我想除了竞争压力,就是瑞士中学的全面性了,三种官方语言让在瑞士读书的孩子们几乎除了英语,第二外语也都特别流利。最后,瑞士地处欧洲交通枢纽,艺术的积累很丰富,自然环境优异,简单的日常瑞士就赢了。本科申请中需要的奖项和活动,瑞士读书的小孩甚至都不用刻意去积攒就足够了。

  新加坡,优秀完善的教育体系让新加坡孕育出多所世界级的大学和各类优秀的中学。因为对国际学生的欢迎程度高,中学阶段通常是中国学子的首选,同时新加坡有数量众多的政府公立,私立和国际学校可以选择。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分为小学6年,中学4年或5年,和2年的初级学院(类似于国内的高中阶段),中学4年制是为成绩较好学生就读的快捷班;五年制则是普通班。选择政府学校的学生需要准备每年2月和10月的新加坡中小学生入学考试(AEIS),能读几年级取决于当年1月2日前)孩子的周岁年龄(如1月2日满12周岁对应中学一年级);16岁以上的学生就只能通过新加坡统一的中考O-level考试来进入政府高中了;而新加坡的私立或者国际学校则基本都是8月开学,大多数学校都接受3-18岁的学生,由于每个学校都会设立各自的入学能力测试,所以也都至少需要提前一年来做出相应细致的准备。

  最后,我想用一个妈妈的话来做总结:所有的选择都没有对错,只有得失。即便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也会随着时间推移需要去调整。求学路上不是一定要从一而终,也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一所学校上,如果能够找准并坚持下去自然是最好,但如果发现苗头不对也要及时转场和修正。希望诸位家长朋友和莘莘学子能在未来的求学择校路上理性,开放,让教育成为家庭的快乐和资产。

  新浪声明:以上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本文内容来源:新浪教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赵妤初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1 中荣股份 301223 --
  • 10-10 三柏硕 001300 11.17
  • 10-10 邦基科技 603151 17.95
  • 10-10 夜光明 873527 10.99
  • 10-10 永信至诚 688244 49.19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