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又在“怀疑中创新高”,手里的债基还香吗?

【红包】又在“怀疑中创新高”,手里的债基还香吗?
2024年06月30日 22:42 市场投研资讯

今年的债市似乎比以往都要火热一些,债市创新高、国债创新高、债基规模持续增加等话题一直被投资者津津乐道。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大部分债券指数和国债期货都再创新高,并且债基指数今年以来的回报也很喜人,为投资者带来了比较不错的投资体验。

(数据来源:Wind,2024.1.1-2024.6.27)(数据来源:Wind,2024.1.1-2024.6.27)

上涨令人欣喜,但持续性的上涨之下投资者们或多或少也有点担心:会不会涨太好了?猝不及防跌一波怎么办?毕竟,这轮债市行情的持续性和幅度都超出了很多投资者的预料,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历史极值、当央行不止一次提示长端债券的风险,大家心中的疑问也随之出现,债市涨出风险了吗?

(数据来源:Wind,2021.1.1-2024.6.27)(数据来源:Wind,2021.1.1-2024.6.27)

以史为鉴,

哪些因素会导致债市的突然调整?

俗话说,“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关于债市未来有没有风险,我们可以回过头看看债市近两次的大跌,找找潜在原因。

以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为例,回顾指数近3年的表现可发现,债市整体保持着持续向上的走势,但过程中也不乏大大小小的波动,其中较为明显、可以称之为大跌的有两次,分别发生在2022年末与2023年8月至9月,我们不妨把目光拉回这两个时点,看看当时都发生了什么。

(数据来源:Wind,2021.6.28-2024.6.27)(数据来源:Wind,2021.6.28-2024.6.27)

2022年末: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累计下跌1.20%(数据来源:Wind,2022.11.1-2022.12.13)

国家优化了疫情防控措施,加上“地产三支箭”的提振,经济基本面的预期得到大幅改善,利率迅速上升,显著提升了市场的风险偏好,导致“股债跷跷板”效应出现。并且债市的突然大跌也引起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大部分投资者争先赎回银行理财,导致了较为严重的“踩踏行情”。经济政策层面的变化之外,景顺长城固定收益部总监汪澳认为,人为因素造成理财的赎回潮,进而导致债券价格出现负反馈也是重要诱因。

2023年8月至10月: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累计下跌0.64%(数据来源:Wind,2023.8.24-2023.9.26)

这轮债市下跌的原因稍微复杂一点,一方面,8月中旬MLF降息后,资金面超预期边际收敛,驱动利率上行,压制了债券价格;另一方面,地产等政策密集落地,节奏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加上稳增长政策密集落地,宽信用预期持续升温,利率再度向上调整,考虑到2022年末理财产品赎回潮的负面影响,部分机构和普通投资者选择减仓止盈,对下跌趋势形成推动。

可以发现,导致债市调整的因素其实不算复杂,和经济预期、市场流动性、货币政策以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情绪等关联性较大,主要演绎为:经济政策或资金面变化导致利率上涨——债市开始下跌——理财产品的赎回压力增加——产品被迫卖出债券——卖出导致产品净值下跌——引发更大规模的赎回——进一步抛售债券——加剧下跌。

不过从债市后续的表现来看,由于稳健票息收益的存在,阶段性的回撤终究都被抹平了,债市也续创新高,说明投资者面对阶段性的回调时相比于急着赎回,长期持有或许是应对债市回调的一剂良方。

说了那么多,债市到底有没有风险?

坦白说,没有能涨到天上去的资产,经过持续且较大幅度上涨后的债券确实有点“贵”了,拥挤度也有些高,使得债市短期内对政策、经济、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等因素的边际变化的敏感性在提升,并且投资者层面的止盈压力也有点大。

但从长期角度,决定债市后续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基本面和资金面,而这两个因素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宏观经济仍处于复苏通道,而宽货币和宽信用又是促经济、提振需求的重要手段,因此央行将大概率维持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对债市形成一定支撑。

对此,景顺长城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李怡文认为,市场对国内未来宏观走势偏谨慎,加上“资产荒”的影响,债券期限利差、信用利差被压缩,导致长债收益率处于历史底部位置,已对经济基本面做了相对定价,所以债市的整体配置是下降了的。但由于目前阶段的实际利率偏高,从收益率曲线来看,中短端债券的利率还有下降的空间,所以相对看好受利率波动影响更小的中短债。

景顺长城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彭成军认为,目前看来中短端、5年以内的利率从基本面来看基本上或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风险,从未来来看可能还会存在中周期降息的必要性。中长期来看,长债市场未来可能还是跟经济基本面相关。

综合来看,长端和超长端债券的利率或许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定价,或许会在短期内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在宏观经济处于复苏通道的背景下,这种调整很难具备可持续性。

波动总难避免

不应盲目投资但也无需过度惊慌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投资债基本来就是出于稳健投资的目的,但是看到“涨多了有风险”之类的分析,内心总还是会担忧。我们究竟如何看待这种潜在波动的风险?

讲道理,一点波动都不承受是很难的,投资就一定会有风险。但是我们看一看债基的长期走势图,对于债市的波动风险或许能有更客观的认知了。

(数据来源:Wind,2007.1.1-2024.6.27)(数据来源:Wind,2007.1.1-2024.6.27)

相比于股市一个牛熊转换需要数年的时间来收复,债市波动的收复速度要快很多。短期和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近17年的走势是整体向上的,确实有所波动,但很快就能重拾升势。对于纯债基金的投资来说,我们需要管理好收益预期,不能抱着短期买入大赚一笔就换的思路来“炒作”,而是可以将其作为自己配置组合的底仓基石。

当然,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下不同类型债基的风险收益特征:短债基金的底层资产主要为久期偏短的中短期债券,流动性不错,受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也相对更小,属于稳健性比较出众的品种,在国债利率出现回升、债市面临系统系风险时,往往表现要比中长债基金更好。相对来说,中长期债基对利率、资金面等因素的变化更敏感些,风险和收益都会较中短债更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债市 利率 债券 投资者 wind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