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丨银行年报里的中国经济

21深度丨银行年报里的中国经济
2022年04月01日 20:1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经济与金融共荣共生,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经济好则金融强。作为规模最大的金融子行业,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互动尤为重要。

  截至3月31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23家公布2021年财报。透过它们的年报可管窥中国经济的情况:

  ——商业银行利润和实体经济一道恢复,但银行利润恢复还有拨备计提减少的技术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时隔近10年后国有六大行利润增速再度回升至两位数,而当前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今年存在继续大幅让利的可能。

  ——贷款投放有控有增,2021年银行对房地产业、融资平台的贷款出现收缩,但对绿色金融、普惠小微及制造业的投放力度加大。今年需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多家银行表态贷款增速将在10%以上。

  ——宏观经济企稳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改善,但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房地产等行业不良率较高。

  银行业今年可能继续让利

  Wind数据显示,2021年34家上市银行(11家银行是业绩快报数)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6万亿,相比上年增长12.7%。这一增速相比去年提升了12个百分点。

  银行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实体经济稳定恢复,2021年宏观经济增速为8.1%,这为上市银行经营业绩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实际上,2021年银行利润和实体经济一道恢复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09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3%,这一增速相比上年提升约30个百分点。

  “利润的增速得到了比较好的修复,主要的原因是2021年宏观经济形势与2020年相比,有了比较大的改善,所以我们的拨备支出有所减少。”光大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赵陵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拨备支出的减少是2021年银行利润增速回升的重要原因。按照会计准则,计提拨备将计入资产减值损失或信用减值损失,冲减当期利润。

  Wind数据显示,23上市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合计1.1万亿,相比上年减少15.1%,而2020年较上年则增长了17%。

  分析来看,中国银行业拨备计提并不会跟随资产质量周期变动而出现较大波动,反而具有一定的逆周期性,即在经济扩张期反而会增加拨备计提力度,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充足的安全垫,所谓“以丰补歉”。虽然2021年经济形势好转,但也需要为将来“未雨绸缪”,所以中国银行业今年仍在计提拨备,但计提规模减少,由此对利润增长形成正贡献。

  从个体看,除了浦发银行外(据该行2021年业绩快报),其他银行利润均保持正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六大国有银行利润增速均为两位数,在11%左右。而此前,六大行利润增速达到双位数还要追溯到2013年。

  农行行长张青松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农行盈利增长的驱动因素,具体有三个:一是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资产规模的增长较快。二是中间业务实现了稳健增长,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7.8%。三是其他分期收入,受市场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实现了较高增长。

  展望2021年,宏观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商业银行盈利增长面临变数。招行常务副行长兼董秘王良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今年从整个银行业的经营情况看,都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银行业的增长遇到困难,风险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种形势,银行业的经营和发展如何保持去年的经营业绩,对我们来说是艰巨的挑战。

  “但是从今年来看,我们还是有信心保持整体经营的稳定和非利息收入的稳定增长。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的增长预计保持5.5%左右的速度,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贷款规模将增长20万亿。”王良称。

  当前受疫情反弹影响,一季度宏观经济压力不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5%,相比去年回落约30个百分点。

  3月29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面临新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

  市场认为,金融业尤其银行业让利实体可能是预案之一,2020年即有先例。为应对冲击,2020年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

  从结果看,当年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5900亿,占比近四成。此外,银行减少收费、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设立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债券利率下行,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分别让利4200亿、3800亿、1200亿、460亿。

  今年1月17日,1年期MLF和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推动1月一年期LPR、五年期LPR分别降低10个基点、5个基点。3月29日国常会召开后,市场预期央行降准降息临近,届时将带动贷款利率下降,从而让利实体经济,但银行息差将被压缩。

  “今年净息差有下行的压力,但是工商银行资产端、负债端有了比较成熟的运作,使净息差能够管控在合理的区间内。工行作为国有大行,通过合理让利促进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发展,是必要的、合理的。”工行行长廖林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对我们而言,减费让利是履行国有大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必然选择。未来我们将继续落实好减费让利要求,与客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助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贷款投放的升与降

  当前中国社会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经济社会发展对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的需求较大,银行贷款也是实体经济融资的主要渠道。

  Wind数据显示,2021年23家上市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为110.8万亿,相比上年增长11.4万亿,约占全国新增信贷规模的六成。其中,六大国有银行新增信贷规模8.7万亿,占全国新增信贷规模的45%。

  毫无疑问,六大行是信贷投放的主力,而其机构遍及全国,其信贷投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从贷款区域来看,六大行增加了对长三角、珠三角的投放,减少了对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的信贷投放,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保持相对平稳。

  比如2021年农行长三角、珠三角贷款占比分别为23.8%、16.6%,相比上年分别增加0.8、0.3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贷款占比均下降0.2个百分点。

  再如2021年工行长三角、珠三角贷款占比分别为20.2%、15.2%,相比2020年分别增加了1、0.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贷款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4.3%,环渤海地区占比则持平。

  中金公司的一份研报指出,从分省的贷款和社融数据来看,2018年以来流动性在省际层面出现了剧烈分化,无论是企业贷款还是居民贷款,都加速流向长三角、珠三角和东部沿海省市。“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是当前的经济格局,但这意味着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下降。”

  不过为扭转这一格局,央行去年表示,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对相关地区新增2000亿元再贷款额度。

  从贷款投向行业看,上市银行对房地产业、融资平台的贷款出现收缩,但对绿色金融、普惠小微及制造业的投放力度加大。

  六大行、八家股份行的数据显示,有12家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占比出现下降,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则有升有降。

  六大行方面,工行2021年末房地产对公贷款余额为7057.14亿元,占比为6.5%,相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此外建行、农行、中行占比分别下降0.22、0.35、0.13个百分点,交行、邮储银行占比则分别上升0.45、0.51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变化均不明显,仅建设银行占比略有下降,交通银行略有提升。

  交行副行长郝成解释称,主要是交行在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要求,积极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的资金需求,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以来投放力度有所加大。“交行始终是坚持以房地产企业名单制管理为抓手,加强项目准入把关,将三道红线等指标引入房企评估体系,主要支持财务策略稳健、区域布局合理的房企,目前来看房地产贷款风险可控。”

  股份行方面,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八家股份行房地产对公贷款占比均出现下降,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三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也下降。

  此外,融资平台贷款占比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管控继续从严,去年监管部门印发15号文。

  据记者梳理,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三家股份行公布了融资平台贷款情况。三家银行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有升有降,但占贷款的比重均下降,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有所压缩。

  平安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该行政府融资平台(含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和仍按平台管理贷款)贷款余额641.94 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比例为2.1%,较上年末下降0.1 个百分点。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占比分别下降0.08、1.31个百分点。

  “中央一直严格管理地方政府融资业务,督促各地政府在限额内规范举债,主动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可以统筹的资源非常充足,中央要求的化解期限总体上比较合理,近期已经有部分地方政府宣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清零,有的地方政府表态将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推动清零,表明各地政府对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积极主动的,目前暂未发现拒绝承认隐债和拒绝归还隐债的情形,这部分业务风险总体可控。”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贷款增长较快的领域主要集中于绿色信贷、普惠小微、制造业领域,其中绿色信贷增长最快。

  数据显示,六大行绿色信贷增速普遍高于30%,其中中行增速最高达到57%。

  “绿色金融也是我们集团‘十四五’期间八大金融发展战略之一。2021年是中国银行绿色金融全面、快速发展的一年,我们从完善治理架构、构建政策体系等方面,对绿色转型进行了顶层设计。”中行风险总监刘坚东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普惠贷款方面,六大行增速在20%-55%之间,其中中行增速最高,而建行、邮储银行增速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一直处于六大行前列,具有较高的基数。

  “这种形势下,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建行上半年日均普惠金融贷款投放81亿元,日均回收67亿,压力也非常大。因此,在高基数下保持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是一种挑战。”去年8月,时任建行行长王江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不过,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建行建立了数字化普惠金融的打法,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国有大行普惠小微业务的快速增长对中小银行形成挤压。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今年3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银保监会在推动大银行、大机构服务重心下沉的过程中,大银行也和其他的地方中小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形成了竞争,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我们下去调研,很多地方的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都抱怨,说大行太厉害了,竞争很激烈,建行也抢了不少。”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监管部门明确提出“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六大行制造业贷款平均增速为10%,与贷款平均增速大体相当。不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幅相对较高,但该数据披露不全。

  多家银行2022年贷款增速预计超10%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会议表示,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在此之前,虽然1月新增信贷超预期,但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首次为负。在融资平台管控趋严、房地产市场不振的背景下,市场高度关注如何宽信用,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计划备受关注。

  中信银行副行长王康表示,当前的市场信贷需求并不是很旺盛,但有信心随着各种经济政策的持续落地,5、6 月份及下半年信贷需求一定能够恢复。

  “今年很多人反映信贷有效需求不足,但是从邮储银行的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我行信贷增长总体是稳中向好,超过预期。由于邮储银行在零售、普惠、三农这些领域深耕多年,相关的领域贷款占比还是比较高的,而这些领域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客户的信贷需求总体还是稳定的。我们看到数据,一季度信贷增长好于去年同期,可以说略微超出预期。”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

  另据记者梳理,对于2022年的信贷投放,多家银行要求达到10%以上。具体投向仍是小微、绿色发展、科技、住房按揭等领域。

  中行副行长王志恒表示,展望全年信贷计划,一是规模保持稳健增长。中行对标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继续扩大新增贷款规模,预计境内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增幅不低于10%。二是结构继续优化。从行业维度看,中行将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合理管控“两高一剩”信贷投放。

  交行副行长郭莽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推进信贷资产结构的优化。总量上,信贷增幅大概在11.5%,与去年大体一致,同时按照人民银行要求适度调整。结构方面,一是继续支持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信贷、制造业、专精特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二是保持个人按揭贷款的稳定投放,推进个人消费贷款。

  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表示,今年光大银行将继续在信贷资源配置上加大力度,预计今年一般贷款和债券融资增速将分别达到11.5%和15%,通过积极的信贷安排,服务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普惠小微、民营企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此前,房地产、融资平台是银行贷款的主要投向领域,但近期两个领域信贷需求被限制或出现收缩,市场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始终抱有疑虑。

  “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产业升级是个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循序渐进的。尽管目前房地产行业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觉得结构调整是一个慢慢变化的过程,大家不要高估了短期的影响而低估了长期影响。”招商银行副行长李德林在该行业绩会上如是回应。

  资产质量改善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则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实体经济的经营情况。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8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3%,相比去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Wind数据显示,23家上市银行中仅有2两家不良贷款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6家低于1%。这显示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在整个行业中较为优良。

  纵向对比看,23家上市银行中,21家不良率环比下降,占比超过九成。

  “经济回暖带动银行资产质量整体改善,其中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回暖有助于修复前期受损的资产负债表,改善不良生成水平。同时,经过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处置,银行业整体不良存量包袱进一步减轻。”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从区域看,六大行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的不良率略高。如工行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不良率分别为3.42%、2.14%,而其他地区则低于1.3%。

  这和六大行区域贷款投放具有相关性。因为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不良率高,信用风险相对较高,因而收缩了两个区域的贷款投放。

  从行业看,虽然六大行各行业不良率不尽相同,但不良率较高的行业集中于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制造业等领域,其原因在于这些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受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影响,多家上市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呈现全线上升的态势。如中行、工行、农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05%、4.79%、3.39%,分别相比上年上升0.37、2.47、1.57个百分点。

  “2021年,我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出现了阶段性上升,主要是少数风险大户贷款劣变导致的。我行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较低,房地产业风险贷款总量可控,不会对全行资产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农业银行副行长崔勇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房企,特别是有海外债、信托、理财等非银行渠道融资占比较高、负债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从短期内看,行业的预期尚在修复之中,市场销售投资下降趋势还未扭转,前期负债水平较高的房企和困难房企资金链紧张局面尚未有明显缓解,预计这部分企业后续仍然面临一定的风险暴露压力。“农业银行在这些企业贷款中占比很少,多数都有抵押物,信贷风险可控。”

  面对这一变局,各家银行对房地产贷款及风险管控更加重视。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包括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在年报中设置专门内容主动披露房地产业务情况,绝大多数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了房地产业务情况,民生银行在近期成立了地产金融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婉莹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07 宏德股份 301163 --
  • 04-07 经纬恒润 688326 --
  • 04-07 新特电气 301120 --
  • 04-06 安达智能 688125 60.55
  • 04-01 联盛化学 301212 29.6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