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12.4亿元认购,大基金为何一年三投士兰微?

斥资12.4亿元认购,大基金为何一年三投士兰微?
2023年11月24日 21:07 市场资讯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作为一家拥有国资背景的2000亿基金,大基金二期再次斥巨资认购士兰微股份。事实上,早在2016年,成立仅两年的大基金便开始不断加码士兰微。

  士兰微再次获得“国家队”的力挺。

  11月22日晚间,士兰微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文件显示,公司完成发行2.48亿股公司股份,发行价为2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49.60亿元,募集资金净额约49.13亿元。

  据悉,此次定增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36万片12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SiC功率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汽车半导体封装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

  透视此次成功认购士兰微股份的资方,不难发现均颇具实力。具体来看,既有国家级基金,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大基金二期”)、北京首钢产业转型基金;也有多家头部公募基金与知名外资机构,其中包括财通基金、诺德基金、天安人寿保险、中国人寿资管、摩根士丹利、UBS AG等14名对象获配,限售期均为6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大基金二期不仅在此次认购中斥资最多,此前也曾多次加持士兰微。

  一年三投

  大基金二期似乎颇为偏爱士兰微。

  士兰微发布的报告书显示,这轮认购中,国家大基金二期出手认购的股数达6197.50万股,金额为12.40亿元,占到士兰微本次总募资的25%,为众资方之最。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大基金二期注册资本达2041.50亿元,共有27名股东,第一大股东为财政部,其余股东包括财政部控股的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北上广等十余家地方投资平台,此外还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旗下的投资平台等。

  而士兰微则是目前国内最大 IDM 公司之一,已经成立了26年。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电子零部件及其他电子产品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机电产品进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光是今年国家大基金二期就已三次加持士兰微。

  今年5月29日,士兰微旗下的成都士兰曾发生工商变更,国家大基金二期一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3.90%,仅次于士兰微。

  据悉,这是因为国家大基金二期是以自有资金出资10亿元增资成都士兰,士兰微则通过定增方式从所募集的资金出资11亿元和大基金二期一起增资成都士兰,这笔高达21亿的增资将全部投向成都士兰正在推进的汽车半导体封装项目(一期)。

  时间来到8月底,士兰微再次发布公告称,为加快“SiC功率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推进,拟与国家大基金二期、厦门海创发展基金共同出资12亿元,认缴厦门士兰明镓新增注册资本。

  公告显示,借助此次募投项目的建设,士兰微将进一步提升汽车级功率模块等新兴产品的产能规模和销售占比,推进产品结构升级转型,形成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先发优势、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

  事实上,国家大基金对士兰微的青睐可以追溯到16年,彼时的国家大基金尚成立两年。

  一路相伴的大基金

  1997年,从绍兴华越微电子出来的陈向东(士兰微创始人)、范伟宏、郑少波等七人,拿着他们拼凑出来的350万元人民币注册成立了杭州士兰电子有限公司,至此士兰微的历史开始了。

  然而士兰微虽然起步于芯片设计业务,但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陈向东等人逐渐发现单纯的Fabless模式很难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公司向设计制造一体化转变势在必行。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让利润并不丰厚的士兰微,拥有属于自己的投建8英寸晶圆生产线成为了公司转型的关键。

  此时,如何找到愿意“高看一眼”的资方,成为了士兰微的难题。因为当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募资并不顺利,募集到的资金仅为计划金额的一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向东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他去北京找国家大基金合作,当时国家大基金就表示支持对象不论所有制形式,鼓励企业向前发展,士兰微也借此拥有了自己的8英寸产线,并开始发展半导体产业。

  据悉,当时士兰微与国家大基金共同签署《投资协议》,当时投资协议约定,增资分为两轮。

  具体来看,第一轮,士兰微和国家大基金各出资2亿元,增资集华投资,士兰微持有集华投资51.22%的股份、大基金持有集华投资48.78%的股份;第二轮,国家大基金和集华投资各出资4亿元,共同增资士兰集昕,交易完成后集华投资和大基金分别持有士兰集昕48.78%的股份。

  也正是在大基金合计6亿元的助力下,士兰微8英寸生产线一期项目顺利开工,并在次年年底月产能达到1.5万片。

  此后,二者合作愈发紧密。2019年12月,国家大基金又对8英寸晶圆生产线二期项目进行增资。具体来看,在集华投资6.15亿元新增注册资本中,士兰微增资3.15亿元,国家大基金增资3亿元;士兰集昕新增注册资本中,集华投资出资4亿元,国家大基金出资2亿元。

  2022年2月,为加快推进12英寸90-65nm的特色工艺芯片生产线的建设和运营。士兰微对外披露,参股公司士兰集科拟新增注册资本8.27亿元。最后,士兰微拟与大基金二期以货币方式共同出资8.85亿元认缴士兰集科本次新增的全部注册资本,其中,士兰微出资2.85亿元,国家大基金出资6亿元。

  据悉,国家大基金如此青睐士兰微的原因可能是碳化硅(SiC)。例如,此次欲融资打造的“SiC功率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将为其新增年产14.4万片SiC-MOSFET/SBD功率半导体器件芯片的生产能力。

  大基金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单从士兰微的业绩来看,公司今年的表现并不亮眼。

  士兰微公告2023年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99亿元,同比增长10.49%;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68%,较今年二季度环比增长0.58%。但报告期内,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1.4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3亿元;扣非净利润2145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7.17%。

  事实上,国家大基金也从未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粗略估计,国家大基金二期已陆续加码了40多家公司,累计投资金额超500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等产业链多个环节。

  梳理后可以发现,国家大基金颇爱提前下注。如佰维存储,国家大基金在2021年9月就对其进行了投资。目前,国家大基金二期已是其第二大股东,持有8.57%的股权。

  此外,2022年6月上市的龙芯中科,也是战略配售环节被国家大基金相中,并获配了143.5万股;今年5月登陆科创板的中科飞测亦是如此,在其战略配售环节,国家大基金二期获配了423.73万股;如燕东微等公司,也是在还未上市的时候,便已获得国家大基金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份,港股上市公司华虹半导体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国家大基金二期等订立合营协议,拟以现金方式向合营公司投资合计40.2亿美元,合营公司将从事12英寸晶圆的制造及销售。

  6月份,华虹半导体再次发布公示,表示公司与国家大基金二期签订认购协议,大基金二期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认购该公司科创板IPO的股份。据悉,早在2018年,华虹半导体就曾获得过国家大基金一期的支持。

  不难看出,国家大基金属于国家对行业的支持,能够获得其投资的企业均在半导体或集成电路产业众具备一定的潜力,但企业最终能否走得更远,还需企业的共同努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30 永达股份 001239 --
  • 11-29 中远通 301516 --
  • 11-27 艾森股份 688720 28.03
  • 11-24 广厦环能 873703 23.45
  • 11-24 锦江航运 601083 11.2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