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财论道
今年以来,保险行业整体都处于一种迷茫徘徊的状态,财险公司面对车险综改压力,人身险公司面临代理人队伍问题、个险承压,加之中长期利率下行冲击,乍一看,发展略显乏力。
保险行业陷入了质量实现增长的苦恼之中,各家公司都在决心变革创新,探索出路,问题是,路在哪?寿险公司或许更迅速找到了新的目标,转型困顿的当下,银保渠道正在回暖,重新回到保险公司的战略视野,更甚占据C位,既要保费,也要价值。
01
银保渠道保费V型反转
先来看银保渠道的发展轨迹。根据中保协披露的一组数据,银保渠道人身险业务在2016年至2020年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及增速大致呈“V”字变化。2018年银保渠道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跌至8000亿元,2019年逐渐回升,2020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10108亿元,同比增长12.6%,总额重回万亿级,全行业共有84家人身险公司开展银行代理保险业务。
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1月,银保渠道总共实现新单规模保费2889亿元,同比增长6%,尽管是正增长,开局良好,但不及2019年的数据。前5月,寿险公司银保新单期交保费约1400亿元,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创下历史新高。此外,银保新单期交在银保新单总保费中的占比,也达到历史性的近三成,价值水平有所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近几年个险代理人转型的愈发艰难,加之疫情对渠道的影响,寿险公司纷纷向银保渠道“下注”,高质量高增长固然重要,眼前的规模也是要紧的。
上市险企的数据,进行了很好的演绎。虽然整体银保基数不大,但上半年银保渠道保费增速远超个险渠道保费同比增速。其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人寿的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4%、-3.7%、2.2%,与总保费增速变化基本一致,但银保渠道保费增速却十分亮眼,尤其是中国人寿、太保人寿分别大增32.3%、88.2%。
近年来,多项政策也在推动银保业务转型升级,《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等监管政策的出台,引导行业大力发展长期储蓄型和风险保障型保险产品,持续调整和优化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结构,为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建立了政策依据,对于规范银保业务,减少企业违规风险,促进渠道回归保险本源,推动银保业务向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推动和引导作用。
另一个趋势是,银保渠道来自于银行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官网、官微等互联网平台的保费比重越来越高,传统银保经营模式也逐步借鉴和吸纳互联网保险的技术和经营模式。银保业务开始运用数据分析、用户画像等技术推进精准营销,打通网站、微信、app等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疫情的出现,促使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加快线上化营销模式的探索,传统银保业务呈现 “线下转线上,网点转线上”的明显趋势。
2020年,大型商业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的银保业务仍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市场份额明显下降。随着银保业务在提升银行中收、客户经营价值和客户经理收入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价值,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银保业务,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业务迅速增长的主力军。很多银行与保险公司,尤其是财产险公司,在产品开发、培训支持、激励机制、销售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合作和创新,使得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期交业务及财产险业务得到快速增长。
02
合作升级,从单向代理到全面战略
长远来看,银保渠道的未来,有短期压力,但能取得保费增长,就看保险公司如何调整战略方式,在个险、经代、银保渠道进行分配,实现内涵式增长,调动银保渠道从“单纯的规模保费贡献”向“价值业务贡献”转型,银行、保险机构从单向的代理方式向全面的战略合作升级。
日前,麦肯锡发布《破解迷思,探索高质量银保发展新模式》白皮书,报告预测称,中长期而言,考虑到如下三大驱动力,中国银保市场具备巨大发展潜力,一是客户财富结构多元化,且保障与投资需求与日俱增;二是银行将“大财富管理”作为零售转型主旋律,并加速向“客群经营”转型;三是在监管正本清源大背景下,银保业务重回险企战略视野。国内险企应提前为银保业务高质量发展 “谋篇布局”,抢占未来5-10年银保市场战略高地。
多年来,保险行业对于银保业务发展存在诸多迷思与悖论,包括:银保渠道规模贡献效果显著,但价值贡献有限、银行与险企难以在客户经营上有效协同、银行营销团队难以销售复杂型高价值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难以和银行建立起基于互信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等。
银保渠道的销售乱象,也造成了以上问题的堆积,从银保监会开出的各类罚单中可以看到,部分银行业务人与销售过程中采取夸大保险产品收益、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收益片面类比、隐瞒风险和费用扣除等方式误导消费者等等行为屡禁不止。
而深究银保渠道乱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或许正是因为不少险企无法准确把握银保渠道的发展模式和定位,导致中长期业务战略摇摆不定,业务发展踯躅不前。
行业也有保险高管为银保渠道“正名”,表示不能单纯的将银保渠道价值率与个险渠道价值率做对比,银保渠道业务价值率相对较低,但由于规模较大,对于公司价值提升也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好在,行业总是在调整发展。譬如银保渠道的产品,开始呈现长期化、保障性增强的特点,从趸交、低价值产品为主,向期交、高价值产品靠拢,兼具保险保障和财务储备的双重特性。不过,国内银保渠道的产品也存在同质化较明显的局面,未来,保险公司也可以与银行相关团队组成联合产品开发小组,根据银行客群特色定制化保险产品,深化协作。
放眼国外成熟市场,欧洲银保一体化合作模式表明,银保业务或许可以实现基于双赢的价值创造。不同于个险渠道有深厚底蕴的大公司,对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兼具价值和保障的银保渠道业务值得投入精力探索。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