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互换通”一年交易额超1.77万亿元 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意愿增强

【新华财经调查】“互换通”一年交易额超1.77万亿元 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意愿增强
2024年05月15日 18:20 中国金融信息网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5月15日电(王菁、杨溢仁)5月15日,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机制(即“互换通”)正式启动运行满一周年。

截至今年4月末,20家境内报价商与58家境外投资者,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3600多笔,名义本金总额约1.77万亿元人民币。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不断扩容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币利率衍生品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更加便利,境内债券市场利率风险管理建设持续完善,交易活跃、品种丰富、主体多元、监管成熟的市场体系逐渐成型。

58家境外投资者入市

自2023年5月15日“互换通”正式上线以来,交易清算等机制安排运转顺畅,境内外投资者积极踊跃参与,业务量持续上升。

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4年4月末,20家境内报价商与58家境外投资者日均成交名义本金约76亿元人民币,按月计算的日均成交名义本金增长近3倍,从上线首月日均约30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4月日均120亿元人民币以上,为境内外投资者开展人民币资产配置提供了便利、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同时,市场投资者类型分布较广,包括境外央行、境外商业银行、境外证券公司和境外基金等;交易标的品种丰富,参考利率包括FR007、Shibor3M、ShiborO/N,期限覆盖1个月至5年期,主要交易标的参考利率为FR007、期限在1年及以内。

从实操便利性来看,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对新华财经表示,“‘互换通’由于采用电子化交易,交易结算涉及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和OTCC,因此并不影响外资的原有交易方式。在外汇兑换方面,外资是直接通过港币进行交易;在额度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也公布优化货币互换协议,改为常备协议形式,毋须续期。因此,‘互换通’模式可以很好地满足外资机构的当前偏好和诉求。”

从风险对冲角度来看,中国银行香港金融研究院资深策略规划师应坚指出,“鉴于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有着较强正相关性,境外投资者通过‘互换通’进行在岸利率互换,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离岸基础交易的风险,从而有助于减缓离岸市场波动。”

叶银丹也表示,“互换通”有效锁定境内利率债收益率波动风险,从而降低外资主动卖债需求,通过套期保值规避部分收益率上行风险;同时,“互换通”的平稳运行也增加了外资对冲策略资金投资境内债市的积极性,在利率短期波动期间,外资可以通过衍生品投资大幅降低现券交易成本,资金占用也十分有限。

从市场体验来看,德银中国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徐肇廷对新华财经表示,“北向互换通”启动一周年以来,境外投资者积极参与互换通交易,无论是参与机构数量还是交易量等,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北向互换通” 在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有效且及时地帮助海外投资者对冲其利率风险,提升了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利率市场的兴趣。

据悉,德银中国近年积极推动外资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市场,已成为境外机构交易银行间市场的主要报价行之一,并连续数年获评为债券通优秀做市商且是长期维持外资中前三的主要做市机构。

徐肇廷介绍称,在“北向互换通”上线后,德银作为首批报价商,在利率曲线各期限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实时报价及成交服务,并在原有债券报价的基础上,为外资机构提供了投资人民币利率市场完善及配套的对冲工具,充分满足境外客户对冲其利率风险的需求。

“依托于集团在全球的客户网络,德银将进一步向境外投资者推广‘北向互换通’,促进外资机构参与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并更多配置境内债券。”徐肇廷补充道。

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对新华财经表示,作为内地与香港首次在金融衍生工具领域引进的互联互通安排,“互换通” 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境内的利率互换市场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更加多元的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近一年来,国际投资者使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互换通”交易日渐活跃,呈现月均持续增长的积极态势。

李冰还提及,随着“互换通”机制安排的不断优化,其交易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彭博也将继续发挥技术专长,升级互换通解决方案,便利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资本市场及证券服务部联席总监张劲秋也对新华财经指出,“随着后续优化功能的上线,预计境外投资者的交易积极性和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这也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特别是长期资金,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对于“互换通”的未来发展前景,不少业内观点指出,在时机成熟时,可考虑推出更多的互联互通机制,例如适时启动“南向互换通”(即境内投资者经由内地和香港基础设施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安排,参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扩大联通范围和市场覆盖面。

“互换通”与“债券通”协同发展

随着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券持有规模的增加,风险对冲需求不断增强。从全球范围看,国际投资者在持有某种货币债券的同时,习惯通过利率互换对冲利率波动风险,成熟的利率衍生品市场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资产持有意愿。在投资人民币债券的过程中,国际投资者自然也希望开展有效的利率对冲操作。

从直接效应来看,境内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境外投资者参与度的提高带来了新的交易需求,从而促进市场活跃度,并提升市场多元化、国际化程度。

根据现行制度安排,境外机构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共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制度、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模式(CIBM Direct)和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债券通)三种方式。以前两种方式入市的投资者,可以直接参与境内衍生品市场交易;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的投资者,则需要通过总收益互换或离岸人民币利率互换等方式来对冲相关风险。

债券通最新月度运行报告显示,2024年3月,债券通北向通成交10105亿元人民币,月度日均成交481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债交易最为活跃,占月度交易量的64%。以此为依托,“互换通”有效满足该渠道投资者对于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为我国衍生品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季,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达成交易8.1万笔,同比下降3.0%;名义本金总额7.8万亿元,同比下降2.2%。从期限结构来看,1年及1年以下交易最为活跃,名义本金总额达5.5万亿元,占总量的69.8%。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浮动端参考利率主要包括7天回购定盘利率和Shibor,与之挂钩的利率互换交易名义本金占比为94.6%和4.5%。一季度,以LPR为标的的利率互换共成交219笔,名义本金392.2亿元。

从间接效应来看,“互换通”也推动形成境内衍生品市场与境内债券市场的良性互动。境外投资者开展跨境利率互换以及其他风险对冲的便利度越高,持有人民币债券的意愿越强,带动境外投资者的跨境利率互换等衍生品工具使用需求越强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数据,截至2024年3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00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9%。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2.24万亿元,占比56.0%;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0.84万亿元,占比21.0%。

另据新华财经梳理,2023年9月-2024年3月,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已经连续7个月增长,分别为3.19万亿元、3.24万亿元、3.49万亿元、3.67万亿元、3.87万亿元、3.95万亿元和4.00万亿元,月度环比分别增持100亿元、500亿元、2500亿元、1800亿元、2000亿元、800亿元和500亿元,累计增持规模达8200亿元,当前持仓规模刷新2022年2月以来新高。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新华财经表示,“近一年来,通过参与‘互换通’,外资机构可以更便捷地进入境内利率互换市场,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和对冲操作,特别是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同时,外资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跨境业务的优势,更加深度地参与境内市场、布局人民币资产。中长期来看,随着外资持债的稳步提升,‘互换通’业务规模或也有望进一步扩容,并与‘债券通’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

2024年以来,美联储降息预期有较大反复,海外部分经济体显现了其通胀粘性,经济数据也显露有疲软迹象。在此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将迎来更大空间,从而有望带动短端收益率下行,叠加境内资金成本优势,外资或将进一步加大对境内债券的投资力度。

“建议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完善外汇、税收、信用评级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制度配套和规则细化,进一步增强人民币资产投资吸引力。”明明补充道。

从区域建设来看,经过多年发展,香港已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难以替代的重要角色,并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提升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从“沪深港通”“债券通”再到“北向互换通”,内地和香港在交易环节的金融基础设施跨境合作已日趋成熟和完善。

可以说,我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和利率衍生品建设的成绩取得,一方面依赖市场力量推动,另一方面得益于包括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依托于各项互联互通业务的上线,香港人民币业务范围不断扩展、内涵更加丰富,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以香港为平台配置人民币资产,开展风险对冲管理。

目前,境外投资者对更丰富多元的利率对冲工具例如国债期货等,仍然有浓厚的参与兴趣。徐肇廷指出,“香港交易所或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国债期货产品,以满足境外投资者对于国债期货的交易需求。目前境内国债期货市场已具有完备的交易体系,丰富的交易产品,以及充足的流动性。若能向境外投资者开放境内国债期货产品,提供更加完善的对冲工具,势必将进一步提高境外投资者对境内债券市场的交易热情。”

编辑:王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