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公司首吃“罚单”!四家机构因何被罚?

理财公司首吃“罚单”!四家机构因何被罚?
2022年06月02日 19:19 市场资讯

  来源:金融时报

  6月2日,银保监会披露了其2021年针对部分理财公司及其母行开展的理财业务专项现场调查结果,并对四家机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银保监会首次对理财公司和商业银行理财托管业务开出罚单,旨在压实理财公司和托管机构主体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四家机构被罚原因何在?释放了怎样的监管信号?一起来看~

  理财公司、理财托管业务

  首次被罚

  剖析此次公布的行政处罚案由,既有“理财产品投资资产集中度超标、杠杆水平超标”这样的老毛病,也有“理财托管业务违反资产独立性要求、操作管理不到位”这样的新问题。

  具体来看,四家机构存在以下违法违规行为。

  中银理财被罚460万元

  1

  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0%

  2

  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证券市值的30%

  3

  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杠杆水平超标

  4

  同一合同项下涉及同一交易对手和同类底层资产的交易存在不公平性

  5

  理财产品投资资产违规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

  6

  理财公司对关联法人的认定不符合监管要求

  中国银行被罚200万元

  1

  老产品规模在部分时点出现反弹

  光大理财被罚430万元

  1

  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0%

  2

  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证券市值的30%

  3

  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

  4

  使用第三方移动办公平台存在风险隐患,信息系统管控有效性不足

  5

  理财产品宣传不一致不准确

  光大银行被罚400万元

  1

  老产品规模在部分时点出现反弹

  2

  托管机构未及时发现理财产品集中度超标

  3

  托管业务违反资产独立性要求,操作管理不到位

  及时纠错纠偏 

  促进行业稳健发展

  银保监会首次针对理财业务建立从日常监管和现场调查直接进入立案调查、行政处罚的快速处置机制,大幅提升了纠错及时性和监管威慑力。监管从快从严,也有助于银行理财行业进一步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合规为本”的理念,抓紧自查自纠,塑造行业良好生态;督促理财公司和托管机构按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原则履行受托管理职责,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总体来看,银保监会对理财业务的相关监管更加符合行业发展特点。据了解,监管会持续探索更加适应理财业务形态的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调查频次和效率,加大对理财产品风险和异常的监测提示。

  需要明确的是,监管处罚只是手段,以查促改,持续强化理财公司审慎稳健经营理念,全面落实落细各项监管要求,压实受托机构主体责任才是监管的根本。我国资管行业正式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理财公司唯有严格做到“洁净起步”,切实遵守行业竞争秩序,以合规为基础提升能力,才能行稳致远,真正赢得市场与投资者的认可。被罚机构需要认真对照问题不足,举一反三,加快弥补管理缺陷和薄弱环节。

  传递出几大监管信号

  01

  理财业务监管“闭环”加速形成

  为了尽早、及时纠正某些机构的违规问题,银保监会针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特点,采取了“短平快”的现场调查方式。一方面,有的放矢,着重排查理财新规下的问题多发地带。另一方面,快进快出,及早纠错,确保机构业务尽快回归正常“航向”,同时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动荡。

  伴随银行理财监管框架不断完善,银行理财“构建-实施-调查-评估”闭环式监管加速形成、质效提升,有助于引导理财行业生态与竞争秩序更趋良性、机构发展走向高质量。

  专家认为,在理财公司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银保监会重点围绕银行存量理财处置、理财公司“洁净起步”等方面开展现场调查,十分及时也尤为必要。

  02

  持续整治理财市场乱象

  2022年,我国大资管行业今年正式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夯实前期风险化解、乱象治理的成果更为重要。

  相较以往,此次银保监会对于四家机构的查处更及时高效,也更针对当前理财业务发展中的某些“病灶”。这反映出监管部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没有改变;坚持强监管、严监管,促进银行理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不会动摇。

  金融监管提质增效,还体现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银行理财客群客观上具有风险偏好保守、中老年人群占比较高等特征,银行理财监管“强+严”料成常态。

  据了解,银保监会将坚决整治理财产品宣传不一致不准确问题,要求机构全面、如实、客观宣传理财产品,确保投资者准确了解产品的主要投资方向和风险特征,帮助投资者选择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产品,切实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落到实处。督促机构健全估值核算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估值方法,严格规范理财产品净值生成,及时反映金融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向理财投资者真实准确传递净值波动,树立科学的理财产品风险观和收益观,促进打破刚兑预期。

  03

  督促理财托管机构切实履职尽责

  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银保监会首次对商业银行理财托管业务开出罚单。银保监会此次现场调查发现,当前商业银行理财托管业务存在合规意识薄弱、履职缺位现象突出,后期整改任重道远。

  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合规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依法、合规开展托管业务。另一方面需要切实履职尽责,严格落实“三单管理”要求,实现不同理财产品托管账户中的资产相互独立。

  专家表示,理财机构需要始终做实主体责任,保持战略定力,各司其职、审慎经营。理财公司需坚守资管业务本源,防范资管乱象死灰复燃。托管机构则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切实发挥实质性独立托管职能,切实保护投资者财产安全。

  制度建设有序推进

  银行理财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伴随着银行理财监管框架不断完善、理财公司有序发展、理财产品不断创新,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在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底,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规模约2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8%。多层嵌套投资减少,资金脱实向虚情况得到根本扭转。截至2021年底,同业理财产品规模降至541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下降97.52%。

  保本理财已经清零。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前的4万亿元降至零,破刚兑效果明显。净值化转型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26.96万亿元,占比全市场理财产品余额的92.97%,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增加23.89万亿元。

  理财公司健康发展。截至3月底,理财公司共获批筹建29家,25家正式开业,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17.2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倍。理财公司市场份额占比达60.88%,较去年同期提高30.4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理财公司产品体系也不断丰富,更好地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以养老理财为例,从去年9月份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以来,总体运行平稳,试点范围已扩大至“十地十机构”。据了解,目前已有20只养老理财产品顺利发售或开始募集,超过17万投资者进行了认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3 三一重能 688349 --
  • 06-13 亚香股份 301220 --
  • 06-13 拓山重工 001226 24.66
  • 06-08 瑞泰新材 301238 --
  • 06-06 泰德股份 831278 4.0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