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补息”大限将至!多家银行正加班自查大行对公存款业务影响最大

“手工补息”大限将至!多家银行正加班自查大行对公存款业务影响最大
2024年04月19日 18:00 市场资讯

  原标题:“手工补息”大限将至,多家银行正加班自查,大行对公存款业务影响最大

  华夏时报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

  目前,息差下行存款利率不断调整,而与此同时激烈竞争也带来了揽储压力,在此环境下,不少银行内部滋生出员工自掏腰包买存款、“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乱象。

  近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禁止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高息揽储,立即开展自查,并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

  离《倡议》要求完成整改的最后期限只剩12天,4月19日《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多家银行了解到,已有多家银行正“加班”对近些年“手工补息”情况开展调查,其中部分国有银行情况较为严重。

  此外,《倡议》还要求,此前违规作出的补息承诺,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

  4月19日,一名银行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经营部门为了完成存款规模指标,宁可牺牲一部分业务费用来补息,本质上和买存款无异,另外一些大行还有市场占比考核压力。因此他认为,弃规模情结,改变考核方式才是根本。

  多家银行已开展自查

  “已经有大型银行通知客户了,主要是对公存款业务受影响,针对存款上亿的大客户。”4月19日,一名银行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外界可能认为大行不缺存款,但其实大型银行“手工补息”的情况最严重。

  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银行可以自主浮动定价。但为防止银行出现高息揽储、“存款大战”,金融机构组成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通过行业自律协商约定存款利率上限,抑制存款市场非理性竞争。

  2023年,利率自律机制成员已有2055家,占商业银行数量的一半左右。为规范存款市场竞争秩序,4月8日利率自律机制发起的《倡议》提出,银行应对手工补息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将手工补息纳入监测管理范围。

  近期,《华夏时报》记者采访银行工作人员获悉,多家银行已经明确响应倡议号召,对相关情况开展调查,对所有存款停止手工补息或变相高息。

  “已经下发邮件通知排查了,需要排查出近几年的业务传单,看看是不是有手工补息的情况。”一国有银行工作人员透露。

  同时,另一家国有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这两天都在加班排查,大行存款利率定价比中小银行低,所以一些银行会给大客户手工补息,主要是对公客户,目前未涉及到个人客户。

  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解释道,由于大型对公客户资源丰富,除了存款,还可能有其他合作如工资代发业务,因此议价能力比较强,且银行往往更担心这类大客户流失。

  “手工补息”本意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例如系统故障、人为错误、特殊政策调整等,导致利息未能按照预定规则自动计算并入账时,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利息的计算、核对及补发的过程。

  但从现实层面来看,部分银行通过手工补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承诺并支付高息,大幅削弱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果,严重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部分大型银行补息一般由系统自动操作。由于大型银行利率上浮幅度较小,通过系统操作进行手工补息等较为常见。这抬高了银行存款成本,是一种‘饮鸩止渴’行为。倡议发出之后,预计相关银行将有所收敛。”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关银行不得以“系统计息不是手工补息”等为借口,故意规避自律机制的文件要求。

  同时,董希淼提到,“手工补息”增加银行负债成本并向资产端传导,可能抬高企业和个人贷款利率,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手工补息”还对金融市场秩序带来一定影响,导致银行间无序竞争加剧,影响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记者调查中,还有一名华南地区银行工作人员提到,其所在银行没有手工补息的情况,但近期也在加班。“行里让我们加班联系客户,看看是不是有曾经被补息拉走的客户可以回流。”

  改变考核方式才或是根本

  目前,在月末、季末、年末冲时点考核重压的背景下,银行通过贷款中介、买存款、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的情况已屡见不鲜,虽然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帮助金融机构迅速扩大存款规模,但从长远看,它对金融系统存在诸多危害。

  “银行存款规模的考核就如同一场无法停止的马拉松,外人看起来存款已经很多了,但银行要的是增量,所以指标只能上不能下。”一名银行工作人员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同时,上述银行工作人员透露,大企业有很强的议价权,而对于银行而言存款量却不能减,只能补息留住客户。

  从已披露2023年业绩报告的13家A股上市全国性商业银行数据来看,2023年存款利息支出共计3.04万亿元,同比增长近20%。其中,多家银行存款利息支出同比上涨超过20%。同时,多家银行存款平均余额增长高于30%。

  业内表示,在净息差下行压力下,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尤其大型银行中,还有市场占比的考核压力。

  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既要保持存款业务稳定增长,更要将负债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未来,除了下调存款利率之外,银行应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董希淼说道。

  4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其中,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也谈到,银行不该过分追求“规模”情节,相关部门将完善管理考核机制。

  谈及银行如何实现良性揽储,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表示,应建立标准和指引,能够兼顾合规性和利润增长的节奏,银行分支机构通过指引再制定经营模式,通过好的标准激发出好的经营行为,这是银行需要长期发展的方向。其次,要在资金使用度上提高效率,精耕细作来实现业务健康稳健发展。最后,银行还要走好差异化竞争路线,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