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张瑜、文若愚
核心观点
1、中性估测,2024年新增社融35万亿,对应9万亿政府债(同比持平),24.5万亿贷款(同比多增2万亿),1.5万亿其他融资(同比多增3000亿)。
2、投放节奏,政府债投放大概率前倾,信贷投放或有后倾的可能。一季度信贷同比或少增3万亿,二三四季度则同比多增1~2万亿。
3、对权益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是社融的转化率,比如关注M1同比能否抬升(对应估值)和居民企业总存款增量能否回落(对应增量资金)。
4、对于债券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关注社融抬升的原因。政府加杠杆,就是宽货币,利率仍多;私人部门加杠杆,才是扩信用,利率或有压力。
报告摘要
稳增长,2024年或需要30~40万亿社融。(测算细节详见正文)
1、前提假设:2024年名义GDP增速大致为5.6%,2023年社融存量同比9.4%。
2、经济增长与社融增量匹配:疫后规律来看,每单位新增GDP需要4.5~5.7单位的社融,上下限的取舍取决于出口同比和实际利率,对应2024年社融增长32万亿~40万亿之间。
3、宏观杠杆率稳定视角:稳增长年份,宏观杠杆率的抬升预计在10%左右。2024年预计宏观杠杆率抬升10%对应社融增长34万亿左右。
4、社融规模合理增长: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对应2024年社融增长在30万亿~40万亿之间。
35万亿社融,对应什么样的投放结构?
1、35万亿的社融,预计对应2024年大致24.5万亿的贷款,9万亿的政府债以及1.5万亿的剩余部分。
2、政府债方面,预计专项债在3.8万亿~4万亿之间,赤字率预计3.5%,节奏上政府发债前置。
3、贷款方面,预计仍以企业贷款为主,节奏上面假设2024年一季度信贷投放不超过过去五年同期的均值,那么一季度信贷同比或少增3万亿,二三四季度则同比多增1~2万亿。
35万亿的社融,权益市场应该关注资金的转化率
1、转换率视角一:社融能否转换为M1同比
①背后逻辑:社融资金再多,钱没有放到活期账户上,仍然表征企业部门没有投资意愿,实体经济就难有盈利预期。
②当下情况:当下社融与M1剪刀差明显较大,因此短期社融同比变化未必是主要矛盾,M1是更重要的因素。
③市场指示:历史经验来看,M1同比与名义GDP同比剪刀差的变化对A股估值有较强的指示意义。
2、转换率视角二:社融能否形成金融投资,而非居民企业存款
①背后逻辑:社融投放再多,资金都形成存款,资本市场还是看不到增量资金;社融投放不变,但形成的存款减少,资本市场就能看到增量资金。
②逻辑对应一个公式:实体部门用于金融投资的钱=社融增量+代客结售汇差额+政府存款的减少-居民存款增量-企业存款增量-M0增量
③当下情况:2022年以来,社融年化增量持续维持在30~33万亿之间,但用于金融投资的资金年化增量持续回落,2023年3月为期间最低值3.93万亿(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近期小幅回升至6万亿(接近2022年11月的水准和2016年上半年的水准)。2021年这一增量约为15万亿。
④市场指示:历史规律来看,剔除2015年,实体部门金融投资资金与A股走势高度相关,当社融投放不再形成超额存款,这或许就意味着市场看到了增量资金。
35万亿的社融,债券市场应该关注扩信用的结构
结合我们前期报告《政府加杠杆,等于宽货币;私人加杠杆,才是扩信用》,如果信用扩张近似私人部门加杠杆,我们观察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易上难下,但如果信用扩张近似政府加杠杆,那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易下难上。即便后续社融同比抬升,只要民间投资仍弱,私人部门加杠杆意愿仍差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债券仍有做多的机会。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房地产市场超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存在偏差风险。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稳增长,2024年需要多少社融?
前提假设:
①我们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名义GDP增速大致为5.6%,名义GDP大致为133万亿左右。
②2023年社融同比9.6%,社融增量(存量作差口径)33万亿。
③5000亿的国债增发,算在2023年的社融,但用于2024年的经济增长。
结论:2024年,5%的实际GDP增长,大致对应30万亿~40万亿的社融。取中值来看,2024年社融增量或在35万亿左右,对应社融同比在9.3%左右。
(一)视角一:经济增长与社融增量匹配
每单位GDP的增长离不开社融扩张带来的助力。疫后规律来看,每单位新增GDP需要4.5~5.7单位的社融。从这一视角观测来看,2024年133万亿名义GDP对应大约7万亿名义GDP的同比增量,如果参照2021年~2023年的均值(4.5)来看,2024年大致需要31.7万亿的社融,对应社融同比在8.4%左右。参照2022年~2023年均值(5.7)来看,2024年大致需要39.6万亿的社融,对应社融同比在10.5%左右
值得提示的是,2021~2023均值有可能低估2024年社融增量。社融净增长/名义GDP同比增量这一比值历史规律来看与两个指标相关性较高:
①实际利率(一般贷款利率-PPI同比),其背后逻辑是当实际利率较高的情境下,私人部门的投资回报收益相对不友好,资金到手更多形成存款而非新增投资,因此每单位GDP需要的社融增量会相对偏多。当下实际利率是疫情以来的最高值,这意味着参照2021年~2023年均值估算可能低估社融增量。
②出口,其背后逻辑是社融对应内需,出口对应外需。当出口增速回落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更依赖国内的信用扩张。2021年出口同比相对较强,这意味着参照2021年~2023年均值估算同样可能低估社融增量。
(二)视角二:宏观杠杆率稳定视角
近年来,我国实体部门的杠杆率(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总体处于上升通道。特别是2008年以来,稳增长期间实体部门杠杆同比增量均有10%以上的抬升。
2024年稳增长背景下,如果杠杆率抬升10%对应2024年杠杆率约为300%,那么133万亿的名义GDP对应债务总量约为399万亿。假设2024年股票融资规模在9300亿左右的话(假设等于过去十二个月的股票融资额),对应2024年社融存量约为412万亿,2024年社融增量大约在34万亿左右,社融存量同比约为9.2%。
悲观情境下,杠杆率仅抬升5%,对应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下滑至7.3%,乐观情境下,杠杆率抬升15%,对应社融存量同比抬升至10.9%。
(三)视角三: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政策当局通常强调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2021年名义GDP同比(两年平均)7.9%,对应社融同比10.3%;2022年名义GDP同比5.3%,对应社融同比9.6%;2023年名义GDP同比预计4.1%,对应社融同比约为9.4%(剔除前文假设3的5000亿国债)。
假设2024年名义GDP增速5.6%的情境下,我们对2024年社融预测为名义GDP同比+X,X参照2021年社融同比为8%,对应社融增量30.2万亿;X参照2022年社融同比9.9%,对应社融增量37.3万亿;X参照2023年社融同比为10.9%,对应社融增量40.6万亿。
二、35万亿社融,对应什么样的投放结构?
结合前期报告《稳增长情境下,货币政策更加“以我为主”》,当下的社融投放层面,贷款占比约为70%左右,政府债占比约为26%左右,剩余部分(企业债权,股票融资,外币贷款,非标等)占比约为4%左右。假设2024年投放结构不变,那么35万亿的社融,预计对应2024年大致24.5万亿的贷款,9万亿的政府债以及1.5万亿的剩余部分。我们重点观察政府债和信贷投放。
从政府债来看,2024年我们预计专项债在3.8万亿~4万亿之间,赤字率预计3.5%左右对应国债+一般债约为4.6万亿,叠加剩余5000亿国债增发,政府债加总之后大致为9万亿左右。投放节奏层面,预计类似2022年,政府债发放前置,财政发力前置。
从贷款层面来看,我们预计2024年信贷投放仍以企业为主,考虑到信贷平稳投放诉求,我们假设2024年一季度信贷投放不超过过去五年同期的均值,那么对应一季度信贷投放约为7.9万亿,较2023年一季度同比下滑2.7万亿。
贷款投放一季度同比偏弱的情境下,二三四季度同比大概率偏高。平稳投放视角下,后续二三四季度预计每个季度投放5~7万亿(按照2021年~2023年均值经验,预计二季度比三季度贷款多一万亿,三季度比四季度贷款多一万亿)。
三、35万亿的社融,权益市场应该关注资金的转化率
对于权益市场而言,重点观察社融的“转换率”:
①转换率视角一:社融能否转换为M1同比
背后逻辑:M1同比表征企业活期存款同比的边际变化,社融资金再多,钱没有放到活期账户上,仍然表征企业部门没有投资意愿,实体经济就难有盈利预期。
当下情况:当下社融与M1剪刀差明显较大,因此短期社融同比变化未必是主要矛盾,M1是更重要的因素。
市场指示:历史经验来看,M1同比与名义GDP同比剪刀差的变化对A股估值有较强的指示意义。
②转换率视角二:社融能否形成金融投资,而非居民企业存款
背后逻辑:结合我们前期报告《三大体系——金融指标如何实战指引资产配置》,实体部门用于金融投资的钱=社融增量+代客结售汇差额+政府存款的减少-居民存款增量-企业存款增量-M0增量。结合上述公式,社融增量不变的背景下,存款生成的越多,能用于金融投资的资金就越少。社融不仅要高,还要存款边际减少。
当下情况:2022年以来,社融年化增量持续维持在30~33万亿之间,但用于金融投资的资金年化增量持续回落,2023年3月为期间最低值3.93万亿(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近期小幅回升至6万亿(接近2022年11月的水准和2016年上半年的水准)
市场指示:历史规律来看,剔除2015年,实体部门金融投资资金与A股走势高度相关,并且我们以【实体部门的金融投资/实体部门的收入】来衡量的风险偏好也与A股指数有较好的相关性。当社融投放不再形成超额存款,这或许就意味着市场看到了增量资金。(实体部门收入=社融增量+代客结售汇差额+政府存款的减少)
四、35万亿的社融,债券市场应该关注扩信用的结构
对于债券市场,重点观察35万亿社融背后的结构。结合我们前期报告《政府加杠杆,等于宽货币;私人加杠杆,才是扩信用》,如果信用扩张近似私人部门加杠杆(下图蓝色阴影),我们观察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易上难下,但如果信用扩张近似政府加杠杆(下图红色阴影),那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易下难上。如果后续社融同比抬升的同时民间投资仍弱,私人部门加杠杆意愿仍差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债券仍有做多的机会。
来源: 一瑜中的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曹睿潼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