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再掀自购潮 向市场发出积极信号

基金公司再掀自购潮 向市场发出积极信号
2023年11月06日 01:05 市场资讯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张智博

  11月3日,又一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南方基金发布公告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于近期运用固有资金2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近期,基金公司频繁宣布自购,掀起新一轮“自购潮”。据证券时报·数据宝不完全统计,10月15日至今,景顺长城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知名基金公司轮番下场,相继宣布以固有资金投资自家基金产品,自购金额共计13.2亿元,用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信心。

  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低迷,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000点,并下探至2923点。目前指数虽然有所反弹,但上证指数仍处于3000点附近。业内人士表示,总的来看,基金等机构自购潮大多出现在上证指数3000点附近。每当市场持续低迷时,基金等机构就会进场自购,起到表率作用。

  实际上,这样大规模的基金自购,在不久前已经发生过一次。8月21日至当月末,共计超过30家基金公司、券商资管等机构宣布自购,累计金额超过17亿元。

  市场积极因素在增多

  从市场角度看,基金自购多是基于对市场底部的判断,向市场发出的积极信号。华夏基金认为,站在当下时点,各种不利因素正在消退,利好因素不断累积,经济底、政策底、盈利底、估值底、情绪底,A股“五重底”已经相继出现。

  从公司角度看,光大证券认为,基金进行自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与投资者风险和利益的一致性,起到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购资金补充、稳定基金资产规模。

  此外,从基本面角度看,摩根士丹利认为A股市场面临的积极因素在增多。三季报落地后是择优布局优质公司的绝佳时机,维持看好符合科技自立自强以及真正受益于AI产业高速发展的科技板块,景气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政策持续加码的高端制造板块以及业绩增速稳步抬升的医药等板块。

  年内自购总金额

  已逾44亿元

  数据宝统计,截至10月底,在今年已完成的自购中,基金公司、资管等机构(不含券商)合计有84家,自购总金额达到44.33亿元(不含货币型基金)。

  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自购金额最高,约9.68亿元;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排名第二,自购金额约7.45亿元。一般来说,在市场趋于底部时,基金对权益类产品的自购较为密集。此外,养老目标FOF和偏债混合型基金的自购金额也均已超过5亿元。

  单只基金方面,剔除债券型基金、养老目标FOF及REITs后,前10月共计18只基金自购金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其中,长江楚财一年持有混合发起A、交银瑞元三年定期开放混合、摩根时代睿选股票A位列前三,净申购金额依次为3亿元、1亿元、5800.21万元。

  从设立时间来看,上述自购基金均为年内发行的新基金,这也是基金自购的特点之一——偏爱权益类产品或在售新基金。自购金额居首的长江楚财一年持有混合发起A成立于今年8月18日;而交银瑞元三年定期开放混合是上个月27日发售的新基金。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是交银施罗德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之一,管理费结构由基础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组成,与业绩直接挂钩,年化管理费率在0.5%-2%之间浮动。

  收益率方面,自成立以来,仅嘉实方舟一年持有期混合A、睿远稳益增强30天持有债券A、交银医疗健康混合发起A等5只基金收益率为正。华商创新医疗混合A、英大碳中和混合A等基金净值跌幅居前,均超过5%。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艳

基金公司 基金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53.63
  • 11-06 泰鹏智能 873132 8.8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15.18
  • 11-01 纳科诺尔 832522 1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