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张瑞怀:养老金融发展的湖南实践

《中国金融》|张瑞怀:养老金融发展的湖南实践
2024年04月23日 11:29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张瑞怀「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8期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因此,做好养老金融工作意义重大。一方面,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老龄群体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要发挥金融在社会养老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将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转化为“银发经济”红利,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湖南省养老金融工作已取得初步进展,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产品服务不断完善,金融适老化改造持续优化。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加强养老服务金融创新,强化金融支持养老产业配套保障机制。

湖南省养老金融业务开展情况

  • 养老金融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对辖内20家商业银行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银行基本建立了养老金融工作机制,对养老金融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例如,有的银行出台了养老机构、养老地产两项“涉老”信贷政策,用于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以及一体化养老地产开发企业合理资金需求;有的银行建立了养老金融工作小组,设置数十人规模的养老金融规划师等专门团队;有的银行将养老产业按照优先支持行业管理,给予经济资本优惠、定价审批“快速通道”等差别化优惠政策;部分银行出台了养老金融工作方案,并设置考核指标加强管理与督导。

  • 养老金融产品服务不断完善

养老金融主要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方面的内容。目前,这三个方面各有进展。在养老金金融方面,截至2023年末,湖南省共有156.16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缴存5.86亿元,购买金融产品3.92亿元,个人养老金金融规模持续扩容。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相关产品日渐丰富,部分银行已推出专属养老金融产品,如某银行推出“安愉人生”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方案,以中老年客户为服务对象,建立养老金融产品、老年客户权益两套体系;某银行的“福满溢”定期存款产品面向年龄55岁以上客户发行,起存金额1万元,利率予以一定上浮。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截至2023年末,20家调查样本银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共计30.45亿元,较上年增长69.95%,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为4.39%,较上年下降45BP,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力度不断加大。

  • 金融适老化改造持续优化

金融机构普遍开展了金融适老化改造,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通过优化线下网点布局,加强基础设施涉老改造,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如设立老年人服务窗口,配备专属座椅、无障碍设施、大字标识等适老设施和安全提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等,一些银行机构还建成了多个适老化示范级网点。另一方面,通过对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进行适老化改造,持续优化老年人线上服务体验,如打造手机银行(老年版),采取“大字体、大行距、高对比度”设计,提升页面辨识度,降低误操作率;上线老年客户专线快速通道,使老年人通过电话渠道办理业务时专享0.8倍速语音体验。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进老年大学、进养老院、进乡村等金融宣教活动,向老年群体宣传基础金融知识,讲解电信诈骗手段、养老诈骗类型,提高老年群体金融素养。

养老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个人养老金金融发展不活跃,金融供需匹配度欠佳

当前,湖南省个人养老金金融发展不够活跃,短期内市场空间相对有限,金融供需匹配度欠佳。一是参与面较窄。受传统观念影响,民众养老规划意识不够强,且很多民众对个人养老金制度了解不足,持观望态度。截至2023年末,全省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人数仅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3%左右。二是缴费人数少,缴费金额低。目前,个人养老金资金领取条件较严格,1.2万元的缴存上限对于有能力和有意识进行养老储备的人而言相对偏低,加之税收政策优惠有限等,缴费占比不高,在全省开户人群中,仅53.13万人参与缴费,占开户人数的34.02%;缴费总额为5.86亿元,单个账户平均缴存金额仅1103.39元,远低于每年1.2万元的缴存上限。三是参与投资人数少,账户沉淀资金多。一方面,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收益率偏于稳健,对于部分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数量众多,且部分产品设计复杂,对于缺乏专业金融知识和投资背景的民众而言,存在一定投资风险,因而很多人持“只开户、不投资”的观望态度。截至2023年末,全省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购买总额为3.92亿元,占缴费总额的66.83%,超三成资金以活期存款的形式留存于账户内,没有购买任何养老金融产品。

  • 养老服务金融针对性不强,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专属养老金融产品少。目前商业银行提供养老服务金融主要是在常规的储蓄、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基础上,根据客户年龄、收入、流动性偏好、风险偏好等进行组合配置,仅少数银行开发了专属养老金融产品。二是适合银发群体的金融产品少。目前养老基金和保险适合人群主要为35~55岁的中生代人群,而针对银发群体没有太多适合购买的产品。三是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当前金融机构推出的养老金融产品较为相似,同质化现象突出,缺乏个性化、精准化的设计,难以满足多样化养老投资需求。

  • 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力度有待提升,面临多因素制约

养老服务行业具有固定资产投资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等特点,多数企业存在融资需求,但银行对养老服务等养老项目授信时较为审慎,主要面临以下因素制约。一是养老服务机构经营风险较大。养老服务机构投资通常高达上千万元,投资回收周期在10年以上,实现盈亏平衡需要3年以上,且大多数养老机构还未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对政府补贴和政府购买的依赖性较强。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计,我国仅19.4%的养老机构略有盈利,48.1%的养老机构盈亏基本持平,32.5%的养老机构盈利困难。二是养老企业风险缓释措施不足。湖南省多数养老企业主营业务并非养老,且多数企业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加之利润率低,现金流相对匮乏,融资存在一些困难;部分养老机构用地具有公益性质或已被限定用途,难以设定抵押。三是养老地产项目条件欠佳。目前养老社区建设贷款需求较为旺盛,但因属于房地产贷款,且大部分由本地小开发商主导开发,受限于开发商资质及项目建设等多种原因,银行对此类贷款支持面临内部贷款政策和内控制度的约束。

政策建议

一是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方面,对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缴存金额上限、税收优惠政策等内容进行优化,减少民众对于账户使用的疑虑与担忧;放宽地方法人银行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准入门槛,扩大机构覆盖面。加强养老金融政策宣传方面,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可通过进企、进社区等多种方式,加强个人养老金等养老政策宣传,提升民众养老规划意识和参与意愿。提升金融机构专业服务能力方面,金融机构应结合实际对接各类主体多样化金融需求,加强个人养老金投资指导,解决民众金融产品选择难的问题。

二是加强养老服务金融创新,提升金融供给能力。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更多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养老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风险偏好人群的养老需求。同时,强化科技赋能,引导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老年人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通过移动支付、智能客服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养老金融数字化经营能力。

三是强化养老产业金融政策引导,完善配套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养老贷款统计制度,将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情况纳入综合评价等考核内容;扩大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实施范围,引导金融机构为养老产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政府部门间加强协调联动,推行养老机构名单制管理,定期向金融机构发布优质机构及项目清单,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或风险补偿基金,出台政策鼓励融资担保公司积极为养老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责任编辑 马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