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荒”的历史比较

“资产荒”的历史比较
2024年04月21日 23:08 固收彬法

【天风研究·固收】 孙彬彬/孟万林

摘要

随着收益率下行,市场缺资产的感受愈发明显,市场更加关注“资产荒”的形成与发展。

何为“资产荒”?

从供求关系来看,即货币供给充足,而社会融资需求不足,一般是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过程中或尚未/不能完成传导的阶段。结合债市收益率及利差走低、社会融资需求不足等共同特征,我们将2014年以来划分出了3次“资产荒”演绎比较明显的阶段:2016前3个季度、2022二三季度、2023四季度至今。

当前,宽货币特征并不明显,但社会融资需求不足,社融偏弱,相比之下,仍然形成了“资产荒”的格局。

本轮资产端有何不同?

从供给结构来看,本轮“资产荒”中,信用债供给总量上并不太弱,2023年四季度金融债净融资达较高,2024年一季度非金信用债供给达到7848亿。缺资产,似乎更多体现在社融其他分项,如银行中长期贷款增速偏低,这也与银行贷款需求指数偏弱的数据基本匹配。

与2016年和2022年相比,本轮“资产荒”整体收益率的分布更为集中。目前绝大多数债券的收益率集中在2.0%~2.5%的收益区间,集中度更高,长尾特征不显著。这样的收益分布,短端主要受资金面影响,长端和“一揽子化债政策下”市场对城投的高度认可直接相关。这也意味着本轮“资产荒”中机构可投资债券的范围处于较广的区间,有效供给不弱。

本轮负债端有何不同?

银行理财,已经完成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上更加注重资产流动性,信用债投资略有降低。银行表内,存款绝对规模仍较高,但缺资产状态大行会更加明显,中小银行稍好。非银机构,保险机构稍好,公募债券基金增速较高,可能处于持续缺资产状态。此外,信托等非银机构正在快速扩张,考虑到此类机构成本较高,当前缺资产状况可能更显著。

如何看待“资产荒”后续发展?

当前,宽货币特征并不明显,但宽信用更弱,总量上仍缺资产。此外,本轮“资产荒”中债券供给并不算太差,机构可投范围较广。因而,核心还是在于社会融资需求不足,大行、非银机构缺资产。简单的债券供给增加可能也无法改变当前“资产荒”的状态,结束“资产荒”主要在于社会整体融资需求提高。与2016年低点的比较来看,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比较有限,未来可能还将在当前位置震荡。

2016年以来,我们经历了多次债市“资产荒”。如何刻画“资产荒”?本轮“资产荒”与此前相比,资产端、负债端表现上,又有何不同?

1.历史上的“资产荒”

何为“资产荒”?

货币供给充足,而社会融资需求仍不足。换言之,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尚未完成或不能完成的时候,容易形成资金在资本市场淤积,但又无法找到足够的满足投资收益要求的资产,进而形成“资产荒”。

2014年以来,我们大致可以划分出“资产荒”演绎比较明显的时段:2016前3个季度、2022二三季度、2023四季度至今。

如果用贷款需求指数与M2对比,我们可以刻画出历史上典型的“资产荒”阶段中,一般对应的都是贷款需求指数的低点,即实体融资需求偏弱,同时,一般M2增速会明显偏高,显示出明显的“宽货币”特征。但对当前阶段而言,有一点不一样,M2增速、社融增速实际均偏低,资金面偏紧,宽货币的特征不尽明显,但贷款需求指数较低。所以,也可以认为,“资产荒”的核心在于经济景气度偏弱。

“资产荒”一般会有一个发展过程,其中,市场感受最深刻的,往往是债市收益率、利差的阶段性低点。2014以来,我们经历了4次较低的信用利差水平,其中2020年的信用利差压缩是受疫情影响,有一定特殊性。

下面,我们进一步聚焦于金融市场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为市场走势分析提供参考。

2.本轮资产端有何不同?

2.1. 债券收益分布及形成原因比较

对金融机构而言,广义的资产包括债券、银行贷款等。我们首先聚焦于债券。

2016年和2022年相比,本轮“资产荒”整体收益率的分布更为集中。“资产荒”状态下,一般伴随着债券收益率的持续压缩,当前,债市收益率、利差已经被压缩至一个相对低位。我们统计了债券市场所有信用债(金融债(不含政金债)、非金信用债),统计其行权收益率,可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债券的收益率集中在2.0%~2.5%的收益区间,集中度更高,长尾特征不显著。

这样的收益分布中,短端主要受资金面影响当前,非银市场的资金面明显高于2022年“资产荒”阶段,略低于2016年。因而,收益率特征也显示出2022年低收益最多,2016年最少的分布状态。

长端收益整体偏低,和当前市场所面临的信用风险状态直接相关。

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政策”后,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市场对于城投债短期的违约风险担忧被打消,且“保底”期限被市场不断延长。而中小银行、地方国企等也间接受益,市场的信用风险担忧缓解。因而,中长端的收益率明显下行。

相比之下,2016年时市场尚未经历2018年民企违约潮、2021-2023地产集中违约,还有较多民企发债,因而2016年收益分布的长尾特征更明显。

2022年,市场则受到了一些负面舆情的困扰,对于城投债的中长期担忧持续存在,因而,长尾特征也相对明显。

2.2. 资产供给结构比较

从供给层面来看,一级市场供给不足,是市场比较重要的特征。从信用债整体的净融资来看,2016年、2022年,债市供给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

但本轮“资产荒”似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给错位,2023年四季度,金融债(不含政金债)净融资较高,2024年一季度,非金信用债净融资不错(其中城投净融资贡献不多),实际上,这一轮“资产荒”中债市供给对市场走势影响不大。

本轮“资产荒”,信用债发行期限明显拉长。信用债供给并不少,加权发行期限上各品种均明显拉长。所有债券的加权发行期限已经达到3.0年,为几轮“资产荒”中最长。

债市供给似乎并不少,“资产荒”中,谁供给少?

高质量银行贷款增量有限。我们统计了企业中长期贷款滚动12个月的同比增速,目前仍处于负增长区间,3月末为-5.08%。即使把这一范畴进一步扩展到不含政府债的社融中,同样显示出偏低的融资增速。

整体来看,本轮“资产荒”中,债市供给总量上并不弱,2023年四季度金融债(不含政金债)净融资较高,2024年一季度非金信用债净融资达到7848亿。缺资产,似乎更多体现在社融增速偏低,这也与银行贷款需求偏弱的数据基本匹配。

2.3. 二级市场利差的比较

我们进一步用二级市场的信用利差(三个阶段均选取低点)比较来刻画三轮“资产荒”的异同。

2022年与2016年相比,中高等级短端利差显著偏低,但中长久期,尤其是低等级信用债(AA-),其利差仍稍高。这也与当时的整体信用环境相匹配。

2024年与2016年相比,多数债券收益率已经持平或略低,但低等级中票、企业债,中长久期低等级城投债利差仍偏高。也与当前,民企集中违约后产业债信用风险担忧仍高、城投基本面没有改善直接相关。

而将2024年和2022年相比,则显示出:短端资金面偏紧,因而利差明显较高,低等级城投债、中票、企业债、二永债等均已经大幅压缩,市场信用下沉更为充分。

整体来看,从信用利差角度而言,一方面受资金面影响,一方面受市场对未来信用风险的判断影响。当前,信用利差已经被压缩至相比比较低的水平,与2016年基本相当。受民营企业信用风险、地产基本面压力仍大影响,未来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

3.本轮负债端有何不同?

3.1. 银行理财

2022年作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元年,实际上,与当前具有较强的背景相似性,而2016年银行理财规模较高,但资金池、期限错配等情况较多,净值化转型尚未完成。

从银行理财规模而言,2016年达到29.05万亿,后受资管新规等影响,开始进行调整。2022年中,银行理财峰值超30万亿,但受2022年四季度银行理财赎回负反馈影响,理财规模出现了明显下行,2022年末,银行理财为27.65万亿。2023年末,银行理财规模进一步小幅下行至26.7万亿。

从资产配置结构来看,银行理财更加重视资产的流动性。非标占比持续降低,现金及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等高流动性资产占比越来越高。银行理财中,信用债券占比略有降低,但整体影响不显著。

3.2. 银行表内

2024年以来,银行体系存款在经历了2023年的超高增速后,存款余额增速有所回落。截止2024年3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增速仅7.9%,居民一季度新增存款金额8.56万亿,同比小幅下降13.5%。当然,绝对值仍处于较高水平。

大行缺资产,中小银行缺资产的程度不算显著。我们用简单的大型银行存贷款差、中小银行存贷款差,表征银行缺资产的情况。结果显示,大行缺资产情况有加剧,中小银行目前不算显著。

将大中小型银行存贷差与信用债利差走势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存贷差上行阶段,往往会出现信用利差的持续压缩。而在存贷差的下行周期中,利差一般会受到信用风险等其他因素影响,出现阶段性的差异走势。

3.3. 非银机构

保险机构保费增速平缓,当前缺资产状态可能稍好。公募债基规模增速较高,缺资产的情况可能会更为显著。

托等非银机构,在信用债市场上也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小结

随着收益率下行,市场缺资产的感受愈发明显,市场更加关注“资产荒”的形成与发展。

何为“资产荒”?

从供求关系来看,即货币供给充足,而社会融资需求不足,一般是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过程中或尚未/不能完成传导的阶段。结合债市收益率及利差走低、社会融资需求不足等共同特征,我们将2014年以来划分出了3次“资产荒”演绎比较明显的阶段:2016前3个季度、2022二三季度、2023四季度至今。

当前,宽货币特征并不明显,但社会融资需求不足,社融偏弱,相比之下,仍然形成了“资产荒”的格局。

本轮资产端有何不同?

从供给结构来看,本轮“资产荒”中,信用债供给总量上并不太弱,2023年四季度金融债净融资达较高,2024年一季度非金信用债供给达到7848亿。缺资产,似乎更多体现在社融其他分项,如银行中长期贷款增速偏低,这也与银行贷款需求指数偏弱的数据基本匹配。

与2016年和2022年相比,本轮“资产荒”整体收益率的分布更为集中。目前绝大多数债券的收益率集中在2.0%~2.5%的收益区间,集中度更高,长尾特征不显著。这样的收益分布,短端主要受资金面影响,长端和“一揽子化债政策下”市场对城投的高度认可直接相关。这也意味着本轮“资产荒”中机构可投资债券的范围处于较广的区间,有效供给不弱。

本轮负债端有何不同?

银行理财,已经完成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上更加注重资产流动性,信用债投资略有降低。银行表内,存款绝对规模仍较高,但缺资产状态大行会更加明显,中小银行稍好。非银机构,保险机构稍好,公募债券基金增速较高,可能处于持续缺资产状态。此外,信托等非银机构正在快速扩张,考虑到此类机构成本较高,当前缺资产状况可能更显著。

如何看待“资产荒”后续发展?

当前,宽货币特征并不明显,但宽信用更弱,总量上仍缺资产。此外,本轮“资产荒”中债券供给并不算太差,机构可投范围较广。因而,核心还是在于社会融资需求不足,大行、非银机构缺资产。简单的债券供给增加可能也无法改变当前“资产荒”的状态,结束“资产荒”主要在于社会整体融资需求提高。与2016年低点的比较来看,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比较有限,未来可能还将在当前位置震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