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大资管丨浦发银行曹江涛:银行理财,未来已来

寄语大资管丨浦发银行曹江涛:银行理财,未来已来
2021年01月14日 10:20 新浪财经

  刊首语:

  年岁更迭,云帆共济,新浪财经重磅推出“寄语大资管”新年特别策划。来自银行、保险、信托、AMC四大行业的30位资深人士携手新浪财经,分享“大资管”时代新思考,把脉后疫情时代的投资之路,共同寄语2021!

  银行理财 未来已来——新变局下的银行理财应对之策

  文/浦发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曹江涛

  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不论是中国实体经济还是资管行业,都经历了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局。每个资管机构都有业绩长虹、基业长青的梦想,通过不断创新、开拓,描绘宏伟蓝图、实现长远发展。资管新规正式出台以来,整个行业的业务结构和发展模式已发生重大改变,阶段性地对行业进行回溯、总结和展望,对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项下,如何把握资管业务的整体发展方向,如何寻找银行理财业务的切入点,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金融普惠,是当前业内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资管从业者,有幸亲历行业发展格局的变革与重塑,围绕行业新变局和发展新路径,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些思考。

  新变局可归纳为“三变”,即竞争格局之变、投资者偏好之变以及资产配置结构之变。

  一、竞争格局之变

  纵观我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历程,经过十余年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包含银行、信托、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基金子公司、期货公司资管等在内的一个大资管格局。近几年,在技术驱动下,“墙外的竞争者”互金公司也已成为行业的新进者,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在开放政策驱动下,来自境外的巨头也开始加入赛道。近年来很多境外资管机构,包括很多知名的对冲基金都纷纷在境内设立WOFE,同时通过QDLP、QDIE等结构开展各类资产管理和投资咨询业务。海外巨头们的优势在于完善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投资风控体系、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品牌口碑。他们的加入将进一步引导境内市场成熟深化,倒逼行业生态和竞争格局重塑,并且也会给中国的资管行业带来“鲇鱼效应”,促使我们从投研及风控体系、公司治理体系等多个角度入手,积极培育国际化经营视野,提升行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把控能力。

  再聚焦到银行理财的发展史。在利率双轨制、客户需求等多因素驱使下,理财市场规模在2018年以前的十余年年均增长率接近50%。2004年首只银行理财产品诞生,历经业务探索、业务粗放式扩张以及与监管艰难博弈等多个发展阶段,业务规模从2012年起快速增长,成为中国资管行业的领先者。然而这种在监管空隙中生存的“假资管、真刚兑”模式并不可持续。从2016年开始,在金融去杠杆、强监管的背景下,监管政策逐步出台,高速增长开始放缓,理财行业市场竞争从粗放式的规模竞赛进入投研能力和销售能力的综合比拼,推动市场风险更为分散、定价更为有效。

  二、投资者偏好之变

  商业银行理财客户大多偏好低波动、低回撤、追求绝对收益和长期稳健回报,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绝对收益投资占比较大。2019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的银行定制模式“固收+”等理财替代亦成为行业主流,通过固收打底满足震荡市避险需求,通过“+”分享权益市场上涨。一直以来,中国居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较低。根据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美国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研究报告中显示,拥有正式财务规划的中产新富人群的可投资资产配比中,持有银行存款和现金的比例是58%,加上可能存在刚兑的2%固收类债券,低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占到60%。但伴随利率下行和刚兑打破的发展趋势,投资者的理念和风险偏好将迎来实质性改变。高收益、低风险的银行和信托固收产品的刚兑逐步打破,曾经的保本理财不复存在,投资者会进一步尝试多元化配置资产,尤其是风险类、净值型的权益类资产占比将逐步提升。

  三、资产配置结构之变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端,同存、货币市场工具、债券和非标资产在内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据了主流地位,即便是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也大多采取明股实债的交易结构。虽然这与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特点和信用风险管理优势一脉相承,但毕竟不是资产管理的真正内涵。银行理财需要从过去的融资角色向投资角色定位过渡,推动从债权类资产向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转变,拥抱多层次资本市场。

  资管新规落地实施以来,过往银行理财的传统优势领域非标资产投资受到多重约束,增配权益投资是转型的必然之选,也是监管鼓励的投资方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中,固收类占比81.6%、混合类占比15.9%、权益类占比2.4%。鉴于理财子公司还在起步时期,完善投研体系的构建与成熟投资团队培育尚需时日,无法快速加码布局权益市场,但从中长期来看,出于投资者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以及银行拓宽市场份额、追逐超额收益的动机,银行理财涉及并布局权益市场乃是大势所趋。目前银行理财参与权益市场的方式主要为FOF/MOM和指数投资等。相较于公募基金FOF,理财子公司做FOF更具有优势,因为可投底层投资范围更广,不仅可投公募,还可以投向非标、专户、私募基金、衍生工具等。目前,市场上仅名称中含FOF字样的理财子公司旗下的存续产品就有近百款。银行理财发挥客户、渠道及大类资产配置优势,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合作,重塑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为应对新变局,我认为银行理财应当坚持金融普惠、科技引领和差异化竞争的发展之路。

  一是不忘初心、回归本源,筑牢风险管理底线。资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业务模式的转变对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开放创新与风险管理并不矛盾,高质量的风险管理更能有力推动创新的步伐。银行理财应回归“代客理财”的监管定位,坚持“金融普惠”的社会化定位,为老百姓守好钱袋子。同时,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治理架构、丰富科技手段和风险管理工具,确保持续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理财业务的各类风险。一直以来,浦银理财秉承严谨、合规、专业、稳健的经营理念,高度重视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和风控能力的培养。浦银理财稳健的产品风格为我们赢得了众多高校基金、慈善基金和社会公益基金的青睐,在业内也形成了一定品牌效应。

  二是加快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步伐,探索行业革新之路。拥抱科技是新规下银行理财快速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对内提升效率与能力边界,对外提升客户使用体验与服务产能。一方面,运用金融科技提升客户体验。客户画像是后续银行理财进行客户细分的基础,也是为客户开展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前提。通过掌握全面的客户数据,构建客户360度视图,勾勒清晰的“千人千面”画像,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投资管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运营保障能力。通过机器自我学习进行全市场信息搜集整理、提取关键要素及核心变量、构建预测模型并定期回测优化,有效把握市场动态和行业景气度变化,通过智能投研和量化交易帮助投资者获取超额投资回报。在有效风险数据管理基础上,融合大数据应用、云计算手段,实时监测投资组合的各项风险指标,提高风险预警和管理的及时性和精准度,推动风险管理智能化。同时,可以帮助节省人工成本,提升账户管理、信息披露等运营效率。

  三是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国际化战略拓展业务边界。银行理财作为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一类非常重要的新参与者,应充分发挥牌照优势和自身资源禀赋,明确差异化发展战略定位,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与国际先进资管机构的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业务经验。以合作带动业务物理边界的打破,在拓展客户资源、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有效满足客户的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分散投资风险。

  站在2021年新征程的起点,我们正在见证并参与中国资管行业由“大”向“新”的蜕变过程。明晰行业新发展格局、找准业务发展新路径,相信在经历转型阵痛之后,整个行业必将实现回归和升华。浦银理财将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顺应监管方向、落实监管要求,做好理财业务的转型和规范发展,为服务实体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银行理财,未来已来。

  谢谢大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希 1904183207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9 泰坦股份 003036 --
  • 01-19 富淼科技 688350 --
  • 01-18 秋田微 300939 37.18
  • 01-18 药易购 300937 --
  • 01-18 信测标准 300938 37.2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