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循环发展规划出炉,5万亿产业目标产值释放——碳中和系列报告

十四五循环发展规划出炉,5万亿产业目标产值释放——碳中和系列报告
2021年07月08日 22:02 华宝财富魔方

【重磅】A股连续6天成交破万亿,市场放量暗示变盘!与主力共舞,牛股成群!谁是下一个宁德时代?速速领取→

原标题:十四五循环发展规划出炉,5万亿产业目标产值释放——碳中和系列报告 来源:华宝财富魔方

分析师:杨宇(执业证书编号:S0890515060001)

研究助理:张锦

研究助理:胡鸿宇

研究助理:缪海超

研究助理:曾文婉

1. 十四五循环发展规划出台,5万亿产业目标产值释放

事件:7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目标:2025 年,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更加完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点评:

近年来,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相关政策先后出台。2017年,发改委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明确“十三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及任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202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本次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期间主要循环经济的成效进行总结,并对“十四五”期间主要发展提出目标要求,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整体而言,《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中提出的“十三五”期间循环经济指标基本完成,“十四五”新增大宗固废等资源回收目标要求,具体来看:

循环经济取得有效进展,主要资源产出率稳步提升。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了约26%,相较目标提升11pct,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继续大幅下降,单位GDP用水量累计降低28%。“十四五”期间,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约为9063/吨,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

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超5万亿元。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较目标值提升1pct,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6%2020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50%;废纸利用量约5490万吨;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替代62%品位铁精矿约4.1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50万吨,占国内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3.5%,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为 325万吨、740万吨、240 万吨。“十四五”期间,到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持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4pct),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10pct),废纸利用量达到6000万吨(+9.3pct),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23.1pct),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37.9pct),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23.1/55.4/20.8pct),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五大工程六大行动十二项重点任务助力循环经济发展。发展规划明确五大工程(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园区循环化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六大行动(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专项、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同时从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三大层面确立十二项重点任务。

2. 固废综合利用目标明确,减碳+循环再生效应凸显

固废综合利用政策先后出台,减碳+循环再生效应凸显。本次发展规划指出,聚焦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尾矿、共伴生矿、农作物秸秆、林业三剩物等重点品种,推广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实施具有示范作用的重点项目,大力推广使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建设5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5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此前,20213月,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存量大宗固废有序减少。固体废物资源化具备减碳和循环再生双重效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的逐步开展和建立,将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再生和节能减碳。

综合利用为一般工业固废主要处理途径。根据生态环境部《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9196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13.8亿吨,综合利用量8.5亿吨,处置量3.1亿吨,贮存量3.6亿吨,倾倒丢弃量4.2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利用处置及贮存总量的55.9%,处置和贮存分别占比20.4%23.6%,综合利用仍是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途径。

进口固废限制加速国内资源回收效率提升。根据商务部数据,2018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的进口量为1987万吨,同比下降45.1%,相较2011年下降58%;主要再生资源的回收量为31991万吨,同比增长13.4%,相较2011年增长94.3%;主要回收价值为8705亿元,同比增长15.3%,相较2011年增长51%20201124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改委、海关总署等联合印发《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自202111日起,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随着固废进口的禁止,未来固废资源回收则聚集于国内,有望加速构建国内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供固废资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

3.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退役潮”下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空间广阔

本次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通过自建、共建、授权等方式,建设规范化回收服务网点。培育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政策推动下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体系日益成熟。近年来新能源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下推动了国内动力电池的高速发展,由于锂电池容量低于80%便不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因此2014年开始第一批高速增长的动力电池正在面临退休和回收的问题。虽然早在2009年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主体责任,但是我国初步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和梯次利用示范项目从2014年开始才逐步有示范单位进行试运行。2014年我国首次布局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示范研究项目,2016年首个GW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设备开始试运行。同年2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鼓励动力锂电池回收处理企业综合使用物理法和化学法,实现废旧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利用。20187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京津冀地区、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17个地区及中国铁塔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并确定各试点地区相应的目标任务,这有助于建立相对集中、跨区联动的回收体系。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也将加速完善。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20213月,“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从顶层设计层面强调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的重要性,而本次《规划》则提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并培育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产业链有望在政策支持下逐步完善。

动力电池即将迎来“退役潮”,材料回收和梯次利用市场空间广阔。一般情况下动力电池的容量低于初始的80%,就不再符合电动汽车的使用标准,但经过测试、筛选、重组等环节,仍然可以应用在如储能系统、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等场合。当利用到初始储量50%以下时,电池无法再次利用,则对电池进行拆解,回收电极材料。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约为4-6年,而纯电动商用车日行驶次数多、行驶里程长、充电较为频繁,其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约为2-3年。因此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已处于老龄状态,整个行业也即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约20万吨,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升至约78万吨。我们假设三元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是5年,三元动力电池全部用于回收,磷酸铁锂电池按照20205%用于梯次利用,后续比例逐步增长至2030年的50%,再使用5年电池容量减少到50%后再进行材料回收,其余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直接报废进行材料回收,我们预测2025/2030年的三元电池材料中锂///锰的回收量达到0.61/2.92/0.85/1.032.33/12.02/2.73/3.02万吨,磷酸铁锂电池中锂的回收量达到0.30/0.70万吨,2030年电池材料回收市场空间将超10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动力电池金属材料回收既符合碳中和愿景又能缓解我国对于锂钴镍等金属的供应依赖。当我国进行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有其必要性,主要是出于环保和资源安全两个角度:从环保角度,锂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化合物和磷化物,这些对于土壤和环境的危害较大,此外电解液中六氟磷酸锂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在碳中和愿景下处于对环保的考虑锂电池回收将势在必行。从资源供应安全角度,随着新能源车的大力发展,动力电池的高增长态势对于电池金属的需求也持续增长,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从低点4/吨上涨至目前9-10万元/吨,此外高镍三元趋势下对于镍的需求也持续增长,由于国内锂钴镍的矿山较少,多从澳洲(锂)、印尼(镍)、澳洲非洲(钴)进口,锂电池所需金属对外依存较高,在政治博弈下考虑资源供应安全,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有助于减少相应电池金属的需求,从而保障一定的供应安全性。

培育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主要关注一体化布局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产业链厂商和具备专业性和先发优势的第三方资源回收企业的发展机遇。在当前动力电池退役潮驱使和政策推动下,各大动力电池回收厂商纷纷发力加速布局,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主导企业可分为两类:第三方资源回收企业和整车、电池及电池材料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此前专业的第三方资源回收公司凭借其专业性和废旧材料回收产业链的先发优势初步布局相应市场,随着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市场的高速增长,废旧电池材料的再利用也对相应产业链起到促进作用,参与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类型逐渐多元化,这也渐渐成为未来趋势。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企业包括了电池生产链上的大部分企业类型,如电池生产企业、材料企业、储能企业、设备制造商、车企等,我们可以关注打通电池和材料产业链形成闭环的一体化布局厂商可以获得更大的产业和成本优势。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仍需完善,安全性要求下电池材料回收或将成为目前主流。此前6 22 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征求意见稿)》,提出,新型储能项目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严格履行项目安全、消防、环保等管理程序,落实安全责任。文件明确提出,在电池一致性管理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动力电池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健全前,原则上不得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已建成投运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项目应定期评估电池性能,加强监测监管。要求电网企业公平无歧视为各类新型储能项目提供电网接入服务。虽然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等领域进行梯次利用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但是此前416日北京丰台国轩福威斯储能电站爆炸事故让政府意识到目前技术以及梯次利用中替换监测质量等不到位带来的安全隐患,若国家能源局正式下达该管理办法,除了促进新型储能项目安全性提升并完善相关领域的成熟性外,目前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采用物理和化学法进行材料回收仍将是短期内主流趋势。

4. 废钢资源加速释放拉动投资增长,关注废钢加工设备企业

本次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2020年国内废钢利用量为2.6亿吨,增长23%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4.3%。随着围绕废钢回收的政策不断加码,促进资源加速释放;同时经济内循环发展阶段,存量更新促进消费推动钢制耐用品淘汰增加;我们认为十四五废钢利用量实现3.2亿吨的目标难度不大。

围绕废钢回收的政策不断加码,促进资源加速释放。作为社会废钢来源的主要渠道汽车拆解,过去由于盈利低、政策门槛高,导致每年进入正规拆解回收渠道的车辆少,一些应该报废的汽车通过非法途径流向二手车市场,产生的废钢资源量也少。20195月国务院发布《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202091日《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实施,新《办法》取消了对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的数量控制,降低了行业门槛,取消收购价格管制,鼓励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再制造再利用。新规在降低了门槛的同时,打开了拆解企业的盈利空间,激活汽车拆解回收产业活力,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市场潜力得到激发;未来更多的淘汰车辆将进入合规的报废渠道,行业规模将会大幅增加,加速促进废钢资源释放。

经济内循环发展阶段,存量更新促进消费推动钢制耐用品淘汰增加。近几年来,国内颁布多条以旧换新、淘汰更新促进消费的政策;同时随着中国经济转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阶段,居民对大宗性耐用消费品的存量更新需求增加,围绕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获得政策支持较多,支持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将是促消费的政策着力点之一,大量淘汰的钢制耐用消费品将转变成可再生性金属资源。

随着废钢资源加快释放,为提升资源掌控能力和市场集中度,近年各路资本加快对废钢产业布局,尤其是对上游拆解回收和中游加工环节的布局。

近年葛洲坝、国投矿业、中节能、欧冶链金等央企,以及格林美浙商中拓等上市公司在政策的鼓励下,积极进军再生资源回收领域,加大投资布局、在部分省份跑马圈地。其中葛洲坝先后在2015年和2016年与湖北兴业、大连环嘉合资组建废钢公司,布局遍及湖北、河南、内蒙、辽宁、江西、安徽等。国投矿业在2014年和2017年与徽商金属、福建嘉亿达合资组建资源回收公司,布局安徽、福建。中节能投资公司于2015年通过收购进军,布局天津、河北。欧冶链金是中国宝武旗下的子公司,2019年由马钢废钢更名,2020年先后加速在江西、辽宁、安徽、上海、重庆的区域布局。再加上中国供销体系的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近年来也不断提升旗下的公司基础能力,越来越多的子公司进入符合废钢加工行业准入名单。

资本加快对废钢产业的布局,带来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扩张。未来4年废钢设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20%

废钢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支出项包括房屋建筑、废钢加工设备投资、公辅环保投资;其中废钢处理加工的主要设备是废钢破碎机、剪切机、废钢打包机及辅助设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9年,全国废钢行业加工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21.7亿元,2024年或超过300亿元,复合增速达20%

由于废钢处理设备规格大、工况恶劣,具有较强的专业属性和技术壁垒。国内废钢设备企业主要有江苏华宏、湖北力帝、安阳锻压、台湾正合兴等,基本上都是从仿制国外设备起家。2011-2015年钢铁行业整体低迷,部分中小型废钢设备企业已经退出了市场;近年头部企业通过不断探索市场规律、拓展业务渠道,生产规模、产品线得到进一步拓展,市场影响力得到加强。

关注资本加速布局、废钢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扩张拉动的相关设备行业及公司,预计投资扩张推动未来四年废钢设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20%。长期关注加快布局废钢回收和加工环节、且影响力有进一步提升相关公司。

华宏科技:公司深耕于循环经济产业,凭借在再生资源装备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突出的行业地位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公司积极布局和拓展下游再生资源运营业务。再生资源板块主要包括再生资源加工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再生资源运营业务。再生资源加工装备主要产品包括各类金属破碎、液压剪切、金属打包、金属压块等设备,各类非金属打包、压缩设备,以及报废汽车拆解设备。再生资源运营业务主要以废钢加工及贸易、报废汽车综合回收利用、稀土回收料的综合利用为主。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6亿元,其中再生资源加工设备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29亿元,废钢业务6.26亿元,磁性材料回收业务10.6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亿元。

湖北力帝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隶属于天奇股份(股票代码:002009)。公司位于湖北宜昌,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长期专注于环保装备制造的研究、开发、制造与销售,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系统方案与成套设备综合服务商。公司目前业务涵盖废钢加工、报废汽车拆解、有色金属加工及分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五大板块,涉及钢铁、汽车、有色金属、资源回收、环保等重要产业,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业界享有盛誉。未来,湖北力帝将致力于推行环保装备的成套化、智能化、精细化、信息化、环保无害化,推动环保装备行业的发展和升级。2020年公司循环装备业务实现收入3.264亿元。

5. 汽车拆解或将迎来千亿市场空间

本次发展规划将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列为重大工程及行动;明确在在售后维修、保险、商贸、物流、租赁等领域推广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文办设备,再制造产品在售后市场使用比例进一步提高。壮大再制造产业规模,引导形成10 个左右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再制造领军企业,实现再制造产业产值达到2000 亿元。我们认为随着前期相关配套的政策持续颁布,再加上目前国内汽车保有量规模已达到2.92亿辆,未来汽车拆解、再制造市场潜力将进一步激发。

国内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汽车更新淘汰带来报废资源的进步释放。截止2021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92亿辆。2020年国内汽车报废量达206.6万辆,同比增长5.89%

政策进一步规范汽车报废拆解行业规范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202091日,商务部发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重点指出:放开“五大总成”,允许报废拆解企业将“五大总成”销售给具有再制造、再利用资格的企业。对回收拆解企业实行资质认定制度。也意味着今后汽车报废拆解行业将迎来市场规范化、专业化、集约化。

对标欧美成熟市场,汽车拆解或将迎来千亿市场空间。汽车拆解行业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都已非常成熟。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目前美日德汽车拆解率(汽车拆解量/汽车保有量)为5.6%7.2%6.9%,对应年汽车拆解量分别为1400533317万辆。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92亿辆,从2010年以来销量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目前已逐步进入报废期。如按照上述国家平均拆解率6.6%测算,我国年汽车拆解量为1927万辆。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测算,一辆桑塔纳2000完全拆解利用的毛利达到5000元,中高端车毛利或将更高。按此测算,稳态情况下我国汽车拆解市场空间有望达到千亿元规模。

关注已经进行产业链拓展,从汽车拆解设备提供向回收拆解、再制造等核心环节进行延伸的相关公司:华宏科技、天奇股份。

6. 家电拆解规范化,行业格局改善

本次发展规划指出,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鼓励多元参与,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网络,继续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支持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方式建立回收体系,引导并规范生产企业与回收企业、电商平台共享信息。引导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流入规范化拆解企业。保障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全过程的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强化科技创新,鼓励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支持规范拆解企业工艺设备提质改造,推进智能化与精细化拆解,促进高值化利用。

拆解基金入不敷出,拆解量低速增长。家电拆解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拆解产物的价值以及废电拆解的国家基金补贴。根据历年财政部公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收入和支出额可看出,我国家电拆解基金收入稳定在30亿元/年左右,支出则浮动较大,整体而言呈现基金体量较小,入不敷出的现状。从家电拆解企业来看,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历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数据,2015年以来,我国家电拆解企业名单稳定在109家,拆解产能约为1.6亿台/年左右。从拆解量来看,四机一脑拆解量维持低速增长,2019年共拆解8417.1万台,同比增长3.91%

家电拆解获政策支持,行业格局有望提升改善。20201130日,供销总社、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积极打造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链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构建规范有序、运行顺畅、协同高效的供销合作社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畅通家电销售、回收、处理产业链;培育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家电销售回收处理企业;形成一批线上线下融合、处理技术先进的家电销售回收处理模式和经验做法;供销合作社系统力争年处理废旧家电能力占社会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中的作用显著提升。

从未来发展来看,渠道规范化、补贴基金收入改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RP)的落地,将推动废弃电器电子拆解回收行业的发展。

渠道规范化:由于前期渠道的不规范,废弃电器电子较大程度流入非正规企业,导致实际拆解回收比例较低,随着以供销合作社牵头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提高家电拆解处理能力,将进一步规范回收渠道,提升废弃电器电子的回收比例,引导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流入规范化拆解企业。

补贴基金收入改善:2015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 年版)》发布,在原有四机一脑的基础上增加打印机、电热水器、复印机、传真机等九大品类,随着未来废电品类的扩容,一方面将增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将推动新品类的规范化、规模化回收。

ERP制度实施: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16年国务院发布发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明确到2020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产品生态设计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品种的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40%;到2025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完善,重点领域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运行有序,产品生态设计普遍推行,重点产品的再生原料使用比例达到20%,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50%。本次规划也提出继续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对标海外,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生产者/消费者延伸责任制度,保障拆解企业的基金补贴来源,进一步推动家电拆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7. 车辆、家电、手机等二手电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次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强化互联网交易平台管理责任,加强交易行为监管,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专业经营商户,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

国内二手闲置市场规模预计已超万亿,线上化渗透率已达35%根据网经社及MobData数据,预计2020年国内二手闲置市场交易规模已超1万亿元,二手电商交易额为3745.5亿元;二手市场线上渗透率逐年增加,2020年预计已达35%,随着循环经济相关政策的落地,线上化程度将有望进一步扩大。

当前二手电商平台运营模式主要为C2CC2B2C,其中二手车、二手手机相关的电商市场发展较快。根据运营模式,二手电商平台分为C2CC2BB2CC2B2C,当前市场中以C2CC2B2C为主流。根据商品类型,分为二手车、二手电子产品、二手书、二手时尚、二手奢侈品以及二手综合类电商平台等;各细分领域竞争格局不同,综合类电商、二手车电商、二手消费电子电商已形成寡头垄断的态势,其他细分领域暂未出现第一梯队企业。当前针对二手电商的政策文件较少,仅二手车有较为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例如《二手车交易流通办法》等,其他细分领域的法律法规文件尚为空白,这也是二手车电商发展较为快速,线上渗透率较高的原因。“十四五”规划期间相关领域细分政策的完善,尤其是车辆、家电、手机等细分领域,将有望快速发展。

8. 投资建议

资源回收具备减碳和循环再生双重属性,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循环经济政策的持续出台,将推动国内资源回收行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废钢利用、汽车拆解、动力电池回收、废电拆解等领域空间将逐步释放。重点关注1)一体化布局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产业链厂商和具备专业性和先发优势的第三方资源回收企业;2)加快布局废钢回收和加工环节、且影响力有进一步提升相关公司;3)已经进行产业链拓展,从汽车拆解设备提供向回收拆解、再制造等核心环节进行延伸的相关公司;4)具备拆解资质、资源和回收渠道等优势的第三方废电拆解企业。

9.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动力电池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2 浙版传媒 601921 10.28
  • 07-09 咸亨国际 605056 13.65
  • 07-08 洪兴股份 001209 29.88
  • 07-08 东亚机械 301028 5.31
  • 07-08 立达信 605365 16.9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