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十大新闻

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十大新闻
2022年01月30日 17:00 市场资讯

下载新浪财经APP,查看更多资讯和大V观点

  

  2021年外资增持中国国债逾2.45万亿元

  市场观点: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继续加大。为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政策的实施期限,延长至2025年底。2021年,中国国债被正式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政府债券指数(WGBI),自此全球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均已纳入中国债券。中国债券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境外机构对人民币债券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中央结算公司2022年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的债券托管量连续37个月增加,累计持有国债超过2.45万亿元。这既意味着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充满信心,也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国际投资者倾向于中长期配置人民币资产,投资的持续性、稳定性较好。未来在多种积极因素支撑下,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步伐将更趋稳健。

  市场期待:我国债券市场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过程中,应继续坚持制度自信,平衡安全与效率,进一步夯实开放基础,优化开放安排。一是持续巩固直接入市的“全球通”主流开放模式,保持债券市场平稳开放;二是在坚持穿透监管的前提下,探索更多的跨境互联渠道和机制,拓宽各类境外投资者入市渠道;三是进一步丰富境外机构风险管理工具,稳妥放开境外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和回购业务,满足其风险对冲、套期保值和流动性管理等合理需求,稳步拓展境外机构参与境内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四是加强对外开放风险防控,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监测体系和风险处置机制,筑牢防风险闸门。

  

  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持续提质增效

  市场观点:2021年,地方政府债券作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部署的重要抓手,持续发力。全年新增地方债发行7.48万亿元,并加大对“两新一重”领域的投资力度,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了地方债稳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持续完善地方债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配套管理机制。财政部出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途调整操作指引》《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管理办法》,中央结算公司建设地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门户子网站,强化对债券资金投向的审核和监管,提升债务信息公开规范化水平,为地方债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市场期待:为更好地发挥地方债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建议一方面强化各主体风险意识,依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重视项目资金需求与资金实际执行进度的联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继续支持公共事业和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建设;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建设,提升市场化发行水平,加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促进市场化融资约束机制形成。

  

  债券市场创新支持中小银行改革发展

  市场观点:从《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及各金融管理部门政策部署上看,破解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瓶颈是2021年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推动资本工具创新发展,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设计完善了转股型资本债券相关制度。中央结算公司支持宁波通商银行成功发行首单转股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此后多家中小银行成功发行转股型资本债券。同时,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地方专项债等资本补充工具也得到商业银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万得(Wind)数据显示,2021年共发行永续债5855亿元,二级资本债6170.73亿元,中小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获得明显提升。

  市场期待:中小银行聚焦小微民营企业服务,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着关键作用。对市场投资者而言,相比减记型资本债券,转股型资本债券具有转股的保护功能。债券市场对中小银行的支持以补充资本金为落脚点,更应以深化中小银行改革为深层次目标,通过加强债券集中托管、应用电子化等方式规范信息披露、着力培育二级市场等手段,充分发挥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专业服务职能与市场的外部治理作用,倒逼中小银行规范公司治理,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使中小银行在夯实自身稳健经营基础的同时,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强大支撑。

  

  绿色债券标准体系在市场扩容中加快构建

  市场观点:2021年,人民币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5280亿元,较2020年增长1.5倍。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有许多新的亮点,在确立绿色债券相关标准上的进展尤为突出。认定标准方面,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界定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围;评价标准方面,人民银行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将绿色债券纳入合格担保品范围,推动了绿色债券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信息披露方面,中央结算公司发布《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及其描述规范,上线“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提高了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标准化。这些重要进展将进一步规范、引导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募集资金和投资者资产配置行为,对于推动中国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市场期待: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债券关键不是事后“统计绿”,而是规则“引导绿”。下一步,希望以绿色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推广和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投资理念应用为突破口,更好发挥债券市场对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建议充分发挥管理部门对市场的培育作用:一是统一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使用统一的绿债数据库,加强对环境效益信息的穿透披露;二是制定差异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对符合信息披露标准的绿色债券优先审批,鼓励纳入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及货币政策工具质押品池;三是引导投资人积极运用权威第三方的公允绿色及ESG评价结果,建立良性互动和核验机制,提高评价的质量及应用深度。

  

  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市场观点:2021年,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完善法治、推动管理分类趋同、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强化信用评级监管、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健全定价机制、加强监管和统一执法、统筹宏观管理、推进多层次市场建设、推动高水平开放等十个方面,对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

  市场期待:我国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次《意见》的出台对于规范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下一步以《意见》为基础,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加强企业债务风险监测,探索建设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数据库,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的统一和电子化;二是提高信用评级质量,探索投资人付费评级模式,或发行人付费、投资人选择评级机构的创新模式,提升评级机构风险预警能力;三是推动金融基础设施高效互联互通,建议交易所前台与银行间市场后台机构直连,改变跨市场业务中投资者暂时无法通过交易所前台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现状;四是强化监管穿透性,守住中央确权的制度底线,依托后台机构建设交易报告库。

  

  首例公司债欺诈发行司法判决引发广泛社会反响

  市场观点:2021年9月,浙江高院下发的五洋债赔偿案二审判决驳回上诉并维持原判,五洋建设董事长、德邦证券、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合计7.4亿元债务本息的连带赔偿责任,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和大公国际分别在5%和10%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五洋债欺诈发行案是全国首例公司债券欺诈发行案,也是全国首例证券纠纷领域中对中介机构责任判定的案件。法院判定作为债券发行“看门人”的中介机构全部承担法律责任,体现出司法审判对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此案件将对中介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市场期待:在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背景下,加强资本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键,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等行为严重影响市场健康发展。五洋债欺诈发行案的判决结果对于在发行过程中未尽勤勉尽责义务的中介机构起到较强的警示震慑作用,在以法治方式净化金融证券环境、优化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为进一步完善信用债市场机制,除了进一步厘清中介机构责任边界、规范中介行为,还需要继续完善债券条款设计,提高违约处置效率,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债券市场持续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市场观点: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背景下,2021年10月广东省政府首次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地方债;中央政策统一部署构建澳门中央证券托管系统,12月澳门金管局与中央结算公司合办系统启动。这是澳门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里程碑,也是债券市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在长三角、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内,债券市场资金配置引导作用日益凸显,中债估值公司相继发布上述区域综合债券指数,总市值已超过全市场规模的40%。这些都表明债券市场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上的角色更趋重要。

  市场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期望在完善大湾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推进大湾区债券市场境内、跨境互联互通,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与地方金融要素平台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助力创新要素加快聚集,推进跨区域金融创新,全面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资产证券化助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市场观点:2021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延续增长态势,共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3.12万亿元,其中信贷ABS发行规模同比增长9.65%,绿色ABS、碳中和ABS迎来快速发展,知识产权ABS创新持续推进。2月,国内首单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ABS发行,助力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鼓励探索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和模式。6月,首批基础设施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上市,基础设施REITs试点进一步扩大,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领域协同聚集。

  市场期待: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对加快盘活存量资产、支持绿色发展、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实体经济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建议推动穿透式标准化信息披露,用好不良资产证券化工具,纾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应用,加强风险防控。

  

  境外机构首次直接参与境内债券发行投标认购

  市场观点:2021年5月,国家开发银行首次面向全球投资人以直接招标模式成功发行5年期金融债券,中央结算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本次发行首次引入境内外投资人直接参与中国境内债券发行投标认购,境外机构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西亚、中东、欧洲、大洋洲等地区的多个国家,机构涵盖境外主权机构以及境内外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机构积极踊跃参与投标,认购倍数达6.39倍。直接招标发行模式实现了发行人与投资人直接对接,为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一级市场提供便利渠道,有利于完善债券市场机制,推动债券一级市场对外开放,提高债券融资效率,为全球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创造空间。

  市场期待:随着我国债券市场不断深化发展,市场投资人呈现多元化、分散化、国际化等特点。境内机构成功面向全球投资人直接招标发行债券,市场反响热烈,体现出市场对一级托管和直接持有模式的热切需求与国际趋势。未来探索创新多级服务模式应坚持中央确权、一级托管的原则,完善境内外投资者直接持有债券的法律基础和确权依据,鼓励境外机构直接参与中国债券一级市场发行,支持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与深度开放。

  

  担保品业务创新持续服务金融市场开放

  市场观点:依托中央托管机构的规模与专业优势,中央结算公司持续探索债券担保品领域,不断创新业务实践,2021年取得多项成果。4月,首家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开展债券作为期货保证金业务落地,这是债券作为期货保证金产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突破,也是优化境外投资者服务、支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创新成果。6月,中央结算公司完成通用式担保品管理服务升级,标志着我国担保品管理服务水平提升至对标国际同业的新高度。7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中央结算公司合作推出以中央结算公司托管债券为担保品的外币回购业务,采用外币回购自动选券模式支持外币回购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

  市场期待: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高度复杂化,担保品业务重要性越发突出,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成为联系多层次资本市场、联系微观运营与宏观政策的重要媒介。为更好地服务债市开放,应积极引入更多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产品服务,推动我国的担保品市场进一步完善。一是进一步拓展业务合作场景,引入自动化第三方担保品管理机制,在跨境业务中全面深化通用式担保品管理服务;二是优化健全外资参与债券交易结算机制,在外币回购业务中全面实现券款对付(DVP)结算;三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担保品再使用机制,提高流动性供给效率,助力金融机构优化资产配置。

  (以上由《债券》期刊联合市场专家评定)

  ◇ 本文原载《债券》2022年1月刊

  ◇ 责任编辑:刘思敏  鹿宁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赵思远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09 标榜股份 301181 --
  • 02-09 比依股份 603215 --
  • 02-08 华兰疫苗 301207 --
  • 02-07 中触媒 688267 41.9
  • 02-07 合富中国 603122 4.19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