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苏向杲
近日,A股上市银行2023年“成绩单”陆续出炉,中国银行交出了一份颇具“韧性”的成绩单:从同比增速看,去年其营业收入增长6.41%;非利息收入增长23.98%;税后利润增长4.07%;不良贷款率下降0.0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提升0.2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比上年末上升2.93个百分点。
稳健的经营投射于资本市场,是估值的正反馈——中国银行A股和H股股价分别于今年2月份和3月份创下历史新高(复权后)。
去年业绩彰显了中国银行稳健发展的底色,而当下国内外经济金融新形势则对其发展提出了新命题。新发展阶段,中国银行如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巩固并扩大全球化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并提升市场竞争力等课题,既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也考验着这家“百年大行”的掌舵者。
基于此,《证券日报》记者近期带着上述问题专访了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葛海蛟。他表示,新时期,中国银行将对标全球一流金融企业,打造强大、韧性、安全的中国特色国际化金融机构。从实施路径上来看,将从“五个当好”着手:一是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干家;二是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三是当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排头兵;四是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五是当好做优做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行动派。
当好实干家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中国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集团经营管理各方面工作稳中向好,经营效益、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实现了良好的业绩。”谈及去年的业绩表现,葛海蛟如是评价。
葛海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不断提高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能力,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要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建立起传达学习、研究部署、推动落实、成效检验的全流程工作闭环,确保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中国银行有措施、事事见落实。
“具体到实践上,就是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领域、各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第一政治要件’标准抓好落实,在传导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深化金融市场改革、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目前,我们已形成并细化中国银行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12项具体行动方案,下一步将持续完善穿透管理与后评价机制,切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成效,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葛海蛟说。
从年报中不难看出,2023年,中国银行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持续将金融活水引导至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是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境内人民币贷款全年新增2.28万亿元,实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二是大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9万亿元、2.5万亿元,分别增长74.35%、28.05%。三是树牢一视同仁理念,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企业贷款余额新增超7900亿元,增长27.22%。四是积极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放,贷款余额新增超5800亿元,增长28.53%。五是积极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调政策和“保交楼”政策,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7.48%和181.98%。六是坚持金融服务为民,深化稳岗扩岗长效机制,为4.7万家客户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超2700亿元。七是支持扩大居民消费,非房消费贷款余额增长44.91%。
中国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去年经营业绩稳中有进,实现了平稳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末,中国银行集团资产、负债总额分别达到32.43万亿元、29.68万亿元,增长12.25%、12.70%;营业收入6228.89亿元,增长6.41%;不良贷款率1.27%,下降0.0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达17.74%,提升0.22个百分点。
葛海蛟表示,下一步中国银行将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体现到全行改革发展、经营管理、风险防控等各方面各环节,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干家。
当好主力军
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静水深流,磅礴积聚。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国银行迅速将做好“五篇大文章”作为全行战略重点,全方位加大资源投入。
诸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银行“五篇大文章”相关业务出现快速增长。
科技金融方面,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升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能力,为6.8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1.47万亿元融资支持,增速30.94%。
绿色金融方面,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34%,成功实现多项可持续发展类债券业内首发,并在绿色金融领域多个权威排名中位列中资银行第一。
普惠金融方面,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普惠金融余额1.76万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超40%,客户突破107万户,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进一步提高。
养老金融方面,积极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打造完整的养老金融产品货架,提供综合化养老金融服务。养老金受托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增长23.29%,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数超400万户,养老金托管运营资金规模达9924亿元,个人养老金账户市场份额得到提升。
数字金融方面,围绕数字基建、数字产品、数字渠道、数字风控、数字营销与运营等关键领域,不断提升数字金融服务水平,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同比增长15.17%、交易额同比增长17.46%,企业网银客户增速13.31%。
“总体来看,2023年,中国银行贷款业务实现‘量增、面扩、结构优’。境内人民币贷款连续25个月实现同比多增,全年累计增幅和同比多增量均保持同业领先,境内外币贷款增速远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特色优势更加凸显,授信客户基础稳步扩大。普惠、民营、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客群和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葛海蛟说。
谈及2024年服务实体经济重点,葛海蛟表示,将打造多样化专业化的产品服务体系,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当好排头兵
切实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当然之理,必然之势。
中国银行是我国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作为中国金融“走出去”的先行者探路者,其全球化布局动态也备受关注。
葛海蛟表示:“我们坚持以巩固全球化优势为基础,持续提升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力。去年,中国银行全球机构布局再落新子,沙特利雅得分行、巴布亚新几内亚代表处顺利开业,境外机构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着力提升境外机构市场竞争力,港、澳地区业务优势进一步巩固,境外机构的利润贡献度提升。”
作为外贸金融服务主渠道银行,高质量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一直是中国银行的重要发力点。去年以来,中国银行在持续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方面的经营亮点颇多。
首先,发挥全球化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积极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主渠道作用,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自贸区以及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等领域建设,服务好“走出去”“引进来”标志性、标杆性项目;全力支持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国家重大展会。
其次,优化全球服务网络,因地制宜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银行深入实施境外机构差异化发展策略,持续提升本地化业务规模和质量。2023年,中国银行有序推进海外集约化运营建设,设立了中后台共享服务中心,推进欧盟IPU区域总部中后台集约化运营。中银香港继续发挥公司治理、资金等方面优势,加强东南亚区域化管理与集约化经营。落地实施南亚、南太和拉美区域机构协同发展机制、中心行与代表处协同发展机制,增强区域发展合力。
再者,持续提升风险合规能力,护航全球化发展。中国银行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强境内外全面监管沟通,严格遵循国际惯例和经营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夯实境外内控合规基础。坚持树立大安全观,深入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在境外落地实施,加强境外资产质量管控。
去年,中国银行在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持续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主渠道作用。2023年,中国银行境内分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3.3%。另一方面,积极助力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2023年中国银行境外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4.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65%。另外,助力完善跨境人民币基础设施。目前中国银行有15家境外机构成为人民币清算行,发挥着培育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重要作用。同时,全力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推广,包括总行在内的38家机构成为CIPS系统的直接参与行,吸引近630家银行同业通过中行接入CIPS。
就未来的全球化布局,葛海蛟表示,中国银行将不断优化境外机构布局,切实增强总分行、区域间协同联动效能,有效提升产品服务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在深耕境外市场的同时,为“走出去”和“引进来”企业提供一揽子全球化金融服务,当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排头兵。
当好压舱石
有效统筹好发展与安全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从现代金融体系建立之初,金融风险就与金融业的发展如影随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愈发复杂的内外部风险挑战,防控金融风险须臾不可松懈。新形势下,中国银行如何平衡业务发展与防风险?
完善全面风险体系建设是中国银行防风险的重点内容之一,葛海蛟表示,将强化形势前瞻研判,做实日常风险监控,动态开展多领域、多维度的风险排查,紧盯主要风险点,防微杜渐、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强化海外市场国别风险管控。高度重视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夯实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合理计提拨备,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增强反洗钱、反制裁等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对金融风险的规律性认识,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质效,对潜在风险做实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此外,推进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是当下各方关注的焦点。就这两大领域的风险化解,葛海蛟表示,一方面,将落实国家一揽子化债方案,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通过“融智”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多元化化债工具箱,积极支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另一方面,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要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持房地产企业融资平稳有序。
葛海蛟说,中国银行将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的辩证关系,高质量落实监管要求、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当好行动派
在自身做优做强中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逐梦而行,风雨兼程。
“强大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一。下一步,中国银行如何持续推动深化改革创新,提升集团治理效能及竞争力,也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对此,葛海蛟表示,中国银行将厚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根基,健全客户至上的运营体系,构建务实高效的执行闭环,筑牢集团数字化转型基石,形成同心同向的发展合力。
“持续提升集团治理效能”被葛海蛟重点强调。他表示,中国银行将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提升集团治理效能。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公司治理制度,修订公司章程,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议事规则,提升公司治理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同时,以服务国家大局、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导向,系统改革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有力带动业务规模增长和结构质量改善。
此外,中国银行还将持续推进企业级架构建设,科技体系架构优化方案有序实施,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狠抓重点工作执行过程管理,完善后评价闭环,大力营造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风气。强化机构协同联动,建立完善“一点接入、全球响应”工作机制与综合化业务协同工作机制。
葛海蛟表示,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将围绕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一重大课题,真践实履、苦练内功,不断推动集团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当好做优做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行动派。
葛海蛟最后表示,展望2024年,中国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以更加出色的业绩回报广大股东和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中,不断开创中国银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