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潮,专治绝望脑

基金自购潮,专治绝望脑
2023年08月21日 18:32 市场资讯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今天一大早,就看到大批基金公司咔咔发公告,表示要斥资千万以上自购旗下权益产品。

券商资管也公告称,将于近期运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和混合类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这是既去年1月、10月以来,各大基金公司在这场凛冬之中的第三次密集回购。

其实今年8月以来,基金公司净申购金额中,股混基金占比已经达到了92%,在市场机会出现的时候,基金公司还是愿意出手的。

再结合周五证监会对各公募基金的谆谆教诲——“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这次自购也可以说是在监管指导下,基金公司从善如流的增援信心。

现在这个位置,说到底不就是个信心问题?

这次的自购,不“骗炮”

基金公司自购这件事,不是一个新鲜事,从近十年来看,基金公司就有过多轮自购行为,但每一轮自购行为,均有其独特的“目的”。

比如在2015年7月,杠杆牛泡沫破裂后,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带着一种“硬着头皮上”的味道;

2018年的小熊市,基金公司出现自购潮,主要原因在于因为募集失败和延长募集期的案例增多,为了推进基金顺利发行,基金公司进行自购;

2020年疫情期间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基金公司并非一味无策略地自购,而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择时操作;

2022年1月、10月的自购,不仅有基金公司,不少基金经理也通过公开渠道宣布增持所管产品,和曾经大部分基金公司以自购固收类基金为主要布局不一样的是,2022年后,很多基金公司自购的方向投向了旗下的权益类资产。

2023年8月的自购,相对于先前的自购,除了继续投向权益类资产外,基金公司自购节奏和资金体量都在加速,甚至表现出了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

像刚刚过去的7月,全市场自购金额最大的基金产品是交银启嘉,交银施罗德选择用5000万真金白银支持新生代基金经理黄鼎的新发。

这笔自购领先了同行一个月,肯定不是监管的授意,而是公司自发的对当下市场收益情况的乐观预期。

很多人一看就基金自购,就忍不住琢磨这是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炒作”,但其实从“基金公司自购发展史”来看,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确实从“分散、提高产品吸引力的自”转向了“承担社会责任,以真金白银砸向权益类资产来增强市场信心”。

历次回购,总会有反弹

放眼过去十年维度,公募基金大幅度回购无外乎两个情况,一个是市场快跌急跌,跌懵逼了的阶段,一个是市场底部的悲观状态。

虽然公募基金自购曾经有着不同的目的,但放眼过去十年维度,公募基金大幅度回购无外乎两个情况,一个是市场快跌急跌,跌懵逼了的阶段,一个是市场底部的悲观状态。

无论哪一种情况,其实都比较符合我们经常唠叨的,想在A股市场上赚钱没那么难,别人吓尿你顶上就行。

以基金公司历次自购为例,我们拉取了近十年基金公司自购股混基和万得全A走势的走势图。

从图表上看,当股混基金回购的绝对金额达到小高潮之后,往往都是一个阶段性底部,市场会随之而来走出一波修复行情,比如

当然,通过这几次大规模回购也能看到,,基金公司的自购并不是在绝对的底部,像2015年7月,上证指数刚刚跌破4000点,基金公司就有过一轮密集的申购。

这笔钱买进去基金公司短时间也没赚钱,但他们在8月、9月继续维持了一定程度的越跌越买。

即使这笔申购还要经历2018年大熊市的检验,还会经历很大的下跌空间,但这笔钱从牛市到熊市,东财偏股混合型基金依然有大约47%的收益。(2015/7/31-2023/8/21,东方财富Choice),总要比攥在手里好。

你们看,同样一笔自购,基金公司一方面可以顺应监管的号召,一方面增援广大基友的信心,另一方面市场低点拿一些权益风险收益比较可观,一鱼三吃,岂不美哉?

关于期限的一些小建议

自购是好事,但能拿多久是另一件事。

不管是1个月前的交银,还是这次富国、南方的自购,大家都规定了持有期限1年以上的底线要求,我还记得去年10月睿远基金的1亿的锁定期不低于5年,都算“比较敞亮”的自购。

为什么我这回比较关心持有期?

大家可以看一下前文的自购图表,在去年1-4月基金公司进行过一轮自购之后,6月和7月市场反弹的相对高点,资金其实处于净赎回状态。

虽然赎回的资金可能不是自购的那笔钱,而且我也不反对做波段,因为在A股这种波动极高的市场,把握好低买高卖的节奏可以增厚收益水平。

但是,周五证监会的确提到了,目前A股市场的中长期资金占比不到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的20%,在引导长期资金管住“做波段”的冲动方面,A股很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我觉得,公募基金是不是可以带头做好“长期持有”这件事,至少在赎回产品时,要不要像上市公司股东、高管减持一样,也给公告一下?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周五讲到了政策底和市场底,评论区大家的反馈比较负面,光被ban掉的留言就有好几条。

其实,资本市场从没有新鲜事,无非就是在涨了眼热、跌了害怕之间来回摇摆。

熊市的时候,肯定是负面消息满天飞的,不然股价也不至于被砸得这么狠。

今年以来大家特别喜欢聊日本,聊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其实大家如果在“有记忆”的互联网上稍微搜搜看,也能找到类似的话、类似的担忧10年前“保8”的时候我们就提到过。

回顾2008、2012-2013、2018、包括还热乎着的去年4月和10月,没有一次不是在悲哀、抱怨和观望中错过了抄底,也没有一次不是在一片乐观中套在了山顶。

最近和基金公司的老师们聊天,发现她们确实都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持续抄底的动力。

有人说5月买了一位在化工板块颇有造诣的基金经理,已经浮盈了小10个点;有人说上上周开始一天一千买入自家回撤控制比较好的基金经理,希望在下跌过程中图一个还不错的风险收益;有人直接说价值风格的基金拿得够多、赚得不少、想在跌得比较多的成长风格的基金中多找一找...

股价涨跌,长期看是关于基本面和流动性的游戏,短期看其实就是个人心的游戏。

我觉得,大家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跌多了肯定会涨,万事万物皆周期”的——“思想钢印”。

如果还不够,那就看看今晚的恐贪指数,大概率会破10,囤便宜货的号角再次吹响。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基金公司 基金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8 威尔高 301251 --
  • 08-28 中巨芯 688549 --
  • 08-23 金帝股份 603270 --
  • 08-22 民生健康 301507 10
  • 08-21 儒竞科技 301525 99.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