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预计CPI会阶段性破3 下一步货币政策如何应对?

央行预计CPI会阶段性破3 下一步货币政策如何应对?
2022年08月11日 06:47 第一财经

  作者: 杜川

  [ 央行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强调,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 ]

  在政治局会议确定货币政策总体基调后,社会各界对三季度货币政策如何发力颇为关注。

  8月10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央行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CPI运行中枢较上半年1.7%的水平将有所抬升,一些月份涨幅可能阶段性突破3%,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央行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强调,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除此,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

  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

  今年上半年稳健货币政策靠前发力,总量和结构性工具配合使用,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明显增大。

  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央行提出了六大具体工作目标: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五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六是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同时,在一些重点内容表述上,报告进行了微调。比如,报告新增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提出,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

  报告指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多种不确定因素变化,深入研判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状况,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稳定好市场预期,平衡好内、外部均衡。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持续缓解银行信贷供给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大约束,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审慎经营原则,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全球通胀水平持续高位运行,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几十年未有的高通胀压力,宏观政策陷入稳增长与抗通胀的两难局面,也给我国宏观调控带来启示和借鉴。

  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涨幅略有扩大,并向3%的控制目标靠近。

  报告在专栏“全年物价仍可实现预期目标,但应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中表示,一方面,从基本面来看,我国具备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短期内我国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多重因素交织下物价涨幅可能阶段性反弹,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央行表示,从国内看,诸多因素叠加将驱动通胀中枢阶段性抬升,主要压力来自:一是疫情受控后未来消费复苏回暖,可能推动前期PPI上涨向CPI的传导加快;二是我国CPI篮子对食品特别是猪肉价格依赖较大,目前新一轮“猪周期”已开启,可能拉动CPI食品分项涨幅走高;三是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能源进口成本攀升最终将体现为国内交通出行、相关产业链终端消费品等更广范围的价格上涨。

  央行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CPI运行中枢较上半年1.7%的水平将有所抬升,一些月份涨幅可能阶段性突破3%,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取向,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一方面,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做好妥善应对;另一方面,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全年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物价上行并不会对当前货币政策形成掣肘,接下来货币政策着眼点在稳增长、扩大需求方向继续发力提供空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未来CPI将温和上升,在部分月份(9月、12月)向上突破3%的概率较大,但全年平均水平仍控制在政策目标以内。同时,PPI受去年基数影响,以及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将继续保持连续回落态势。结合CPI与PPI“一上一下”两方面综合考虑,通胀对货币政策不构成较大压力。

  房地产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报告指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继续释放三稳信号。

  这一表述与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脉相承:“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3%和2.7%。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2.2%、28.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4%,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5%;6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53.1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9万亿元,同比增长6.2%;住房开发贷款余额9.4万亿元,同比下降1.4%。

  此外,近一段时间市场高度关注“停贷风波”,也将“保交楼”提升至国家重要工作层面。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房地产需求端调控政策主要有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政策以及公积金贷款政策、住房按揭贷款政策等,地方房地产需求端的刺激政策仍有较多可发力的空间。监管层面,央行、银保监会、住建部多次发文进行宏观调控,完善LPR形成机制引导LPR下调、降准释放流动性保障市场环境平稳、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政策等。地方的调控政策各有不同,但均依照牢牢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紧盯市场变化及时提出各类调控措施。2022年以来,地方因城施策调控房地产市场越发明显,出台的地产松绑政策主要包括放松限购/限贷、降低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放松公积金贷款政策、发放购房补贴、放松落户政策、重启房票安置、为房企提供资金支持等。

  在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看来,为达到“三稳”(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状态,需求侧存在持续放松的可能,政策仍可以加码,包括但不限于高线城市“四限”放松、“认房又认贷”原则调整支持“刚改”、按揭利率进一步下调等,最直接的表现在于追求房地产销售环节的企稳,降低“三保”工作综合成本代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余坤航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6 宣泰医药 688247 --
  • 08-16 金禄电子 301282 --
  • 08-15 丛麟科技 688370 --
  • 08-15 联合化学 301209 14.95
  • 08-11 帝奥微 688381 41.6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