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短线操作 招银理财权益类产品竟设“2%”赎回费!

防止短线操作 招银理财权益类产品竟设“2%”赎回费!
2021年06月25日 20:17 财经自媒体

  原标题:防止短线操作,招银理财权益类产品竟设“2%”赎回费!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基金江湖已多年不见“惩罚性赎回费”,近日招银理财的一款新产品再次将这个词拉回基民的视野之内。原本是遏制短线炒基、鼓励长期持有的常规操作,并无稀奇之处。然而,招银理财一系列“超常规”的设定却让其再次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6月24日,招商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推出招银理财推出首只权益FOF理财产品“招银理财招卓泓瑞全明星精选日开一号权益类理财计划”(下称招卓泓瑞一号)结束募集。与同类产品相比,上述产品的多处条款出现异常。

  其中,“惩罚性赎回费”的相关条款更是引发市场关注。“持有不足一年,收取赎回费率2%;持有期限超过两年,免收赎回费”,如此苛刻的赎回条款,表面上看是理财子公司为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产品的劝导之举,实际上却更像是换了一种形式的“店大欺客”。

  1

  征收高“惩罚性赎回费”,招银理财设“霸王条款”?

  根据产品说明书,招卓泓瑞一号募集期仅为两天,初始发行规模下限5000万份,上限15亿份。由于每份理财计划份额面值为1元,此次发行金额为5000万-15亿元。

  看起来,这似乎只是一次普通的理财产品发行。然而,关于赎回费条款的规定却将其置于市场的聚光灯下。

  产品说明书显示,该产品综合费率较高,其中,固定投资管理费率1.50%/年,托管费率0.08%/年,认购费1.2%。更关键的是,该产品还设置有“超常规”的惩罚性赎回条款:按照份额持有期限收取赎回费,份额持有期限小于365个自然日(不含)时,赎回费率为2%;份额持有期限大于等于365个自然日但小于730个自然日(不含)时,赎回费率为1%;份额持有期限大于等于730个自然日时,赎回费率为0。

  也就是说,只有当投资者持有该产品份额超过2年,方可免交赎回费;不足一年就要交2%的赎回费。与其此前发行的两只权益型产品“份额持有期限小于7个自然日时,赎回费率为1.5%;持有期限超一年免收赎回费”的规定相比,这样的赎回条款显得异常严苛。

  与公募基金相比,上述规定也显得十分“霸道”。根据《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要求,基金公司对持续持有少于7日(自然日),并发起赎回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1.5%的赎回费,俗称“惩罚性赎回费”。

  值得一提的是,招银理财该产品在赎回费的归属上也表现出非一般的“自私”。一般来说,基金公司收取的赎回费将会全额计入基金财产,相当于是给长期持有者的一笔奖励,而招银理财这款产品则规定,“赎回费的20%归属于理财计划资产,80%归属于销售服务机构”,而其销售服务机构正是招商银行,也就是说,八成的赎回费最终将进入自己人的口袋。

  事实上,仅从投资收益表现来看,招银理财权益产品的表现并不如人意。截至目前,包括上述新发产品在内,招银理财仅有三款权益类(股票型)产品,其中一款已跌破1元面值。截至6月23日,招银理财招卓消费精选周开一号单位净值为0.9856,仍在面值以下。

  旗下权益产品业绩一般,招银理财却依然为新产品设置如此“霸道”的惩罚性赎回条款,让投资者来买单,底气何在?“理财子当然没有这么大的胆量,背后的招行才是真正的底气来源,招商银行具有强大的渠道优势,下面的理财子不愁没有客源。”有业内人士对老虎财经表示。

  事实也是如此,不菲的收费,并未能让投资者止步。就在发售日当天,招行即公告称“将根据客户需求,将募集规模限额上调至25亿元”。

  2

   理财子“盈利王”名不副实?招银理财亟需修炼“内功”

  背靠大树好乘凉。

  作为零售之王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招银理财的业绩表现颇为不俗。截至2020年末,招银理财凭借24亿元的净利润遥居理财子榜首。然而,如此之高的净利润成因可能并不是因为招银理财的盈利能力有多么超群,而主要是由于招行将旗下规模庞大的符合资管新规的老产品委托给招银理财管理所致。

  根据招商银行2020年年报,“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全资子公司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不含结构性存款)2.45万亿元。”看似管理规模庞大,实际上这是因为招行将本行理财产品余额与理财子公司合并统计到了理财子名下。而其他多数银行,在统计这一数据时则将本行与理财子进行了区分。

  那么,受招行委托管理产品规模占比多大呢?尽管年报中没有披露,但我们仍可以从招银理财的营收结构来窥探到蛛丝马迹。招行年报显示,2020年招银理财实现营收37.72亿元,其中受招商银行委托管理产品而获得的管理费收入34.64亿元,占比高达91.83%。也就是说,招银理财去年约九成收入实际上都来自于与母行的“关联交易”。

  对母公司招商银行的依赖,招银理财方面似乎并不避言,相反在对外宣传中也更爱强调这一点。

  比如今年3月19日,招商银行曾公告称,该行全资子公司招银理财拟以增资形式,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摩根资产管理。增资后,摩根资管将持有招银理财10%的股权,招行则持有90%股权。“引战”计划一经发布,便引发业内热议:增资完成后,招银理财将不再是招行全资子公司,是否会影响招银理财与招行的协同关系?

  据券商中国彼时的报道,招银理财方面给出回应也十分斩钉截铁:“招行与招银理财的协同互利共赢关系不会改变。”具体来看,在理财产品端,招行仍是招银理财最主要的产品销售渠道,招银理财的产品也仍将满足招行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在理财资产投资端,招行仍是招银理财的资产推介方,招银理财的理财资金也仍将帮助招行对公客户获取融资。

  因此,招银理财取得的靓丽业绩究竟是投资业绩驱动,还是靠母行强大的零售能力驱动,仍要打个问号。

  事实上,剔除背靠招行的渠道优势,招银理财自身的投研能力并不突出。即便在传统银行具有优势的固收领域,招银理财也曾遭遇“翻车”。

  去年6月,招银理财旗下固收产品“代销季季开1号”和“季季开2号”同时出现罕见的负收益,遭受了净值化后的重大考验。其中1号产品单位净值一度跌破1元面值至0.997,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则为-4.42%。

  事后来看,招银理财上述产品之所以出现浮亏状态,也与建仓时点有很大关系,而上述两只产品的成立时间碰巧赶在了债市动荡前夕。对此,招银理财也回应称:“2020年5-6月,国内债券市场经历了比较剧烈的调整,采用市值法估值且主要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和公募债券基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净值回撤,招银理财部分理财产品也受到了同样的冲击。”

  此外,在理财子重点发力的权益投资领域,招银理财目前也没有明显优势,还面临没有“带头人”的尴尬局面。

  今年4月,由招银理财发行的首只银行“主动权益产品”——招卓沪港深精选周开一号权益类理财计划(下称“招卓一号”)突遭“换帅”,权益老将朱红裕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投资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朱红裕具有丰富的券商、基金工作经验,曾是公募市场的明星基金经理。加入招行之前,他还曾担任过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在招卓一号成立之时,朱红裕出任首任投资经理,同时也是招银理财权益部总经理带队,负责带队管理招银理财权益直投部门。

  另据华尔街见闻报道,朱红裕不仅卸任了投资经理,也不再担任招银理财权益投资部总经理一职。值得注意的是,在朱红裕卸任后,“招卓一号”净值也开始呈现走低态势,单位净值在1.25以下徘徊。此外,招银理财权益投资部总经理一职也处于虚位以待状态,目前尚未传出新的人事任命消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嘉辉

招行 理财产品 短线操作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9 宏华数科 688789 --
  • 06-29 中集车辆 301039 --
  • 06-28 英科再生 688087 21.96
  • 06-25 新中港 605162 6.07
  • 06-25 江南奕帆 301023 58.3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