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沃伦财经
继去年出现罕见的营收利润大幅双降后,今年Q1兴业银行(20.840, -0.16, -0.76%)的表现仍只能说是喜忧参半。
“莫怨天莫尤人,命顺命歹拢是一生”。刘德华27年前那个圣诞节收入个人专辑的《世界第一等》,与《爱拼才会赢》不相上下,都是从KTV到抖音闽南语歌库中最受欢迎的一类。
努力与信命,恰是福建企业和企业家奇特又共性的特征。2024年农历谷雨节气之后没几天,一直自诩很努力的当地兴业银行(601166.SH)的主事者突然发现,自己真的开始“命顺”起来。

自4月25日发布今年首季财报,被一干投资者吐槽许久的该银行,终于收获一波来自资本市场的“善意”——截至五一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其股价三天内分别录得1.63%、1.61%和1.89%的上涨,最终收于16.74元/股,为2024年以来的第二高点。而步入5月首个交易日,兴业银行股价盘中甚至一度又触及了52周高点。此后数天,无论大盘如何波动,却一直表现得较为顽强。
毫无疑问,与去年总营收和归母净利罕见同比双降的衰样作比,还冒着热气的季报相对好看了不少。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兴业银行Q1实现营业收入577.51亿元,同比上升4.22%;实现归属净利润243.4亿,同比下降3.1%;而对应指标在2023年全年则分别同比降低5.19%和15.61%。
——打眼一看,至少营收一项,转正。而且别忘了一个大背景,同期六大国有行中,除邮储行录得1.44%增长外,工、农、中、建、交的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分别为-3.41%、-1.76%、-3.01%、-2.97%及-0.03%。同时股份行中的大部分亦同样出现倒退,最多者高达14%。尽管兴业的净利润增速继续处于下行通道,但至少已经收窄,且工农中建也是一般的“负号命运”。
一边,什么事都怕比较;另一边,最坏的时刻或已经过去。这,大概就属于利好消息了。

再拆分营收细项来看,兴业银行此次转正的原因仅在报表层面逻辑还是清晰的:净利息收入及其他非息收入以5.09%和16.16%的同比增长,填平了同期手续费收入同比降低近两成的“大坑”,营收4.22%的红字,正是由此而来。

不过,究竟此为好运还是歹运,投资者们的态度依旧莫衷一是。
看重营收和净利息收入正增长的一派,认为银行方面降低负债端成本并增加信贷投放以获取较高利息收入之举,行之有效,而净利润同比负增长只是前期过度计提的结果。
但另一派,则看重显著高于总资产增速的贷款增速可能为未来不良埋下隐忧。证据之一,便是作为潜在不良蓄水池的关注贷款正处在双增状态。此外,净利润指标在2023年负增长的基础上持续亮红灯,显然也不是什么好兆头。
其实还有第三派。深谙“心理学”的他们别开蹊径更愿意猜度历史和人事的种种幽隐。在他们看来,如果把刚迎来新行长的兴业银行去年业绩双降看作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洗澡”,那么今年一季度对外公示的财务表现,只是新班子急于立威穿上的“第一件衣服”。
确实有必要再次置入一个更大图阵才能品味个中况味。对比今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的经营情况,整个股份行阵营里除了断层式发展的招行老大哥以外,其余兄弟伙都处于“匍匐前进”的状态。
在总资产增速(较年初)一项,可以看到在六大国有行和一众城商行之间出现了一个明显凹陷,最低点便是中信银行(6.640, -0.02, -0.30%),其总资产增速(较年初)仅有0.2%;其次是浦发银行(10.390, -0.05, -0.48%)、民生银行(4.160, -0.01, -0.24%)和兴业银行三家,总资产增速(较年初)分别为0.51%、0.68%和0.97%。总体而言,股份行的资产增速显著低于国有大行和城农商行。
所谓国有大行不顾忌营收及利润凶悍扩张抢小兄弟饭碗的坊间传闻,未必就是空穴来风。

贷款增速情况的呈现与资产增速也十分相似,特别是一直处于马头马尾纠缠状态的兴业银行与中信银行两家,无论是贷款余额总量还是增速(较年初),其实都处于一个“共进退”状态——分别以1.58%和1.54%的贷款增速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国位列倒数第三和第四。

对招行只能瞧瞧背影,看中信倒是如影随形得万分小心。“招平兴宁”阵营貌似瓦解,偏偏上攻不得、不移也难,刚刚组齐领导班子的兴业银行,就这样钻进了瓶颈期,左支右绌都不舒服。
“一正四副”上线迎挑战
2023年7月25日晚间,彼时资产规模尚不足10万亿的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聘任陈信健为行长、曾晓阳为副行长。至此该行补齐了“一正四副”高管班子。
就在一周前的7月18日,该行召开干部大会并接收了福建省委组织部人事通知:陈信健不再担任兴业银行监事长职务,任该行党委副书记,提名为副董事长候选人并拟任行长;曾晓阳任兴业银行党委委员、拟任副行长。

由监事长升任行长的职业发展路径,在中国的银行业内并不多见。当然凡事总有第一次,近日,脱胎于安邦保险的大家保险,就任命原监事长孙先亮出任总经理。
生于1967年10月的福建平潭人陈信健,历任福建省财政厅金融处、外债处处长,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厦门分行副行长(主持工作)、行长,南京分行行长,北京分行行长,乃至兴业银行党委委员、董事、副行长和董事会秘书。
就这份职业履历而言,陈信健的上位在情理之中。
从1989年8月至2004年3月,陈在福建省政府系统内工作了近15年,其最后任职的福建省财政厅所全资控股的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正是兴业银行第一大股东。而且,彼时陈所在的金融处,更是直接与银行打交道的部门。可想而知,早期陈与兴业银行已然交集甚多。
自进入兴业银行系统之后,陈曾在体量规模最大的三家分行——上海分行、北京分行和南京分行分别担任过一二把手,同时又有在福建大本营厦门分行主持工作的背景。将这样一位本土专业干部提拔上来,的确撑得起兴业银行“大胡建”之门面。
还有一个小细节,自2000年8月高建平任董事长以来,李仁杰和陶以平先后两任行长加上高氏本人均是土生土长当地人士。直到2021年,身为河南人、从建行出身的吕家进空降担任董事长,这才摘掉这家发迹于闽地的全国股份行贴了20余年的“福建帮”标签。

2022年4月26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经研究决定,提名陈信健为兴业银行监事长候选人,免去其兴业银行副行长职务。而就在4天前,该行原监事长蒋云明刚刚落马。事实上,自陈于2022年4月底出任监事长至2023年7月被官宣拟任行长,总共不过一年零三月。尽管确有救急的可能,但过渡痕迹颇重。
就在干部大会官宣新行长的一周前,兴业银行公告称前行长陶以平因任职年龄原因决定辞去本公司董事、行长及董事会相关委员会委员职务,相关任期至当日正式结束。陶以平于2016年4月正式出任兴业银行行长,至辞任时已任职满7年,年届60周岁。
仅从组织原则而言,到点即退当然是一种“正常安排”。然而,对于口碑不错且对自家银行发展有不少功劳乃至一度有望再进一步的陶,肯定也不是什么“奖励”。
公开信息显示,陶以平曾长期供职于中国银行(5.550, 0.02, 0.36%)系统,结缘兴业银行则始于2016年2月。彼时担任该行行长一职长达13年的李仁杰退休,53岁的陶通过公开招聘渠道成为接任者,从而正式成为兴业银行第四任行长,并与时任董事长高建平搭班,掌舵这家当时资产规模刚站上5万亿台阶的股份行。
对于兴业银行“老舵手”李仁杰,市场普遍高度认可。这厢兴业银行行长换届刚刚落定,61岁的李仁杰将出任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联合董事长兼CEO的消息便铺天盖地。有靠近于平安的内部人士表示,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对李十分欣赏。从此后发展来看也的确如此,“退而不休”的李果然投奔到了马氏麾下。
除了优秀的前任明里暗中带来的压力,陶以平上任之际正是兴业银行被迫从公认的“同业之王”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在这期间,陶提出要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转变。
从经营业绩来看,“高陶配”的2016至2019年的确经历了一个明显的震荡周期。2017年,兴业银行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陡然由2016年的1.77%跌至-10.89%,而造成营收大幅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净息差的崩溃——2017年,兴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73%,较2016年的2.23%锐降了50个基点,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所幸,陶氏希冀的“转型成功的好银行”逐渐显露出轮廓。在2018-2020年,兴业银行连续三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3.08%、14.54%和12.04%。
2019年9月,高建平在任职19年后终于到龄辞任,彼时市场一度有消息传出陶以平将接任。然而,该行董事长一职最终在空缺了长达22个月后,于2021年7月26日由建行副行长吕家进空降入主,形成了为期两年的“吕陶配”。
吕家进,1968年9月出生,河南镇平人,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曾长期在中国邮政系统工作,先后出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邮储银行(5.430, -0.01, -0.18%)行长、交通银行(7.420, -0.01, -0.13%)副行长、建设银行(8.780, 0.00, 0.00%)副行长。

或许是国有大行背景的金融老将与股份行的碰撞擦出了奇妙火花,吕氏掌舵后的两年,兴业银行基本面画风突变:总营收增速下滑明显,但归属净利润增速却陡然上升至20%以上。2021年,兴业银行营收和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8.91%和24.1%。但好景不长,至2022年,该行营收同比增长降至仅0.51%,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则降至10.52%。
对于兴业银行归属净利润的同比增长显著高于营收增速的现象,市场普遍认为,在净息差总体仍处于下行周期的行业大背景下,其主要原因在于拨备反哺;其次,则是中收的贡献。
有意思的是,2023年新行长走马上任之后,兴业银行的业绩走势再次峰回路转,不仅营收、归属净利润从同比双增转为双降,且后者降幅大幅高于前者。特别是在2022年和2021年的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的情况下,2023年净利润更急转直下显得尤为“超预期”。
注意,这是自2007年上市以来,兴业银行年报中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现象。
结合拨备覆盖率数据,这份成绩单更显迷惑。放在业内长期顶着零售新贵名头的“招平兴宁”四家中来看,作为其中唯一的业绩双降者,兴业银行还将拨备覆盖率调高了8.7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招商银行(41.850, -0.13, -0.31%)、平安银行(11.660, -0.05, -0.43%)和宁波银行(25.000, 0.27, 1.09%)拨备覆盖率则分别降低了13.09、12.65和43.54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拨备覆盖率在银行界素有“丰年囤粮、欠年开闸”之功效,而兴业银行在业绩不佳的情形下仍然选择“囤粮”,背后的逻辑相当诡谲。
此外,Q1平安银行大幅度提高分红率至30%,招行更是将分红率提高到35%以上,而兴业银行因种种影响导致净利润大幅下降,连带着此前1.188元的每股分红也未能维持住——2023年报公布每股分红为1.04元。
难怪有投资者在失望之余不禁质疑——莫非这是一场“财务洗澡”?
官方解释也是有的。对于营收下降,主要受2022年理财老产品一次性收益确认抬高基数影响,若扣除该因素,按可比口径,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基本持平。至于利润下降则主要是营业收入下降、加大费用投入,成本收入比有所上升、计提减值等因素造成的。
抛开投资者对上述说法是否买账不谈,仅从官方解释所提到的相关因素出发,其实新的隐忧又浮出了水面。
昔日“同业之王”的新问题
首先,在息差下行周期,大多数银行会选择通过减少计提减值损失来保证净利润提升,兴业银行却反其道而行之。2023年,该行信用减值损增加到609.74亿元,而2022年的该项则为485.92亿元,同比增加了近124亿元,这部分增加值就占到了2023年771亿元归属净利润的16%左右。
计提信用减值如此规模庞大,最直接联想到的,当然就是资产质量问题。
在不良率上,该行由2022年的1.09%降至去年的1.07%,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为1.36%,同比也下降0.3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只是面子上还过得去。

但如果继续往下深挖,作为不良“蓄水池”的相关指标则不容乐观。2023年,兴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同比增加超100亿,关注率从1.49%提升到1.55%。从不同类贷款迁徙率看,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均持续提高,尤其是关注类迁徙率大幅提升至40.33%。倘若不加以重视,这些数据底下很可能就埋藏着导致未来不良上升的种子。
其中,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是重头戏码之一。
2023年,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贷款率为3.93%。伤害依旧来自比较——同期,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1.75%,建设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1.66%,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2.53%,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2.77%,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2.98%。
可以看出,尽管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贷款率有所回落,但仍属于“山顶站岗”之列。
信用卡业务一直被银行业视为深耕高粘性零售客户的重要抓手。在2023年年报中,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也将发展零售业务作为“当务之急”。去年,该行累计发卡量7139.55万张,较2022年末增长7.68%;新增发卡509万张,同比下降22.87%;报告期内累计实现交易金额2.32万亿元,同比下降16.23%。
事实就是,兴业银行新增发卡数量和交易量均有所下滑,而掣肘之一,便是此前信用卡贷款高企的不良率。随着近年来信用卡贷款余额的迅速增长,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持续攀升,由2017年的1.29%一路增至2021年的2.29%。截至2022年末,该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为4527.72亿元,不良贷款率更一度突破4%。
到2023年,相关数据终于有所好转。当期,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同比下降511.39亿元至4016.33亿元,逾期率较上年末下降0.59个百分点至6.75%。不过代价也是显著的,前述信用卡新增业务的同比下降便是例证。
此外,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投诉量也居高不下。从消费者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业务领域来看,兴业银行2023年投诉总量达到356498件,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303096件,占比85.02%,在已披露股份行和六大行中排名第一。从投诉原因来看,主要包括因债务催收方式和手段引起的投诉191933件,占比53.84%。
对于这位昔日的“同业之王”,前些年发力零售随之而来的是信用卡贷款不良走高,控制信用卡贷款不良又导致新增业务乏力,果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痛矣!
发现转型之路难走,兴业银行似乎有意重拾过往更加趁手的同业业务。
自1932年上海银行(9.410, -0.01, -0.11%)公会成立银行间同业市场,同业业务在中国已有90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初始目的是方便成员间进行白银拆借、避免出现银行破产,后续因政权更迭和计划经济体制重组,银行同业业务暂时地沉寂在了历史的卷宗里。当再次出现时,已是人民银行1984年以央行身份组织重建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重出江湖后的银行同业业务有过意气风发的阶段。例如2009年末,中国的银行同业资产还仅仅为11.5万亿元,而此后的7年时间内则以25.3%的复合增长率野蛮生长,在2017年初已达到约60万亿规模。
也就在这一时期,当其他银行还在热衷于吸储之时,兴业银行开始竞速于金融机构间融通资金的赛道上,其同业业务轰然起飞。至2015年,该行吸收同业存款规模达17857亿元,占到总存款的71.09%,达到了吸收同业存款的巅峰状态,远超同期招商银行20%和浦发银行35%的总存款占比。
“同业之王”的风光,一时无两。
然而,“双刃剑”般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一些银行同业业务中存在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不仅加大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而且带来了金融风险的快速累积,甚至构成系统性风险的隐患。监管层于2014年、2015年开始出手加强对同业业务的规范力度,包括2019年包商银行被接管事件,就与其同业风险暴露有莫大关联。
对于兴业银行来说,高光之后无论主动被动的确收敛了锋芒。截至2022年底,兴业银行吸收同业存款规模为16282.54亿元,占总存款比率降至34.22%,同比下降4.85个百分点。
不过,观察2023年年报,兴业银行似有再度发力的迹象。去年,该行同业客户数量超过3300家,主要类型同业客户覆盖率超过 97%,价值客户数升至1973家。而2022年报并未披露同业客户数量。另外,该行同业资产也在高速增长,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在2023年末同比增长97.53%,相应利息收入也大幅增加,较2022年同期增长111.99%。
显然,兴业银行对于自身的优劣势十分清楚。董事长吕家进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要“锻同业与金融市场业务长板,固企金和投资银行业务底板,重点是补齐零售业务短板,逐渐实现三大条线三足鼎立”。
关于零售特别是信用卡业务的承压,新行长陈信健就坦言,“去年我们花了大量精力在其中。董事长亲自挂帅,一起来抓信用卡团队,整个机制梳理、团队建设、风险模型调整、催收模式跟各类资源配置,各项指标已经好转,特别是部分的前瞻性指标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从2024年前三个月的情况来看,信用卡总体被管控住,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是缘分是注定,好汉剖腹来参见,呒惊风呒惊涌,有情有义好兄弟”。无论是导致“乌龙指”涨停的机构股东,还是普通的小散户们,现在只能寄望吕先生言而有信,而“吕陈配”能延续此前三组搭档的荣耀传统。
毕竟,他们曾相信这家银行是“世界第一等”。

责任编辑:曹睿潼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女子吐槽银行8个窗口6个不营业,银行:领导就给这些人,都上岗了 收起女子吐槽银行8个窗口6个不营业,银行:领导就给这些人,都上岗了
- 2025年02月20日
- 01:45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15,397
网传“河北邢台一局长酒后砸店伤人”,官方通报:停职,纪委监委立案调查
- 2025年02月20日
- 01:47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4,668
特朗普发文警告泽连斯基:“最好尽快行动,否则他的国家将不复存在”
- 2025年02月19日
- 22:41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2,857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徐善武今天 08:50:05
市场全天探底回升,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76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56亿。盘面上,市场热点快速轮动,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3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AI眼镜概念股再度爆发,机器人(sz300024)概念股维持强势。盘面的情况异常的复杂 多空双方激战的非常厉害,两市的成交额比上一个交易日放量350亿。从早盘我们可以看到港股恒生指数出现了明显的低开,其实今天是最容易出现调整的一天。但是也正是在这种调整预期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市场迅速地出现了增量资金,昨天我们看到市场是明显大幅缩量的,但是今天成交量突然就出现了增加。我感觉确实有一只“神秘的大手”在不停地平衡着市场。这几天主力就是在压指数上下巨震吸筹码,每天都是在盘中高抛低吸,早上拉高散户追,下午杀跌散户离场。多空双杀。明天早上应该还会先继续震荡洗筹码,洗完了还要继续创新高,所以明天早上低开是机会,高开不要追。而是防冲高回落。现在的A股市场走势比较纠结,港股恒指反弹也有转弱的迹象,而且市场看空的情绪也开始比较高了,这会给股民散户营造出要大跌的感觉。但是从汇率市场来看,今天人民币汇率保持在7.26附近,近期有一定的稳定升值,从量的角度来看,持续破1.5万亿,今天有望突破1.8万亿成交额;政策来看,当前稳定外资信心,多部门围绕资本市场改革继续发力,央行持续释放出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一方面是从表象营造出走弱的迹象,另一方面则是高层本质上要改变A股市场,活跃资本市场,所以股民朋友到底该相信哪个?我觉得还是要以量为主,虽然说内资主力机构有时候会大幅的流出,但是每一次的走弱或者跳水,基本上都是短期内被化解,这就说明神秘力量对于市场的支撑是有效的。 -
北京红竹今天 07:48:31
3、1.76万亿每天都保持1.5万亿以上,市场的活跃度很简单,该交易就交易,只是别激进,别追高,追着资金玩就行。上涨3377家,下跌1842家,涨停106家,跌停1家。情绪还是没问题的,掌握好节奏。这几天人形机器人(sz300024)大方向没问题,短期别追高,可以把目光放到DS上。特别是滞涨调整到20日线附近的,人形机器人(sz300024)如何出现洗盘,资金就有可能跷跷板,DS和人形机器人(sz300024)一来一回的。另外,咱们第三个方向铜缆指数即将新高,如果找不到DS里面的品种,可以看看铜缆。 -
北京红竹今天 07:48:27
2、创业板挺有意思恒生科技指数最有性价比,日线级别上涨段还没完成,波段反弹结束盯好5394点。科创50目前就是个中阴阶段,一个震荡结构,可上可下。排第三的就是这创业板了,假如它不新高,继续回落跌破2173点,也没什么波动反弹结束信号,直接进入三十分钟级别二买区间。这么说可能有同学不清楚怎么回事,晚上直播我拿图展示下,就清楚了。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指数回落可以有,但还是洗盘,别太担心。 -
北京红竹今天 07:48:21
1、提示个洗盘预期我这里用的是洗盘,不是大风险。那个品种呢?当然是一直关注的品种,人形机器人(sz300024)这两天它绝对是每个人都谈论的话题,人声鼎沸呀,上周五高位股资金筹码松动,资金切换到了滞涨品种,这两天滞涨品种补涨,涨的是那叫一个欢。本周在小课中讲解的几个案例全部大涨,昨晚小课新讲解的领益智造(sz002600)盘中创出新高,上海电气(sh601727)盘中也碰了一下涨停。滞涨品种一旦也补涨到位,那就要注意获利了结的资金兑现,出现一波洗盘。还有个逻辑,就是人形机器人(sz300024)大级别向上没问题,也没有看到任何风险,只是五分钟级别上涨已经有2个中枢了,一旦三买形成并且跌破,洗盘一波还是可以有的。具体走势图晚上直播和大家讲解。大白话,洗盘可以有,大风险没有,别追高。 -
宋谈股经今天 07:47:05
【VIP直播间】教学个股继续上涨,还在支撑之上!想了解布局逻辑的,跟上节奏的!速戳抢购查阅〉〉【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巨丰投资张翠霞今天 07:20:21
4小时运行结束,总结全天市场运行,1)沪指窄幅震荡一天,科创波动较大,但收盘基本都报收十字星,多空平衡信号,但对比昨日普涨修复,以及港股盘中大幅调整来看,今日震荡属于强势,明日又到周五,观察能否延续周五周一上涨规律,市场主线继续聚焦科技方向;2)量能,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7915亿元,较上个交易日17492亿元增加426亿元;3)行业板块方面,以加权涨幅来看56家行业36家红盘,文教休闲、通用机械、医疗保健等板块涨幅居前;电信运营、船舶、保险等板块跌幅居前;4)市场延续结构型行情,题材热点快速轮动。详细解盘,可关注《翠霞首席课》的“热点直击”和“操盘指南”~~~ -
宋谈股经今天 07:14:32
【“黑嘴”误导AI大模型作为操纵市场新工具 近期5家上市公司“躺枪”】2月20电,本月以来,大量虚假的“利好消息”以AI问答截图形式在几大投资者交流平台传播扩散。一批账号“马甲”通过散布所谓“某公司入股DeepSeek”“某公司为DeepSeek提供技术服务”等谣言,误导AI大模型给出错误回答,将AI作为其构设“信息陷阱”坑骗股民的新工具。据财联社记者统计,近期已有慈星股份(sz300307)、华胜天成(sh600410)、并行科技(bj839493)、诚迈科技(sz300598)以及三六零(sh601360)等5家上市公司被“黑嘴”利用AI问答编造传播不实信息。截至目前,除慈星股份(sz300307)外,前述公司均已通过发布公告、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等方式,对相关谣言进行了公开澄清。(财联社) -
宋谈股经今天 07:06:00
2月20日收评:沪指窄幅震荡微跌,AI眼镜概念股集体大涨1、沪指全天窄幅震荡,创业板指探底回升。AI眼镜概念股集体爆发,明月镜片(sz301101)、杰美特(sz300868)、博士眼镜(sz300622)、星星科技(sz300256)、水晶光电(sz002273)、瀛通通讯(sz002861)等多股涨停。机器人(sz300024)概念股继续活跃,双飞集团(sz300817)、三丰智能(sz300276)、中大力德(sz002896)、新时达(sz002527)等封板。有机硅板块走强,远翔新材(sz301300)、硅宝科技(sz300019)、宏柏新材(sh605366)涨停。AI医疗概念股再度走强,宝莱特(sz300246)、光正眼科(sz002524)、昭衍新药(sh603127)、国际医学(sz000516)等封板。下跌方面,DeepSeek概念股走势分化,每日互动(sz300766)跌超10%。个股涨多跌少,沪深京三市超3300股飘红,今日成交1.79万亿。截止收盘沪指跌0.02%,深成指涨0.2%,创业板指跌0.06%。2、板块概念方面,AI眼镜、机器人(sz300024)、有机硅、AI医疗等板块涨幅居前,保险、船舶、游戏、腾讯云等板块跌幅居前。3、两市共3169只个股上涨,103只个股涨停,1787只个股下跌,1只个股跌停,23只股票炸板,炸板率21%。 -
趋势领涨今天 07:04:29
=加入潜伏擒牛VIP,享四大顶级服务=【1】购买VIP自动加入私密小直播间!【2】每周3-5只超短金股调入调出服务,适合实时看盘的投资者!【3】每周一份高端内部绝密文章:包含近期布局、热点版块、指数预判!【4】每月2~3只高端中线金股服务!(VIP超短、中线个股均有涉足,让上班族也能跟上VIP节奏!)现月课7.5折,1288元!季课6.9折,3558元,续费季度更划算!新朋友可先月课体验!点网址,直接买,订购地址:【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领涨今天 07:04:20
DeepSeek大股东就是幻方,最近几年,幻方在股市赚了很多钱,但同时也造就了DeepSeek,DeepSeek现在估值在500亿元美元到1000亿美元之间,创始人有望成为国内首富,这个时候放开小散,不在股市收割韭菜,这才是男子汉的形象!AI眼镜概念今天大爆发,板块涨幅超过5%,伟达光电30CM、博士眼镜(sz300622)、明月镜片(sz301101)等多股出现20CM,这个概念昨晚的利好比较多,消息面上,近日,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联合S-Dream Lab,从基本配置、音频、图像、防抖、交互、续航、安全隐私7个模块、超60个测试项,对RayBan-Meta Wayfarer智能眼镜的主要使用场景和功能进行全面、客观的功能、性能、可用性和可靠性测试。对这个板块构成利好刺激,但这个板块已经炒过很多次了,很多个股已经出现了几.倍的涨停,大家追涨还需谨慎。今天大盘虽然出现了探底回升,但市场有两个不好的现象:一是大盘量能没有出现明显放大,特别是沪市还是缩量的,无量当然就走不远;二是内资昨天流入不到140亿元,今天盘中最大流出近400亿元,下午虽然出现了回流,但最终还是流出近300亿元,市场量能萎缩,内资走向对大盘影响比较大;三是港股连续上涨以后,今天出现了大跌,港股如果连续回调,最终会影响A股,虽然港股上涨不能带动A股,但A股是跟跌不跟涨的。所以,我们认为大盘短期还有调整的压力,看回踩20日线附近吧,不排除这几天会有再次急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