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狂飙!1月企业信贷迎来“开门红”,M2增速创近7年新高,居民信贷缘何低迷?

超预期狂飙!1月企业信贷迎来“开门红”,M2增速创近7年新高,居民信贷缘何低迷?
2023年02月11日 11:12 媒体滚动

  华夏时报  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1月金融数据亮点纷呈,信贷增长如期迎来“开门红”。

  2月10日,央行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98万亿元,同比少增1959亿元。

  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月末高3个百分点。

  在市场人士看来,伴随疫情冲击消退、各地稳增长计划和举措出台,企业与政府部门投资步伐加快,消费预期逐步恢复,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融资需求共同作用下,开年信用扩张积极,加速宽信用进程。

  信贷实现“开门红”

  在经济回升和政策支持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1月信贷供需两旺,当月新增贷款总量创下历史新高,企业贷款结构继续改善。不过,在楼市持续低迷影响下,1月居民贷款表现仍然较弱。

  具体来看,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环比多增3.5万亿元,同比亦大幅多增9227亿元,提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上月末加快0.2个百分点至11.3%,表现超出预期,创单月信贷投放历史新高。

  “疫情达峰过峰后,经济基本面快速恢复,市场化融资需求复苏步伐加快;年初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以及早春效应下,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靠前发力,叠加贷债跷跷板效应和各项稳信贷政策工具驱动,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助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主体活力。”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同比减少5858亿元,整体仍待修复。与此同时,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温彬认为,受益于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和消费活动旺盛,以及银行优惠活动,消费贷和信用卡表现稍好,但不少企业春节前发放年终奖可能使得个人偿还信用卡贷款及消费贷增多,导致1月居民短贷数据整体不高。

  而主要由房贷构成的居民中长期贷款虽然增加2231亿元,但同比仍少增5193亿元。按揭贷款在地产销售未见明显改善以及“提前还贷潮”加剧下,新增规模依然较弱。

  此外,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

  “分部门看,对公贷款仍为主要支撑,零售贷款整体偏弱。”温彬表示,伴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加快投放、保交楼和优质房企贷款支持计划加码、碳减排和设备更新改造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落地,在政策性银行和国股银行“头雁”作用拉动下,1月对公贷款和对公中长期贷款保持强劲。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也指出,从结构来看,1月信贷仍延续“企业强、居民弱”的特征。

  “可以看出,1月企业贷款在总量扩张的同时,期限结构也继续改善,这一方面源于经济回暖背景下银行风险偏好回升,另一方面也因监管要求银行‘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银行在政策面引导下也有意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M2增速创近7年新高

  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

  王青认为,在上年同期增速基数抬高、今年1月财政存款同比多增背景下,M2同比加速主要源于当月贷款投放规模大幅多增,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也在加快,这有效提振了存款派生,推动M2增速高位上行,创下近7年以来新高。

  “当前M2增速处于高位,背后的原因还包括上年财政大规模退税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这显示货币、财政政策共同发力作用下,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货币供应量持续高增,一旦宽货币向宽信用渠道打通,其对实体经济的提振效应将充分体现。”王青补充道。

  温彬也表示,M2增速创下2016年中以来最高水平。“支撑1月M2增速创新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存款,同时信贷高增下派生能力增强和财政靠前发力也加大了货币投放。”

  “另一原因,春节前企业集中发放薪酬福利,单位存款向住户存款转移。同时受个人消费意愿仍偏低等因素限制,居民更多选择将收入进行储蓄而非消费,助推M2。”温彬分析。

  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在去年高基数上继续同比多增7900亿元。

  光大证券(维权)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认为,除去银行贷款等资产业务派生存款以外,春节错位因素也是形成今年存款多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去年1月末恰逢春节假期,大量存款转化为现金;今年1月末时春节假期已结束,现金陆续回流银行体系并形成存款。”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M1增速仍然处于明显低位,背后是1月楼市延续低迷状态。

  数据显示,狭义货币(M1)余额65.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3个和8.6个百分点。

  债券融资缩量拖累社融

  在社会融资规模方面,初步统计,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拖累月末社融增速进一步下滑至9.4%,债券融资缩量成为主要拖累。

  “受去年四季度以来信用债利率明显上行影响,企业发债意愿低迷,部分企业发债需求转向贷款。贷款和债券置换效应明显,带动1月信用债净融资继续同比缩减4352亿元,成为社融主要拖累项。”温彬如是说,2023年专项债发行节奏继续前置下,1月政府债净融资4140亿元,但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同比减少1886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社融数据同比少增,主要是受债券净融资下滑拖累,加上外币新增贷款和表外融资同比继续收缩,抵消了银行信贷影响。其中,1月企业债净融资同比收缩幅度最大,目前债券市场情绪处于恢复阶段,加之银行信贷成本稳步下降,也不排除部分企业转向表内信贷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在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表示,自2023年1月起,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并由此对社融中的“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数据显示,2023年1月末,上述三类机构贷款余额8410亿元,当月增加57亿元;存款余额222亿元,当月增加27亿元。

  截至2022年,从三类机构数量看,全国共有30家消费金融公司开业;31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另有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银行获批设立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在王青看来,1月这三类机构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量仅为57亿元,对新增社融规模影响不大,贷款核销因此多增30亿元,也属很低水平,因此整体上看这次调整对新增社融的影响很小。

  关注扩消费和稳地产

  展望未来,东吴证券分析师胡翔表示,重点是修复居民信贷需求,扩消费和稳地产是胜负手,仍需增量政策精准助力。

  中金固收研究院在研报中指出,实体融资需求仍有修复空间,尤其是居民端的修复,可能仍需以就业和收入信心重建为前提,需要时间等待,在此期间货币政策仍有必要维持一定的宽松,甚至是进一步放松来激发实体融资意愿、提升货币流通速度。

  温彬则认为,下一阶段,信用扩张的韧性和地产、消费修复情况仍较为关键,扩投资、促消费、稳地产、调结构等政策需延续支持,继续保持稳健货币环境,以巩固年初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提升经济修复的斜率和可持续性。

  “由于1月金融数据容易受季节因素干扰,预计央行仍需要观察2月数据。但整体上,消费和内需恢复,仍需要政策保驾护航,营造适度宽松货币环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助力宽信用。”周茂华称。

  “在宏观政策延续稳增长取向、市场主体自主融资需求修复支撑下,2月信贷有望继续保持同比多增势头。”王青预计,下一步为有效激发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政策面或将引导5年期LPR报价下调、加快专项债发行节奏和充分挖掘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等方面发力。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贷款 比多 存款 信贷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20 纳睿雷达 688522 --
  • 02-17 宿迁联盛 603065 --
  • 02-15 艾能聚 834770 5.98
  • 02-14 多利科技 001311 61.87
  • 02-13 峆一药业 430478 12.6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