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妍 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
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永雄)自从2019年延迟上市以后,似乎并没有放弃继续上市的想法,目前传出消息正在准备第二次赴美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催收从业公司虽然很多,业绩不错的也不少,但能够冲刺资本市场的还没有,除苦等多年仍然是新三板待挂牌的上海一诺银华服务外包有限公司,目前只有永雄还有可能跻身上市公司行列。
传二次冲刺美股
多家媒体消息显示,永雄正在准备第二次赴美上市,并且已经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文件,不过‘消费金融频道’还未在美国证监会官网上查到该申请文件。
可以肯定的是,从新三板到美股,虽然经历多次上市折戟,永雄至今还未放弃上市的想法,并且有望迎来为催收行业第一股。
今年9月,永雄发生股权变更,新增5名股东,其中一家占股1.28%名为EP NEXT CHINA FUND I,LLC的美国公司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IPO申报前引入新股东是拟上市企业一种常见的做法,赴美上市的很多中国公司会引入美国股东,目的就是能够更方便更快地完成上市。
此外,永雄还新增了代国宏作为境外股东发起人的境内法律文件送达接受人备案,业界猜测种种举动都是永雄在为赴美上市铺路。
此前永雄就有过一次赴美上市的经历,甚至当时上市仅差临门一脚。
资料显示,2019年永雄在向美国递交上市申请并通过后,本应该在当年11月20日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为“YXR”。
不过在20日当天,永雄决定因需要向SEC提供补充资料且来不及收到回复,故将上市日期顺延一天。而在21日早上,永雄决定再次推迟挂牌日期,此后,永雄申请撤回了IPO申请,上市计划被无限期搁浅。
在IPO招股书中,永雄公布了当时的业绩情况。截至2019年6月30日,永雄在全国29个城市的34个运营中心有10915名全职催收人员,手握高达400多亿的待催和35.3%以上的佣金率,五大国有银行及七成大型商业银行均为其客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大催收公司。
在永雄撤回IPO后,有消息称,永雄会在2021年合适的窗口期再次申请IPO,但整个2021年永雄并未传出上市动作。
不过永雄主要控制人谭曼却在多个场合畅想过上市之后的一系列做法,可见永雄再次申请上市只是时间问题,作为中国最大的催收公司,永雄也有上市的实力。
工商信息变动频繁
此前永雄未能乘胜追击再次上市,除了监管趋严、催收寒冬的到来等原因外,其内部不断变动也是原因之一。
今年1月,永雄近期发生工商变更,股东上海珩雄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退出。上海珩雄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虽是永雄最小股东,但它背后代表的是中平资本,撤资的行为被业界认为是资本市场不看好催收行业。
中平资本于2019年投资了永雄,在永雄集团向SEC递交招股书前,谭曼和相关人员与中平资本订立了股份买卖协议,中平资本或关联公司愿意以3亿元的价格从谭曼手中购买200万股普通股股份,当时市场猜测谭曼急于在上市前夕套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22日董事王开国和监事李振宇先后从湖南永雄卸任。资料显示,王开国曾担任海通证券董事长,曾被誉为中国证券界“南北两王”之一。2019年1月,谭曼和相关人员转让200万股,引入中平资本及其附属公司,中平资本的董事长正是王开国。
张化桥也曾是颇有知名度的券商分析师,资料显示。张华桥担任过瑞银中国区副总经理,还担任包括复兴国际在内的6家H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中国支付通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在没了上海珩雄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这位股东之后,永雄的股权更加集中在谭曼与其妻子周小芳手中,少了其他资本的参与,永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
今年4月周小芳退出了湖南永雄的股东行列,长沙永雄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湖南永雄的第三位股东,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周小芳和谭曼分别持股30%和70%。
9月,永雄新增5名股东,其中长沙良哲企业管理合伙企业、长沙恒聪企业管理合伙企业、长沙创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和长沙标贤企业管理合伙企业4家公司均在今年8月5日同一天注册,并且周小芳都是实际控制人和受益人,另外一家EP NEXT CHINA FUND I,LLC显示为美国公司。
与此同时,永雄还进行了大规模增资,注册资本由6000万增加到7493.5369万元,增资比例达24.89%。
多次调整之后,作为目前永雄实际控制人的谭曼最终受益股权比例也在不断调整,从顶峰时最终受益股权高95.8%到现在的76.7%。
上市好处和压力并存
作为超前消费观念盛行的美国,其催收行业也十分发达,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核销逾期用户后,这些债务就会被卖给催收公司,或者买债公司进行催收,债务可以在催收公司中多次买卖。
目前,PraGroup和Encore capita两家催收公司已经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美国成为少有催收公司能上市的国家,这或许是永雄选择赴美上市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催收公司更加合规,资料显示2010年5万多人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投诉,遭到职业催收公司的严重骚扰。另外,有1.8万人称催收公司使用过侮辱和攻击性语言,4000多名消费者投诉【进入黑猫投诉】他们遭遇了催收公司的暴力威胁。目前,美国约有2000多家催收公司,部分公司员工超过1000人,普遍存在软暴力催收现象。
上市对于催收公司好处很多,不仅能够提升品牌背书,获取更多关注度,在业务扩张以及融资渠道上也能够比其他的公司更有优势,不过与此同时催收公司也要对自身的展业进行公开,可能会面临较大的监管压力。
责任编辑:宋源珺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