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愿
4月16日,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显示,4月3日,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把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制造业金融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协同发力,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模式,增强金融专业化能力,推动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通知》具体从围绕重点任务加大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供给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完善服务体系增强制造业金融服务能力,加强风险防控营造良好金融市场秩序,强化组织保障凝聚支持制造业工作合力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通知》对不同类型的银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政策性银行要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规模大、贷款期限长”的特点,更好服务制造强国重大工程建设,以政策性转贷款带动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大型银行要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加强研究,优化金融资源区域协调分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股份制银行要坚持差异化市场定位,深化对制造业细分领域及重点投向的金融服务。地方法人银行要发挥深耕地方经济的特色优势,合理确定经营半径,精准服务当地制造业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提出了相关要求。
《通知》并提醒,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维护正常竞争环境,不得为争取客户放松风险管理要求,坚决避免过度竞争和“搭便车”“垒大户”等行为。切实防范多头授信、过度授信,避免一哄而上造成产业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综合自身业务实际、资金成本、配套优惠政策等因素,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有效风险定价机制科学确定贷款利率,防止信贷资金无序压价和空转套利等。
“将跟踪调度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制造业举措、问题和成效,总结制造业金融服务的良好经验,加大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宣传力度。”三部委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1%。四大行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8万亿元、2.95万亿元、2.70万亿元、2.33万亿元,增速为27.3%、28%、20.47%、28.81%,其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分别为58%、45.25%。
明确支持制造业四个重点任务
对于金融支持制造业重点任务,《通知》明确了四个方向:着力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着力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着力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支持工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例如,在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方面,《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企业等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突破等。
事实上,为加强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今年初金融监管总局就发布了《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
据金融监管总局此前披露,截至2023年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2%,其中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
在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通知》提出要助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强化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贷款规模。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供给,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支持汽车、家电、机械、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企业“走出去”等。
在工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对智能装备、数字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新业态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工业领域碳减排、绿色化改造、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和绿色能源体系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加大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中长期资金支持。有序退出制造业“僵尸企业”,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等。
据了解,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已通过专题会议、专项培训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把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力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三个探索”丰富产品供给
《通知》还要求优化金融供给,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包括:优化制造业信贷结构、丰富制造业金融产品供给、加强金融服务对接三个方面。
信贷结构方面,《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明确支持重点和任务目标,推动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制造业发展,持续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加强对制造业信用信息的挖掘运用,增加信用贷款投放,降低对抵质押物的依赖。加大对制造业首贷户的支持,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发挥行业带头作用,深化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积极对接制造业重点领域项目信息,做好项目签约和信贷投放工作。
在丰富制造业金融产品供给方面,《通知》提出了三个探索:银行保险机构要根据制造业企业研发、制造、交付、维护等生产经营周期,探索完善全流程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适应制造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还款期限,探索更加灵活的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科学合理拓宽押品范畴,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等业务,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内部评估,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资支持。
在完善服务体系方面,《通知》还提到,要深入挖掘制造业企业无形资产、数据资源等潜在价值,综合考量企业市场、技术等非财务信息,稳妥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将相关要素探索纳入信贷评价和风险管理模型;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成立制造业专业团队,在制造业企业集聚地区探索组建制造业服务中心,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在加强金融服务对接方面,《通知》提到要加强民营制造业新客户培育,依托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加大对民营制造业项目的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支持。
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是向金融机构集中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的“唯一出口”,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末,银行机构通过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累计发放贷款25.1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5.9万亿元。
“将深化制造业金融支持举措,指导金融机构落实落细各项政策要求,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支持力度,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努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金融支撑。”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
责任编辑:刘天行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